《愛蓮說》的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愛蓮說》的教案及反思

⒈朗讀《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託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個城市裏鮮花店越來越多了。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呢?(由學生自由講解)

因爲鮮花除了具有繽紛的色彩和馨之外,它們還具有美麗、聖潔、華貴等不同的精神氣質。人們用鮮花來傳遞情感,表達問候,人們愛什麼花,也反映了他們不同的心態和志趣。古代有愛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勵的陶淵明,那麼宋朝的哲學家周敦頤爲什麼特別喜愛蓮花呢?他是怎樣描繪蓮花,抒發自己的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說》

二、學習文體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三、錄音範讀課文?

提示: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課文的錄音朗讀。在聽的過程之中,請大家注意課文的註釋。待會我們要做一個小小的詞語測試。

“蕃”fán多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濯”zhuó洗滌

“鮮”xiǎn少

四、運用點撥手段,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本文“說”的對象是什麼?

“說”—“愛蓮”

1、分析重點段落作者在的開頭就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爲什麼作者偏偏喜愛蓮花呢?課文的第一節有沒有列出理由來?

(指學生名回答)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問:大家現在數一數,這段話裏有幾個短語?七個短語

(由此引出以下問題)

這七個短語分別描述了蓮花的哪一方面特點?請一位同學結合這幅蓮花圖來談一談。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適時點撥,“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蓮花的莖(主幹);“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淨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前六個短語是從蓮花自身而言,最後一個短語則是從觀者的感受來說的。)?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作者在這樣短短的文字之中,卻能夠如此細描細繪蓮花,難道他僅僅是喜愛蓮花的外形嗎?

(自然過渡引出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3、做蓮花拼圖,總結出與蓮花特徵相對應的君子品德

請學生填上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的品德。

提問:淤泥是蓮花的生長環境,那麼相對應的君子的生長環境又是怎樣的呢?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爲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高潔獨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4、再讀課文第一部分,讀出對蓮花崇敬和讚美的感情來。

5、學習正襯和反襯的表現手法本文題爲《愛蓮說》,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爲什麼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先請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節開頭寫陶淵明愛菊,世人甚至愛牡丹。第二節,寫菊花的隱逸和牡丹的富貴。)

問:陶淵明爲什麼愛菊?

講解:它與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處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動一民世俗作鬥爭。相比較,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從來看,作者更欣賞蓮花我們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時,要明確,它對蓮花起的是襯托作用。

提問:爲什麼說牡丹是反襯呢?(屏幕顯示色塊對比)

明確: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鮮(正襯)世人愛牡丹衆(反襯)予獨愛蓮屏幕顯示“相關知識”: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

結合兩句詩講解課文,讓學生了解當時追求復歸的不良風氣。

五、分析結尾:

一“嘆”--愛菊者“鮮”

二“嘆”--愛蓮者“少”

三“嘆”--愛牡丹者“衆”

六、學習相關的蓮花詩句

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

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反饋練習:

學習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聯繫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說說你最喜愛哪種花,並用來概括原因。

例:我喜愛梅花,因爲它是花中的志士,堅強不屈。

《愛蓮說》教學反思

海口一中李莎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對七年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進行拓寬、拓深的練習。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應在加強基礎複習的同時努力提高他們的能力。《愛蓮說》是一篇文言文,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爲很多文言知識是原來學生沒有學過的,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掌握本文的寫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

那一課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我從“鮮花店爲什麼越來越多?人們喜愛什麼花代表他們怎樣的心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蓮嗎?爲什麼?我把這稱之爲“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接着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濯”“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濯清漣而不妖”。老師放錄音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老師點撥一下即可。朗讀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爲什麼喜歡蓮花?蓮花究竟有那幾點值得他喜愛,課文中有沒有說明?

再接下來精讀課文,學習周敦頤提倡的“君子精神”。(以拼圖形式)這裏就是課文裏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找出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品格。五分鐘的時間討論,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君子品格,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但是這個環節顯然對七年級學生來說太難了。比如以前作爲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沒能分析到點上,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

由於是初次上這樣的課,非常遺憾,我沒敢讓學生再繼續爭論下去。最後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爲題,作一篇託物言志的練習。由於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學生的發現爲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練習來,並不難。

這堂課,學生學得不夠輕鬆自如,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rdf;有了這樣的嘗試,如果以後再上這樣的課文,我會適當改變一下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一些,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