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想

《母親的恩情》教案及教學反思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母親的恩情》,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遊子吟》,並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展現了本詩的具體情境。有助於學生理解古詩,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詩歌的背景和內容。第四自然段,即古詩《遊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遊子吟》的寫成。本文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課文所配三副彩圖,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領悟課文和古詩,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應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從而增強對詩句的感受。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學校大門口寫上“愛你的媽媽”來教育學生,激發學生固有的愛心。而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想要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讓他們走進文本,感悟母親偉大無私的愛。

感悟品味,美讀移情,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感性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直覺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體觸摸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遊子吟》。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着”造句。

3、理解《遊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教學重點

如何讓孩子將《遊子吟》這首古詩中的詩句在問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以及引導孩子感受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母親對兒子的慈愛、關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學生有感情朗讀指導整和在一個情境中,運用何種手段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歌曲引入

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唱完這首歌,小朋友們想到了誰呢?

(我們的媽媽)

2、看圖揭題

是啊,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母親,與她給予她孩子的愛的事情。

[板書:母親的恩情]

恩,讀ēn領讀。教“恩”,前鼻音,上下結構,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

3、人物出場

(1)出示孟郊母親圖。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一位老媽媽左手拿着衣服,右手拿着針線在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裳)

這位老媽媽是誰的母親呢?

(2)相機出示孟郊圖。

[板書:孟mèng郊jiào]領讀。簡介孟郊,唐代著名詩人。40歲時才考中進士。中進士後,他到江蘇溧陽當縣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慈愛和關心,50歲的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動地吟出《遊子吟》,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吟誦。

<二>學習生字

1、過渡: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吟誦,想知道詩人母親怎樣的慈愛和關心,使得詩人寫出這首小詩的嗎?(想)那就請打開課本讀一讀吧!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怎麼辦呢?(用筆圈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3、學習生字

<三>理解課文

1、配樂欣賞《遊子吟》

[板書:《遊子吟》]

引導生看文第四段

範讀,領讀,生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2、設疑引讀

(1)第一自然段

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與“臨行密密縫”相關聯的段落句子。

(第一自然段,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

藉助插圖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讓他們體會母親不辭勞苦,對兒子的一片關愛之情。

(2)第二自然段

再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意恐遲遲歸”相關的段落句子。

(第二自然段;她望着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這句話中爲什麼不用孟郊而是用兒子呢?

(因爲文中這句話前一句“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已經有了一個孟郊,後面這句若在用,就重複了吧。)

說的很好,作者是爲了避免重複用詞呢。

讓學生藉助插圖所描繪的情境,聯繫上下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惦念牽掛之情,指導學生讀好母親說的話及兒子感恩母親的句子。

(3)第三自然段

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相關的段落句子。

(第三自然段,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嗎?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出示詞語“撫摸”、“注視”、“心理想”,引導學生抓住它們間的聯繫。從而讓他們懂得:小草不忘太陽的恩情,兒女又怎能忘記母親的恩情呢!

順便講烏鴉反哺的故事,教育學生要知恩圖報。

指導朗讀,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段末的反問句和感嘆句,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4)第五自然段

母親的慈愛和關心,讓詩人感激,永遠記得。

出示“銘記”:深深地記在心裏。

指導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激之情。

出示:孟郊永遠不能忘懷母親的恩情。

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

爲什麼一個說“不能忘懷”,一個說“永遠銘記”?

這個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的,可引導學生看文章的題目《母親的恩情》。

母親的恩情在句子前,是被強調了,在用上永遠銘記這個詞語,更能表達詩人的感恩之情。

<四>課堂練習

1、 讀句子,寫話。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着——

看到——

2、 比一比組詞。

補( ) 摸( ) 恩( )

撲( ) 漠( ) 思( )

3、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的針腳,心裏想,母親對我的( )不就像這( )嗎?沐浴着( )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 )啊!

<五>課後拓展

1、口述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草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我們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給你的父母做一張賀卡,把你對他們的愛寫在上面。

五、板書

母親 —— 銘記 —— 孟郊

(的) (50歲)

夜深 恩情 遊子吟

清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日出 景——小草 太陽

情——自己 母親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課文所配三幅彩圖,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領悟課文和古詩,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我沒有按部就班,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教學,而是從《遊子吟》這首古詩入手,引導孩子吟古詩在文中找對應句子,循序漸進段段突破。如何讓孩子將《遊子吟》這首古詩中的詩句在問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以及引導孩子感受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母親對兒子的慈愛、關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學生有感情朗讀指導整和在一個情境中,運用何種手段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是我上好這節課首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