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讀句子,在括號裏寫出與帶點詞語意思相反的詞。

(一)讀讀句子。

(二)分別說說括號中填寫哪些詞語。

(三)自主完成練習。第二句也可進行擴展獨立找出與句字相反的詞語。

(小-大、墜落-上升等)

(四)讀一讀,大家評議。

二、按一定的順序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號裏寫上序號。

(一)自己讀讀每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二)指生按原有順序讀讀每句話,說說句子的主要意思。

說說這幾句話主要講什麼事?

(三)按事情的先後順序排排順序,寫上序號。

(四王全安)大家討論句子的排序,說說理由。

教學反思:

給學生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方法。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冒號、引號。

2.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心希望。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冒號和引號

教學難點:

體會冒號和引號的用法。

一、想想冒號、引號的用法,給下面的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一)複習冒號引號的用法。

(二)讀一讀兩句話,瞭解句子的意思,再加標點。

(三)加好標點再讀一讀。

(四)自查、小組互查。

(五)閱讀《語文讀本》中的《淘氣的標點符號》

二、讀下面的幾段話,想想每段話是圍繞哪個意思寫的,先寫的什麼,後寫的什麼?

(一)一段話,教師引導學生讀完後找到圍繞那一句話寫的。用筆把那句話畫下來。

(二)師生合作讀文中的三段話。

2.默讀,想一想先寫的什麼,後寫的什麼?

3.指名說。

4.一起回憶,剛纔的方法,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來自學第二段話。

5.交流糾正,自學第三段話,交流糾正。

教學反思:

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和作用教師給學生講的過多,應該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3

教學目標

1、聽爸爸媽媽講“愛”的故事,激發“爸爸媽媽,請讓我來關心你,幫助你”的情感。

2、開展“每人做一兩件關心、幫助爸媽的事情”的主題活動,把做這件事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感受愛——講故事,激情感

每個爸爸媽媽都爲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你們想了解這些“愛”的故事嗎

(一)課外實踐

1、聽自己的爸爸媽媽講“愛”的故事,聽後寫下自己最受感動的故事和聽後的感想,準備選出最動人的故事全班交流。

如:有的爸爸媽媽下崗了,但爲了孩子上學,不論嚴寒酷暑,蹬三輪車掙錢,天天一身汗……

2、背誦一首讚美父母的詩如:《遊子吟》;學唱一首讚美父母的歌如:《燭光裏的媽媽》《好爸爸》等,準備全班交流。

(二)課內交流

1、選出最動人的故事在全班交流。

2、朗誦讚美父母的詩。

3、同唱讚美父母的歌。

4、請寫一句讚美父愛母愛的話。

如: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父母之愛如陽光般溫暖……

二、表達愛——做事情,寫感受

(一)課外實踐

1、細觀察,做事情。要求:每個爸爸媽媽都爲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們怎樣關心、幫助他們呢全班開展一項活動:每個人做一兩件關心、幫助爸爸媽媽的事情。做什麼呢請同學們通過多種方法細心觀察,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後,同學們要認真去做,並在做的過程中用心體會。

爲了讓活動不是千篇一律的“做飯”“洗碗”,我們準備評選“最佳事情獎”若干名。

如:給媽媽梳頭;給爸爸媽媽洗腳;給勞累的爸爸媽媽捶背;給爸爸媽媽製作生日禮物……

2、示範例,學表達。同學們,在做事情、寫感受之前,請你先讀讀《給媽媽捶背》

給媽媽捶背

我給媽媽捶背……才一會兒,媽媽便心疼了,讓我停手……媽媽不時地回頭叫我歇歇手……媽媽又回頭過意不去地對我說:“謝謝了好女兒……”捶完了,媽媽特意去煮了兩個雞蛋給我吃,還感動地對我連聲道謝。我回到自己的屋裏,淚水一下子就涌了出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照顧媽媽,媽媽卻對我一謝再謝,而媽媽多年來每時每刻都在照顧我,我謝過媽媽了嗎我爲媽媽做得太少了。

要求:

①自由朗讀。

②畫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再讀一讀。

3、無拘束,寫感受。要求:事情做完後,請及時把做的事情與感受清楚地寫下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好後讀給爸爸媽媽聽。爲了讓感受真實自然,不僅僅是“很高興”“很快樂”,我們還準備評選“最真感受獎”苦幹名。

如:

①當我把洗腳水端到媽媽腳下,媽媽把腳伸進水中,說:“好舒服啊”我給媽媽洗了腳面,又洗腳心,摸着媽媽腳上硬硬的老繭,我心裏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媽媽每天忙忙碌碌,爲了工作,爲了我的成長,多辛苦啊我還有什麼理由讓父母多操心呢。

②當我拿起梳子,輕輕梳理媽媽的頭髮時,我發現媽媽的頭上已有了不少白髮。媽媽已不再年輕,爲了一家老小,過度的勞累讓她一天天地老下去。我心裏一陣揪心的疼,默默地說:“媽媽,願您永遠年輕,女兒長大後,自有女兒的報答。”

(二)課內交流

1、組內選出的“最佳事情獎”和“最真感受獎”,在全班進行交流,全班同學自主評價並推選出“最佳事情獎”和“最真感受獎”。

2、欣賞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3、朗誦歌詞,再次體會母愛的偉大。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4

一、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聲音》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這一單元以聲音爲主題選編了兩篇主題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通過學習本單元培養學生傾聽的意識和習慣,並從中體會大自然豐富多彩的聲音及認識噪音和噪音對人的危害。

二、活動背景:

所帶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經常會聽到一些嘈雜的聲音,如羊叫聲、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鳴笛聲等學生從小就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因此,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此項活動,就會很容易,相信活動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動目標:

1、讓學生注意傾聽和感受各種聲音,探究聲音產生的原理及與聲音相關的一些問題。

2、由感受到聲音的多樣性,經歷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對各種信息加工、處理的經驗。

四、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些關於聲音的資料

2、紙、筆、記載表格。

五、活動過程: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仔細感受自己聽到的聲音,記錄下來,分別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大小、強弱如何等。

2、小組討論,設計記載表格。

蒐集聲音記錄表

小組成員

活動時間

觀察記錄

聲音描述

聲源地點

什麼物體發出的

收穫感想

(二)整理資料,提出問題,制定研究計劃

1、對蒐集到的聲音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2、師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並歸納。

(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聲音的高低、強弱。

(3)噪音的危害。

3、成立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實驗記錄表

實驗

小組

實驗

時間

記錄人

準備研究的問題:

實驗所需的器材:

具體做法

產生的現象

實驗後的發現:

有何疑惑:

(三)小組行動,進行研究。

1、通過學校圖書館、學校電腦室等途徑查找資料,瞭解有關聲音對人類的危害等。

2、向科學和藝術老師請教,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以及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規律等。

3、指導學生寫好調查報告與收穫。

(四)各組交流成果:

1、各小組交流成果。

可以採用文字、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並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實踐活動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研究過程中的真實的感受。

(五)拓展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提出新的研究問題。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5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聽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能夠自己組織語言,條理清晰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讀讀《口語交際》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二、活動前準備

(一)學生與家長聯繫,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請家長幫助孩子挑選交易的物品,確實是閒置不用的、體積較小的一兩件物品(玩具、書籍等)。

(二)想一想怎樣介紹物品別人才能同意交換(如玩具的外形、特徵、用途等,書籍的主要內容)。

(三)練習向家長介紹物品。家長幫助指導。

三、教師示範引導

教師和一名學生進行交易活動,其他學生觀看。

(一)要清楚明白地介紹物品的優點和用途,針對別人與自己有交換的願望,做重點地說明。

(二)儘量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物品的需要。

(三)介紹時,要注意舉止的文明禮貌。

四、學生展開交易活動。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物品交易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交易的情況,並及時指導。

(一)選擇不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二)選擇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五、學生今天交換物品時的體會。

教學反思:

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注意文明禮貌,有個別的學生在語言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困難,交際能力較差。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本單元的生字,積累詞彙。

2、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瞭解、積累反義詞。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給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組成本單元的生字,再組成詞語。

(一)讀讀本單元的生字,複習字形、鞏固字音。

(二)讀讀橫線左邊的字。

(三)舉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組成本單元學過的哪個字?(恍)

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恍”。在括號中組一個詞。

(四)自主完成一題。

(五)集體訂正。

二、讀一讀,背一背,你會有所發現。

(一)讀詞語,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註上拼音。

(二)讀讀第一組詞語,你發現了什麼?(表示秋天景象的詞語)

(三)背一背。

(三)口頭填空:

秋()氣()天()雲()大()南()

果實()()菊花()()()()紅葉

(四)用以上方法學習第二組。

(五)你還能夠說出一些這樣的詞語嗎?

三、作業:

抄寫詞語,並且背一背。

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進行學習,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7

一、活動對象:

國小六年級

二、活動主題的產生背景:

在語文課堂上先給學生觀看相關的流浪動物的影視作品,《忠犬八公》,《導盲犬小q》,《在世人狗緣》主要講述的是一條流浪狗被抓進收容所後再逃出來,遇到了一個撿破爛的人,最後這個撿破爛的人說:“我感覺不舒服,在像以前一樣休息一會兒你在這裏等着。”結果這個老人再也沒有醒來。最後流浪狗遇到的一個好朋友,它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通過讓學生觀看影片使學生對流浪動物的無家可歸等地方有初步的理解和體會。再讓學生寫下觀後感。隨後師生共同生成“它是一個生命”的主題。隨後去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的各種動物。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參觀幾類動物,同時講解各種注意事項。學生在和不同的動物接觸後展開以“流浪動物”爲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積累大量的實踐素材。流浪動物的救助是一個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流浪貓狗都沒有采取過防疫措施,身上可能攜帶各種病毒和寄生蟲,流浪動物的排泄物、嘔吐物甚至可能帶有病毒,所以學生和他們接觸的時候,要有所防範。甚至,一些流浪動物還有可能會襲擊、傷害兒童,危及人們的安全。同時,動物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培養學生保護愛護動物的情感。教師還要讓學生閱讀國小語文教材關於保護動物的文章,而且開展課外閱讀搜索有關資料。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宗旨是通過觀看影片以及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增強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意識,同時引導學生提高自我安全衛生意識,同時通過影片導入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流浪動物的興趣。這是一個接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所以是一個很好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導小朋友認識到與動物共存觀念,學會如何正確與流浪動物相處

三、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組織學生蒐集,調查有關流浪動物的基本知識。學生學會策劃簡單的活動方案,在實施階段引導學生對材料的整理歸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能能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實地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小組討論研究中學會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參觀救助站,讓學生感受到流浪動物的可愛和可憐。由此生出對流浪動物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意識和自我安全衛生意識。

四、活動規劃

1.參觀時間:一天

2.參觀地點:流浪動物救助站

3.參觀方式:實地考察

4.活動成果形式:學生討論,學生寫作;學生談經歷體驗、心得體會等。

五、活動準備

1.規劃線路,確定交通工具,帶好必備物品。

2.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準備一本筆記本。(每個人有小本子,小組要有一本小組綜合小本子)

3.必要情況下可以照相,攝影等。

4.老師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禮儀教育。

六、活動過程

(一)開題(學生感興趣的媒體手段下手,啓發談話)

1.播放影視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除了你們的家人,有其他的動物一直和你們相伴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你們家裏面的寵物無家可歸的話,沒有你們的照顧的話,他們會是什麼樣子?他們被稱爲什麼?

預設學生的回答:

①寵物。

②沒有吃的東西,沒有住的地方。

③流浪動物和寵物的區別是,流浪動物被遺棄了,無家可歸只能流浪。

④流浪動物。

師:沒錯,它們是被遺棄的,有些動物可能一生下來就無家可歸。所以他們被稱爲流浪動物。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影視作品,關於流浪動物的。(首先先用話語導入流浪動物,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流浪動物和寵物的區別。最後播放關於流浪動物的影視作品《忠犬八公》《導盲犬小q》《在世人狗緣》等)

2.討論觀後感,引出主題

師:看完這部影視作品後,你們的感想是什麼?討論一下。小組彙報討論情況。

生:(各學生小組待發表自己的觀後感)

師: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大家都明白了,流浪動物是一個生命,大家要尊重生命、愛護動物。那麼現在我們一起去“流浪動物救助站”參觀這些小生命。

3、成立小組,擬定方案

1.自願選擇小組(教師適當調節),由學生自由競聘各研究組小組長。

2.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擬定活動方案,填寫活動方案表。(教師適當指導)

制定方案的具體要求:

(1)小組所有成員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共同協商出最優觀點。

(2)小組長認真發表感想以及傾聽和收集同學們的建議,大家共同擬定活動方案。

(3)各小組成員應團結協作、合理分工,體現活動方案的可操作性。

“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表

小組研究課題:

小組成員:

小組研究結果:

活動內容:

活動方式:

成員分工:

時間地點:

注意事項:

(二)實施(參觀流浪動物收容所,組織活動,整理資料)

1.提前瞭解參觀動物需要注意的事項。

2.走進救護站,有目的的開展研究。可對不同的流浪動物進行拍照,觀察其生活習性等。研究自己所選擇的主題。

3.查閱相關於流浪動物在流浪以及被救到救助站的整個過程。交流探討

在研究中學生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請教老師或者救助站的專業人員,另一方面可以藉助工具,像上網查詢等。

(在學生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配合各小組做好調查、研究的協調、聯繫等工作,並隨時對學生的活動給予一定的指導。同時要保障學生的安全問題。)

(三)結題(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

(將圍繞“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這個話題,把各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彙報。)

1.彙報成果,在無形中形成競爭。師:經過參觀前的準備以及參觀後的醞釀,在展現時同學們能各顯其能,“各有所長”。其中,在綜合實踐中所學到的知識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評選優秀活動小組

(1)各小組通過多種形式彙報了所收集的資料,從不同角度評選這次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小組。

(2)小組推選並公佈結果。

3活動總結,撰寫報告。

從開題到結題的過程中,記錄好自己的研究過程,整理記錄的內容,有參觀時的照片。有收集的相關資料手抄報以及打印的圖片等。同時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分析。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增強了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意識,瞭解到了流浪動物也是一個生命,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生命保護動物。同時要知道,不要隨便帶流浪動物回家。要做好安全措施後再做決定。這次活動非常成功。

七、課後作業:

觀看了相關的影視作品以及參觀了流浪動物救助站,寫一篇心得體會(可以寫關於拯救流浪動物的辦法等)。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8

活動設計思路:

葉子是兒童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事物之一,對他們來說,是現實的,觸手可及的,而玩葉子作爲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部分,它可以使學生在採集葉子、觀察葉子的過程中,瞭解葉片的構造、葉子對植物生長的作用,知道不同類型葉片,從葉片聯想到葉子和人的關係,從而感受到人類與自然界的密切聯繫,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環保意識深入兒童幼小的心靈。在玩葉子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兒童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想象力,活躍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培養國小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和熱愛,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

2通過觀察葉子,聯想葉子與人的關係,開擴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學習適材、適形、適色的即興創造,製作精美的葉畫等工藝品。

4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

5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動腦,使學生能自己操作,獨立思維,以及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願意參與其中,儘量發展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學生準備一些葉子,最好是種類不同的葉子。cc

2教師自備若干葉子。

3學生每人準備一張16開紙張大小的薄紙板以及膠水一瓶,剪刀一把、水彩筆。

4閃光卡若干(作獎品用)。

5課件、投影儀、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激起興趣,導人活動。

教師舉起自己準備的葉子,微笑着問學生:“你們瞧,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呀?

你們有嗎?”(學生爭着把自己準備的葉子給老師看。)

老師接着提議:“我們大家一起舉着葉子唱一首兒歌好嗎?”

[這個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部分感官,激起他們的興趣。]

二、觀察研究,認識葉子。

1、激發觀察興趣:

小朋友,你覺得自己跟葉子熟嗎?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大家跟葉子到底有多熟悉。大家可以先分組討論一下葉子的用處,然後我們來看看哪一組小朋友知道得最多。(學生分小組討論。)

2、學生說葉子的用途。

請每個小組的學生代表發言,說得最多的一組每人可以獲得一個閃光卡。

[學生除了能說出教材上所列的一些用途,還能舉出其他一些用處,比如,有同學說到了葉子可以吸灰塵、葉子可以當遮風擋雨等,這些其實就是葉子在環保方面的作用。這樣的談話式教學可以隨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又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觀察葉子。

剛纔,小朋友們都說出了葉子的很多作用,老師很佩服你們,那麼,你們有誰仔細地去觀察過葉子呢?(學生都紛紛搖頭。)沒關係,我們現在就一起來認真地觀察葉子,然後,把自己觀察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不好?

4、交流發現。

隨機點名學生說自己的發現,將有價值的作簡單板書。

5、欣賞葉子。

說得真棒,看來大家的小眼睛都很亮,現在,老師想再給你們看一些你們平時很少看到,或者從來沒看到過的,你可要看仔細啦。(課件出示不同類型的葉子,開擴學生的視野。)

三、發揮想象,製作葉畫。

1、教師提議。

小朋友,現在我們跟葉子已經成了真正的好朋友,那麼你們想不想把他們製作成精美的葉子畫,用作裝飾呢?我們一起動手做一做,看誰做的最美,最有意思。

(集體制作葉畫,教師巡堂。)

2、小組評比。

每組選送一幅葉畫參加班級評比。

3、班級評比。

首先由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展示臺(講臺)向大家介紹自己作品的內容及含義,然後由全班民主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和“最佳環保獎”,分別獎勵閃光卡。

四、活動延伸。

把自己製作的葉畫送給爸爸媽媽,課外向爸爸媽媽瞭解葉子的害處。

[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全面觀察和思考的良好習慣。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9

教學目標:

1.鞏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養學生的語感。

3.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寫出帶點字的部首,再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這個字。

(一)讀懂題目要求。

(二)確定每個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獨立查字典,並填寫答案。

(三)教師個別指導沒掌握好部首查字法的學生。

(四)訂正答案,並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和練習。

二、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再讀一讀。

(一)讀懂題目要求。

(二)學生獨立填寫兩個,教師指導後繼續填寫後6個詞。

(三)逐詞訂正。

(四)填寫後讀一讀。

三、照樣子把句子補充完整。

(一)介紹本練習的意思。

(二)瞭解“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想的一致。

在“果然”前面應交代怎樣想的'或怎樣說的,在

“果然”後面要寫與所想、所說相符的事實。

(三)讓學生自讀第一句話,體會“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四)口頭練習把後兩個句子補充完整,教師訂正。

(五)讓學生寫出來,教師訂正。

教學反思:

學生對詞語搭配還不知道方法,不知道如何搭配更好,對於“果然”這個詞理解的較好。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10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要有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讀童話故事嗎?都看過什麼啊?大家特別喜歡看書,讀過這麼多的故事。其實你也可以成爲一個小作家,今天就讓我們去試着寫一個童話故事。

二、出示大樹圖,老師爲大家請來了一位大樹朋友

1、點擊出示大樹圖:仔細看看這是()的大樹啊?

2、出示小鳥圖,快看大樹的好朋友小鳥也飛來了,

認真的看看這是()的小鳥啊?

3、點擊出示;那麼這些小鳥和這棵大樹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去想象。

預設:

(1)出示(大樹和小鳥圖):這隻小鳥在大樹上會做些什麼?在小組裏先說一說

(2)生說:(躲風雨):你多會想,由天氣想到了大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麼。

(3)(躲避人):你更會想象了,由人想到了大樹與小鳥之間的故事。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們更應該保護動物,愛護植物。

(4)(搭窩):小鳥的生活可真是離不開大樹,再想想還有什麼事讓小鳥離不開大樹?

(5)(給樹啄蟲):看來大樹不僅幫助小鳥,小鳥也在關心大樹呢?想一想,小鳥還能怎樣幫助大樹?(傳播種子、糞便爲大樹增加營養給大樹帶去歡樂)

4、總結:就是這樣的一幅圖,因爲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想象,所以說出了這麼多精彩的故事。老師真佩服你們,我要爲你鼓掌。

5、一個好故事不僅想象要豐富,內容也要具體吸引人,咱們一起來說個故事啊。看看我們說哪個?

(1)大樹和啄木鳥:(師講述)在大森林有一棵大樹正愁眉苦臉的直嘆氣呢:我的身上長滿了蟲子,他們把我的枝葉都咬壞了,我可怎麼辦啊?誰來幫幫我啊?

(2)現在你可就是這隻啄木鳥了,你會怎樣想?(點擊出示:想?)怎樣說?(說?)怎樣做的呢?(做?)

(3)大樹和啄木鳥之間會說些什麼?同桌互相說

(4)誰來演一演?其他的小鳥認真聽,他們哪兒說得好,你還有什麼建議嗎?

(5)師生共同練說,哪棵大樹想和我這隻啄木鳥來說說啊?

(6)師:大樹大樹,你怎麼了?讓我飛一圈看看,幫你診斷一下吧,敲敲這沒事,再敲敲,原來蟲子都在這裏呢,我趕快把蟲子捉出來吧。大樹別急了,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7)除了謝謝我你還能說些什麼啊?

(8)其他的啄木鳥們,你們說說我這隻啄木鳥演得怎麼樣啊?是啊我不僅說得好,還把怎樣做也說出來了,你是不是得向我學啊?

三、總結:大家說說,我們怎樣才能編出一個好故事啊?角色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怎樣做的?這樣你的故事就能更加吸引人了。

四、下面就請你做一個小作家,來寫一寫大樹和小鳥的故事吧。你想寫哪個故事?好,就請你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吧。

五、指導修改。

1、示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2、一句一句讀、修改。重點修改習作中的詞語和句子。

“字”是否正確。

“詞語”是否恰當。

“句子”是否通順。

“標點”是否正確。

3、學生照樣子修改自己的習作。

4、展示自己的習作。

六、講評

讀一讀你的作文,認真聽他哪寫得好,你有什麼建議嗎?

1、(水平稍差的學生):你今天的進步真大,完整地寫下了這個故事,老師祝賀你,相信你的進步會更大。

2、(水平好的學生):你的故事寫得多好啊,不僅讓我們知道了一個有趣的好故事,還讓大家學到了這麼多好的詞語,我們要向你學。

3、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看圖寫想象作文,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而且還編出了精彩的故事,收穫真大。

教學反思:

學生在發揮自己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並對學生咋發言給予及時的指導,面對學生的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

國小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11

教材分析:

《旅遊大使》是s版語文十二冊百花園五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挑選某處古蹟或景點,扮作旅遊大使,有條理地向大家宣傳、介紹。

學情分析:

在第五單元裏,同學們學習了《故宮》、《敦煌壁畫》等課文,也從電影、電視、報紙、雜誌或親身的旅遊中瞭解了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蹟或名山大川。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蒐集、處理信息能力,但如何有條理地,用恰當的說明方法,生動地把名勝古蹟或自然景觀特色介紹給別人聽,還需要老師有效的引導。

設計理念: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旅遊大使》,本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幾點理念。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諮詢或查閱資料,提高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瞭解一些有關古蹟或景點的知識。

2、通過播放課件,創設交際情境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

3、在交際過程中通過聽、說、評等方式,力求讓每個學生的交際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學目標:

1、通過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2、能把自己見到的名勝古蹟或自然景觀與大家共享。

3、理清介紹次序,並繪製遊覽路線示意圖,用例子或數據來說明此處是旅遊景點。

4、在交流中,學會傾聽,並能獲得知識,感受樂趣。

教學重點:

1、學生對蒐集到的信息的取捨,及如何靈活應用知識,將知識轉化爲自己的交際內容。

2、繪製旅遊線路示意圖,並用舉例子或數據來說明此處是旅遊勝地。

教學難點:

通過理清介紹次序,並繪製遊覽路線示意圖,用舉例子或數據來說明此處是旅遊景點。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自己通過觀察、諮詢或查閱資料,瞭解我國或家鄉有哪些名勝古蹟或自然景觀;蒐集相關的文字和圖片等資料。

2、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交際氛圍,激發交流興趣

1、播放學生熟悉的風景名勝圖片,讓學生說說是哪一處。【先播家鄉的,再播全國的。】

2、說說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風景名勝或名山大川。

師過渡:我們這節課要交流的內容就與我國的名勝古蹟或名山大川有關,請同學們打開書127頁。

二、學生自讀導語,明確要求

(一)、話題內容

1、指名讀導語,其他同學想一想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內容。

2、生說,師板書:當旅遊大使,說名勝談風景

3、理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成語的意思。【形容學問淵博,見多識廣。】

師引導:也就是說本次旅遊大使交流的內容既要有書本知識,也要有生活知識,把書中學到的或蒐集到的知識與觀察實踐得到的知識結合起來。

(二)、交流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紹的內容。按照自己繪製的遊覽線路示意圖,有條理地介紹某一處名勝古蹟或自然景觀,說話速度、語調要恰當。

2、運用例子或數據來說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點,使人信服。

(三)、活動評價

1、是否能有條理地介紹某一處名勝古蹟或自然景觀,說話的速度、語調是否適當。

2、是否能舉例子、用數字來說明文物或景物的特點,使人信服。

3、聽介紹時,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詞語,還要留意描繪名勝古蹟或自然景觀的優美語句。聽的同學要專心,不明白的及時提出來讓“旅遊大使”解答。【這兩項內容是把文章寫得有條理、生動具體的主要方法。教師讓說和聽的學生都注意這兩項,對培養學生有序地描寫景物有很大幫助。】

三、組內交流

1、自由組成“旅遊團”,給自己的旅遊團起個名字。

2、組內交流:輪流當“旅遊大使”,給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鼓勵學生靈活使用旅遊線路圖、課前準備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3、小組內推選出最佳“旅遊大使”,代表本組在全班交流。

四、展示交流,評選最佳“旅遊大使”

1、每個組的最佳“旅遊大使”上臺爲全班同學介紹。(有圖片的放在展示臺上讓大家觀看或者把遊覽路線示意圖貼在黑板上)【注意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在適當的時間予以正確的引導】

2、聽衆對自己喜歡的旅遊大使的內容進行採訪、詢問更詳細的內容。【在講解過程中,可適當讓聽衆向介紹着發問,有介紹者回答,強化口語交際的全員性、互動性。】

3、師生評價:他們介紹得怎麼樣?【評價要依據本次口語交際提出的評價要求。既要有教師的點評,也要有學生的點評;既要指出不足、提出建議,更要肯定優點、表達讚許。體現口語交際評價的及時性、激勵性】

4、評選幾個最佳旅遊大使和最熱心聽衆!

五、活動小結

1、頒發最佳“旅遊大使”獎。

2、被評爲最佳“旅遊大使”有何感想?

3、通過這次口語交際,大家有哪些收穫或感受?【要啓發學生多角度談,如:保護名勝古蹟;今後要多讀書,讀好書,加深對祖國的瞭解,熱愛祖國;多與同學交流,提高交際水平;想親眼目睹祖國的山山水水……】

六、課堂小結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光“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那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只“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那就更難成大事。只有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緊密結合起來,知識才能化爲力量,書本才能變成財富。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七、拓展練習:交際主題相同的同學組成合作小組,將自己蒐集的資料歸類、整理成一份剪報。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旅遊大使

當旅遊大使,說名勝談風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