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道德《桃花庵歌》的註解與賞析

一、《桃花庵歌》全詩及註解

寅道德《桃花庵歌》的註解與賞析

《桃花庵歌》

作者: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希望老死花酒間,不肯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仄地一在天;

若將貧貴比車馬,他得奔走我得閒。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好漢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註解:

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漢王朝在這裏設立的五個陵邑而得名的。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大量遷徙關中,伺奉長陵,並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徙者居住。以後,漢惠帝劉盈在修建安陵,漢景帝在修建陽陵,漢武帝在修建茂陵,漢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時,也都競相效尤,相繼在陵園附近修造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意思是:歷史上的所爲豪傑之士雖然也曾一時的輝煌,如今確墓冢不存,只能被當作耕種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飲酒這樣的灑脫,倜儻。

五陵豪傑是泛指。

二、《桃花庵歌》全詩賞析

賞析一:

桃花塢位於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後廢爲蔬圃,被唐寅看中,於正德二年(1507)建成於桃花庵別業,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裏,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裏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複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裏,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爲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高明《琵琶記》)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爲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啓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爲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閒情,多幾分逸趣,反而

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鬆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係,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爲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着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

賞析二:

桃花塢位於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後廢爲蔬圃,被唐寅看中,於正德二年(1507)建成於桃花庵別業,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 唐寅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裏,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裏神仙陡 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複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 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

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 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裏,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 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爲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 那個曾經幻想“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 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爲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此一句承上啓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爲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 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 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閒情,多幾分逸趣,反 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鬆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係,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 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爲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 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 看着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 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 斷。

賞析三:

從表面看唐伯虎這首詩浪漫優雅看破紅塵,逍遙自在不失高傲輕狂。我看其實不然!他的字裏行間暗示的“道法”!可以肯定的說:他是個悟得玄機妙法得“道”高人!

他詩中有詩!文中有文!?否則他在最後說了一句:“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所以我以個人的觀點爲大家分析一下;這首詩的真實含義。

他說:“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在古代“桃花”離不了“愛情”的含義,“庵”又是出家人之所!?“桃花仙”那自然是修道的神仙!?大家想想我卻不知如何用“桃花”來換酒錢呢??他又說:“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哪裏有那麼多的桃花可換酒錢,豈不是“太瘋癲”了?他又說:“若將貧賤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他把自己比作“貧者”,不要小看“貧者”這兩字;古代凡是出家得道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