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遊中山陵觀後感範文

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他的陵墓是依山而建的,坐北朝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遊中山陵觀後感,僅供參考。

大學生遊中山陵觀後感範文

  大學生遊中山陵觀後感篇一

8月4日早上我們來到了中山陵的大門。最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重30多噸的大鼎,在大鼎的後面是一個大牌坊,牌坊上面刻着由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博愛”兩個大字,所以又稱作博愛坊。走過博愛坊,就是長達800米,寬30米的墓道,墓道兩旁植滿了高大挺拔的松樹。

我們走了好半天,花了好多力氣才走完了墓道,來到了後面的山門。穿過山門到達碑亭,中間是中國國民黨給總理孫中山先生立的一塊碑,碑亭的頂上是國民黨的黨旗“青天白日旗”。我在這休息了一下,看到了長達800米的墓道十分平坦,而到了山門這裏變得非常陡直,以及中山陵後面的山峯,終於知道了中山陵爲什麼修建在這裏的原因,那就是因爲這裏的地形如同一把椅子,中山陵就修在椅子之上,表明孫中山先生希望國民黨要穩坐江山。碑亭的後方就是陡直的臺階了,媽媽叫我數一數有多少級臺階,於是我一邊上臺階一邊數,由於我上得太快,數掉了許多級臺階,所以直到後來才知道一共有392級臺階。

爬完了392級臺階,我們又來到了靈堂。靈堂的三個門上面刻着“民生”、“民權”、“民主”,媽媽告訴我這是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靈堂裏面立着12根大理石的柱子,正中是一位意大利雕刻家用漢白玉雕的孫中山先生的坐像,此時的孫中山先生手中正拿着民國政府的建國大綱,目視着前方,好像正在想着什麼。這尊雕像,雕的栩栩如生,甚至衣服上的花紋的清晰可變真像電視裏看的孫中山先生。靈堂兩邊是總理孫中山先生與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題寫民國政府建國大綱,擡頭向上望去,靈堂頂上也是“青天白日旗”。接着我們有走進了靈堂後面的圓球形的墓室。墓室的頂上貼着藍色的琉璃瓦,琉璃瓦上面照樣映着“青天白日旗”。墓室正中間的地下是一副銅棺,裏面躺的就是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銅棺上面有一個大理石雕的孫中山先生的臥像,雕的也十分精製,絲毫不亞於靈堂裏擺放的那尊坐像。我又繞過靈堂和墓室,來到後花園,這裏有有關於中山陵的展覽。

從展覽裏我知道了中山陵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的設計師呂直彥設計的,爲了設計這個呂直彥花了3年時間,用盡畢生心血而完成的。他這個中山陵的設計也有一定寓意:整個中山陵的樣子就好像一個警鐘,以警示後人。據資料介紹中山陵位置的選定,是孫中山先生在一次打獵中大致圈定的,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宋慶齡、孫科以及國民黨的一部分人員來到紫金山,選定了具體位置。

看完了中山陵,我有去了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雖然是皇帝陵,但和中山陵相比之下,顯得並不氣派,甚至有些破舊不堪。我現在不得不承認,中山陵是多麼的雄偉壯觀,真不愧爲世界文化遺產。

  大學生遊中山陵觀後感篇二

對於中山陵,我幾乎是陌生的。由於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聯想過許多金碧輝煌的殿堂。然而,當漫步其中之時,才發現原來中山陵別有一番景緻。依山而建,隱於山林之間,從下往上一望,極爲壯觀。建築並不豔麗,卻給人莫名地來了一種氣勢,來了一種莊重。

走在臺階上,似乎就已明瞭。孫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於此地,而後人按照他的意思爲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爲了給中山先生,這位爲中國不停忙碌的偉人找了一處永遠安寧的地方讓他平靜下來。

中山陵坐落在這繁茂的`寧靜之中。中山陵的佈局就像是一個大鐘,含有“喚起民衆,以建民國”之意。遙想當年孫中山先生爲了民族的復興,人民的覺醒,做出了多少的貢獻?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博愛”兩字正點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後是墓道。前面爲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爲頂,門額上爲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爲公”四個大字。這裏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爲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爲國爲民的博大胸懷。再進爲碑亭,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鎦金大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攀登如此多的石階極爲艱難,但當大家走完這段長距離陡峻的石階以後,一定會悟出孫中山先生的囑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義。最高的平臺有華表兩座,後爲祭堂。祭堂有三個拱門,分書“民族”、“民權”、“民生”門額。這裏是仿宮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表達了孫中山先生奮鬥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動。在這裏,不僅使我們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爲推翻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不朽勳業和艱苦鬥爭的歷程,而且也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爲我中華獨立、富強、大展宏圖的建國思想。堂後有墓門二重,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進門爲圓形墓室,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杆俯視靈柩上的臥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我心中盈滿的只有感動和震撼。高大莊嚴的祭堂,讓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

中山陵之旅,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飽覽美景的喜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思考,對民族的熱愛,對領袖的敬意。作爲記憶,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大學生遊中山陵觀後感篇三

巍巍鐘山有幸,一代偉人長眠。今天,父母帶我參觀了中山陵。因爲是假期間,所以陵內人流如潮。

行走在兩邊青翠掩映的大道上,中山陵風景區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花草樹木碧綠,生機盎然。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是那麼的清新怡人。只要來到這裏,哪怕是心情跌到谷底的人們都會瞬間從谷底飛到山頂上。

步入中山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花崗石牌坊,牌坊上鐫刻着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鎦金大字,它們在藍天下熠熠生輝。我想,孫中山先生愛國愛民的情懷,不正如這兩個字一樣,散發着太陽般的光輝嗎?

沿臺階拾級而上,又是個牌坊,兩個巨大的銅爐穩穩地“站”立在門前,像兩個守護神,可它們那時受到日軍炮火的攻擊.現已殘缺不齊。

繼續向前走,一眼就能看見一座建築物,門前兩隻獅子,可它們不是缺胳膊就是少尾巴!走進正門,便看到了堂中央用大理石雕成的孫中山塑像: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捧書卷,凝視遠方,目露憂愁之色,似乎讓我感受到他那種爲革命鞠躬盡瘁的精神。祭堂後壁正中是墓門,與墓室安放着孫中山的漢白玉臥像——孫中山身着中山裝,神態安詳。

出了祭堂,極目遠望,陵園外羣山起伏,陵園內人頭攢動。行走在林蔭道上,我彷彿聽到松濤中警鐘長鳴:革命雖已成功,我輩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