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賞析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這兩句“山鳥”指那些只求一時的歡樂和和平、沉湎於偏安局面的權貴們,“井梧”指那些看到繁榮背後隱伏着的危機、關心國家命運的有識之士。

《悲秋》賞析

出自黃公度《悲秋》

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

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參考譯文:

秋天的黃昏,遠來的西風吹打着門窗;我獨自佇立樓頭,悵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隨帆船匯入秋江;荒草離離的原野,消失於天邊四方。天色由陰轉晴,山鳥快樂地歡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風中瑟瑟作響。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爲國家興亡;豈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兒女情長。

【賞析】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悽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羈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經歷,以“悲秋”,“秋興”爲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這首《悲秋》詩,並未憑秋色以訴離情,託秋意以寫別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的憂國之心,格調高致。

詩一開始,即緊扣題目,以“西風”點秋,以“悵望”點悲,展現出詩人在西風蕭瑟中,獨立書齋悵然想望的畫面。首句在“扉”前着一“晚”字,交代了時間,又渲染了冷寂的氣氛。次句在“齋”前着一“高”字,標明瞭立足點,爲所見愈遠作了鋪墊。李白《折荷有贈》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情景與之略相似,但此處寫得較爲含蓄深沉。詩人沒有明說悵望什麼,而是留下懸念,徑直引着讀者把目光投向遠處的別浦。

“別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謝莊《山夜憂》詩:“凌別浦兮值泉躍,經喬林兮遇猿驚。”唐人鄭谷《登杭州城》詩中,也有“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的佳句。遙看別浦,雙雙行舟揚帆而去,漸漸隱沒;極目凝望,廣漠而靜謐的荒野伸向遠方;荒野盡頭,天似穹廬,邊際四垂,寥廓蒼茫。蕭瑟落寞的景象,映襯出詩人抑鬱孤寂的心境。

詩名《悲秋》,作者不寫一個“秋”字,而是通過“西風”、“寒聲”、“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徵,刻畫出秋的意境。全詩氣韻生動,時人稱其“詩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見《宋詩鈔·知稼翁集序》)。作者託景抒情,把複雜的思想感情,用簡潔的形象表達出來,寓悲壯於閒淡之中,的確耐人咀嚼,引人涵詠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