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設計論文

一、結合生活經驗來設計物理情境

物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設計論文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這句話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的原理、蘊含的定律就根植於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之中。真實的情境再現最容易使學生接受,最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最容易調動學生的身心感受和經驗的情境。學生在生活中所見到的情境,在學習物理新課之前,就對這些情境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這爲物理新課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感性材料,對於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情境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利用好這個有利條件,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有目的'地設計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物理現象中去發現未曾想過的物理問題,並帶着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目的來學習,自主探究,親身體驗過程,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依據實驗來概括歸納,總結出物理原理及定律,能夠繼續在實驗探究中發現新的物理問題並解決,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不斷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例如,在講“光的折射”時,我們可以取一個大玻璃魚缸,裝入適量的水,然後在水中放入一條假魚(能夠懸浮在水中),請幾個同學拿一小竹杆仿照沿海漁夫來叉魚,結果許多同學都是對準眼所看到的魚叉去,其結果必然是叉不到魚。又如往一個空碗裏倒水,碗底看上去“變淺”了。這樣的情景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常常發生,但是可能從來沒思考過其中的原因。將光學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簡單直觀,爲本節課的學習創造良好的認知起點。教師在教學中給予適當的引導,輔以學生的親自體驗,促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慾望,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通過物理實驗來創設物理情境

作爲物理教師,必須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以實驗爲基礎。在情境教學設計中,能夠利用實驗恰當地設計情景,通過課堂的演示實驗,學生親自動手的實驗探究,有利於將物理過程直觀化、科學化;使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不自覺地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例如,講授“振動”時,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通常這種振動並不明顯,甚至看不到,學生不易於感知。對此,可以設計一個實驗情景: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中,就會看到水花飛濺,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還能聽到聲音嗎?還會產生水花嗎?從而將這種微小的振動放大。另外,也可設計讓乒乓球靠近正在發聲的音叉,很容易觀察到乒乓球被彈出。進而讓學生把手指放在喉嚨處體驗喉嚨發聲時的振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這種現象,最後得出結論,其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藉助圖形來設計物理情境

中學物理內容抽象,教師在講授時很難用具體的語言表述,通過學生的想象空間使之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能夠形象地感悟到。因此,在情境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藉助圖形圖像設計情境,化抽象爲具體,使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形象。這活躍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物理氛圍,爲學生髮現問題,進一步實驗探究,並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平臺。滬科版的新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圖形的設計趣味性強,排版設計精美,且色彩鮮麗,爲情境教學提供了條件。授課時,教師應藉助圖片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描述物理知識,把教學內容以生動、有趣、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得更容易、更透徹。例如,講授《功的原理》一課時,教材上引用了一幅用不同方法提升重物的圖片,意在使學生體會任何機械都省力不省功的原理。這個物理過程與物理想象類似,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形”,倍感親近,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經驗、表象。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讀圖、讀懂圖,並要求學生了解插圖反映的物理現象,進行探究,自主得出結論,從而得到探究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四、通過故事來設計物理情境

在對物理教學進行新授課時,如果我們能夠有目的地、恰當地設置物理故事,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運動的世界”時,可以給學生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米的高空飛行時,發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飛行員以爲是一隻小昆蟲,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過來。令他吃驚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顆德國子彈。這名飛行員爲什麼能徒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同學們一聽完這個故事就議論紛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如在講“認識浮力”時,就可以講阿基米德皇冠的故事等。通過聽故事,既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又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五、結語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精心準備,盡一切可能爲學生創設物理情境。使學生易於理解物理概念、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能夠主動學習,感覺物理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