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七歲的讀後感

《今年你七歲》是一本日記,裏面有一個主角,那就是小波。小波經常闖禍,搞得小波的爸爸很不開心。小波後來當上了語文學習小組長,而且還加入了少先隊。考試也考出了語文100分,數學99分的好成績。後來小波的爸爸爲了讓小波自立,就讓他去考藝術國小,還給小波請了一位會吹笙的老師。他只學了20幾天,就已經會吹很難的兩段了。開始考試了,小波過了初試,也過了複試,第二次複試還不知道結果……

今年你七歲的讀後感

小波從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成爲了一個學習分子,我們應當向他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我跟他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我以前跑步鍛鍊身體,總是跑一段就累得不願再動,比起他來我不能吃苦,他是永不放棄,我很慚愧。我做很多事情是不能堅持,比如說好去打羽毛球,之後我又說不想去了……

我要改掉我的不良習慣,多向小波學習。

驚鴻一瞥,書架上那本《今年你七歲》的書就牢牢吸引了我的眼球。柔和的淡黃色封面上,廖廖幾筆寫意中國畫勾勒出一個拎着書包的頑童形象,醒目的黑色題目下印着一款紅底陰文篆刻“百年百部”(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中國元素的封面,清新、典雅、童真而又厚重,最撥動我心絃、令我欲罷不能的是題目——《今年你七歲》。

兒子今年剛好七歲,從十月懷胎、嗷嗷待哺、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到現在揹着書包一蹦一跳去上學,七年了!七年裏,我從毫無經驗、摸着石頭過河的育兒狀態逐漸成長到反思、理解、走進孩子心靈,經歷了多少的挫折、失敗與教訓!

書用一層薄膜輕輕包裹着,買回家,兒子立刻就撕去包裝,我開始念與他聽。噢,原來這是一位作家父親以兒子爲對象寫的一部日記體長篇紀實作品。從孩子過完生日開始上學寫到一年級暑假,七歲一年發生的點點滴滴。

這是一位有着高度教育責任感的父親,知曉很多科學的家教理念,對兒子實施“愛的教育”,尊重、理解、關心、體貼孩子;這又是一位才華橫溢、妙筆生花的作家,兒子的童真、妻子的賢慧、奶奶的寬容,家庭瑣事等用簡潔的對話和簡短的細節,把愛的氛圍和生活的.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更是一位讓人尊敬的教育者,不斷地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教育,剖析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說教、不空洞,只有做爲教育者的思索。教育,同時也在自我教育。

“你還不會寫字,從今天開始,我將爲你寫日記。記下你生活中的歡樂、幻想以及歪斜的足跡,同時也記下我的希望、祝願以及種種矛盾的心情和混亂的思想。你我是父子,共享天倫之樂;同時又是平等的朋友和夥伴,結下情誼。我還將記下,在這種歡樂和情誼之中,我究竟給了你點什麼,你又給了我點什麼……”

這段文字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從懷孕開始,我就斷斷續續的爲兒子記成長日記,至今已經積累幾本了,當初僅僅是爲了留住孩子成長的痕跡,多用記敘體。《今年你七歲》讓我學會了教育的反思,時時事事反思,當阿波把小朋友攔回家來做客,全數奉獻自己所有心愛的糖果、玩具時;當他把學校的棕櫚樹割下來裝扮濟公和尚,逼小朋友跳-樓時;當他爲了得到表揚而奮起學校去掃地、上課偷偷記下同學說話做小動作的“黑名單”時;當他爲爭取回家的自由,勇敢地同一個三年級學生幹了一架時……,這位有心的父親不僅繪聲繪色記下事情的原委,更多的是剖析、反思,這件事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當孩子挑戰權威捱打後,這位爸爸自責又懺悔,同時陷入了教育的困惑和茫然中,深嘆:“做一個父親多難啊!”

生活中,我也常常碰到類似的情況,雖然學了、看了、讀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知曉了很多教育理念,但面對一個活蹦亂跳、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孩子,往往學的是一回事,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時候一籌莫展、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