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歐洲現實主義美術教學

一、教材分析:

賞析歐洲現實主義美術教學

本課按照19世紀歐洲現實主義美術的主要成就,分成“以羅丹爲代表的現實主義雕塑”、“歐洲現實主義繪畫”兩大部分。介紹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另做適當遷移。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對現實主義美術,尤其羅丹的雕塑藝術特色有一個較爲全面、深入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對重點作品進行藝術鑑賞,適當遷移,融合引導、時間、提問、合作等方法於其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作品的瞭解,培養學生豁達的心態,實事求是的學習作風和熱愛祖國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歐洲19世紀現實主義美術作品的藝術特色,對羅丹的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研究。

難點:賞析羅丹的雕塑,從中理解現實主義美術的藝術特色,適當遷移,學生體驗,互助合作。

四 、教情分析:

現實主義美術是美術史上重要的一種形式,它的特點鮮明,並創造了許多廣爲人知的作品,以羅丹的藝術爲之最,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觀摩,並掌握它的藝術特點。幫助學生了解現實主義的藝術主張及實踐產生的積極意義。

五、學情分析:

比較古典主義美術、文藝復興美術、巴洛克藝術、新古典主義、浪漫主

義美術,現實主義美術有其突出的藝術特點:描寫社會的現實,揭露黑暗面,學生對此應有較高的學習熱情。

六、教學方法

啓發引導、提問討論、實踐合作

七、教學過程設計:

準備:課前三分鐘,音樂《命運》響起,渲染現實主義氣氛。 導入新課,引出課題:

師:當歐洲的藝術在經歷了15、16世紀文藝復興的發展,17、18世紀的變革更新,到了19世紀開始,在法國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思潮:

現實主義美術

師:什麼叫現實主義?

生:??

師:也稱“寫實主義”,是指如實地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現實”,揭露和批判社會的黑暗面。

接着,介紹現實主義美術的背景:

師:19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各種弊端日益顯現和激化,“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併爲得到實現,促使人們開始以冷靜、客觀的眼光觀察、研究社會現實。於是,“現實主義美術”便應運而生。

【第一部分:現實主義雕塑】

現實主義美術是全歐洲乃至全世界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明珠上最耀眼的光輝便是:

奧古斯特·羅丹(Augeuste Rodin)

羅丹,繼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之後,歐洲的另一位雕塑巨匠。

羅丹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平民家庭,自國小習藝術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4歲進入一所工藝美術的技工學校,後因生活所迫而中途輟學,他考過三次美術學院都未被錄取。此後,他從事編織,雕刻家具,精製首飾,爲以後的雕塑技藝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875年,羅丹來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的偉大雕像爲了他以終身難忘的印象。

第二年,完成了他的成名作《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一個依據真實人物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手法寫實,以“青銅時代”爲題,象徵着人類的啓蒙時代。他左手握拳,右手扶頭,面孔昂起作思索狀。右腿微微起步,他似乎還不敢邁步,只能輕輕地踮起腳,作出欲邁步的姿態,他的眼睛似乎還帶着朦朧的睡意。然而,他的身體是伸展的,整個雕塑充滿了青春活力,意味着人類剛從矇昧、野蠻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逐漸具有清醒的意識,即將進入文明、智慧的時期。

【知識的生長點】:戰士拿槍→羅丹取走槍→作品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羅丹帶這他的第一個作品參加巴黎舉辦的藝術博覽會,但是由於“青銅時代”與真人一樣大小,有十分逼真,官方評審會斷認他是從人體上模印下來的,拒絕展出。羅丹的同仁們聯合出面爲他申訴,才使官方爲羅丹正名。接着又委託羅丹爲未來的博物館完成一件雕塑。

羅丹選擇了文藝復興時期大詩人但丁的長詩《神曲》中的“地獄篇”,完成了著作《地獄之門》,這一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是:人類正在無窮的痛苦和深淵中掙扎。共塑造了200多個形象,其中又幾尊形象後來發展成獨立的雕塑,如:《思想者》。【自然引出下一雕塑《思想者》】

師:欣賞作品,思考問題:

1、他是誰?

2、 他在思考什麼問題?

3、 他爲什麼沒有穿衣服?

生:討論,回答【啓發引導,深入認識,瞭解作品】

1、採用但丁的形象爲藍本。

2、目光和姿勢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同情憐愛人類,思考着如何解救這些人們。

3、“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必然顯現出他心中的情感,形體表現內在的精神”,就雕塑表現而言,裸體是最富有意義的。

拓展訓練一:

1、以“祥雲火炬”爲題,學生自身形成一個雕塑形象。

要求:以神情,姿態完成對作者情感,作品意義的體現。

分發火炬道具,學生體驗,教師點評。

2、學生使用橡皮泥塑造一個簡單的雕塑形象,學生自講自評。 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創意新穎,思維獨特。

【學生親身體驗雕塑形象,掌聲響起,氣氛達到了高潮】

拓展訓練二:

走進雕塑,羣體雕像的表現。

3—5人合作完成,主題要展現“生者堅強,人定勝天”的意義。 播放音樂《卡門》,引出再一個高潮,學生闡述羣雕的意義。

【學生的創新、實踐、合作的能力得到提升】

【學生自主參與創新實踐合作,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昇華,從中實施了對本課重點、難點的突破。】

↓↓↓↓↓

引入羅丹羅丹的悲壯主題羣雕:【自然過渡,再次體驗大師的悲壯情感】

《加萊義民》

師:簡要介紹作品的背景故事。

《加萊義民》主要內容:略

作品以逼近真是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銳的心裏刻畫和強烈的新歌表現在震撼這人們的心。

【第二部分:現實主義繪畫】

學習:《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1、播放音樂《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學生閱讀繪畫作品。

2、 播放本作品的視頻講解,以加深印象。

八、課堂小結

1、現實主義美術的含義,羅丹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認識和理解; 2、 走進雕塑,體驗雕塑的創作和情感的展現與表達;

3、 學習現實主義繪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九、本節課結束,師生再見!

十、教學反思:

1、學生興趣濃厚,能夠積極配合老師完成各個環節的教與學;

2、拓展訓練中的自制雕塑和羣體雕塑環節,學生的創新,想象力的發揮超出了我課前的預料,成爲了本課的兩個亮點;

3、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本課的重難點得到突破較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