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讀後感

在書店看到光明日報社“六角叢書”系列中的《紀曉嵐》,我頓時覺的眼前一亮。喜歡紀曉嵐,緣於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那個學富八斗,聰明過人,反應機敏,詼諧幽默的紀曉嵐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那麼歷史上的紀曉嵐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本書會給我答案嗎?帶着疑問,我買回了這本書,想了解一個真實的紀曉嵐。

紀曉嵐讀後感

這本書對紀曉嵐的一生作了詳盡的.記載,也讓我對紀曉嵐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清代才子紀曉嵐,名昀,自幼聰穎過人,不但刻苦讀書,而且博聞強記。他四歲開始啓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乾隆十九年考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進入仕途之後,因學問優長,方圓處世,被乾隆賞識,任翰林院編修、貴州都勻知府、翰林院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四庫全書》總纂官。到晚年時,官階步步高昇,位極人臣,曾多次被皇帝擢升,擔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死後,諡“文達”,後人尊稱他爲“文達公”。

紀曉嵐雖然權高位重,但爲官正直清廉。在多次擔任考官期間,他慧眼識珠,爲朝廷選拔了一大批英才。與許多趨附權奸、仗勢戕民的官員迥然不同,他主張爲政要“酌乎事勢”,因勢利導。他曾經上疏開倉放糧以賑濟災民,奏請對被捆縛而受姦污、被殺害的婦女予以旌表。爲維持邊疆的政治穩定,他向朝廷建言准許邊疆的單身的流民脫離原籍爲民。魯迅先生評價紀曉嵐“處世貴寬、論人慾吮。

紀曉嵐最大的功業表現在文化方面,以編纂《四庫全書》而著稱於世。《四庫全書》構建了中國古代文化最龐大的知識寶庫,成爲乾隆皇帝標榜文治的文化偉業,也使得紀曉嵐成爲乾嘉盛世文化的積極創建者。他晚年著述的隨筆體著作《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異曲同工,成爲古代鬼異故事小說的兩朵奇葩,體現了盛世文化的精髓,展現了一代宗師的才情和學識。

紀曉嵐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學識淵博,工於對句,詼諧幽默,口舌如簧,機敏善變。書中記載了很多有關他的小故事,讀來十分有趣,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爲他的機敏所歎服。

在書的封面上有紀曉嵐寫給自己的兩句詞:“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就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