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觀後感

一口氣看完《愛國者》,說實話,近三個小時的片長,有點累。但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閉上眼來,全是電影裏一幕幕的鏡頭閃過。不得不說,梅爾·吉布森的確是一位優秀的演員,他把本傑明·馬汀這個人物演澤得深入人心。

愛國者觀後感

毫無疑問,本傑明·馬汀是一位英雄,他的勇敢,他的智慧,他的胸襟,他的膽識,讓人由衷地折服。他帶領民兵團爲美國的獨立,爲人民的自由而奮起反抗,他是一位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但影片並未只停留在他英雄的一面,他並不只是一位只有國家大義的英雄。他勇猛無敵,可他也曾不安、也曾消沉;他戰功卓越,可他也多情戀家;他是一位英雄,可他更是一位慈父。於是本傑明·馬汀這個人物形象豐富立體起來,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民族英雄,於是我們看到了他的偉大,更看到了他的平凡。

或許很多人更喜歡他英雄的`一面,可是對我是言,在看完整部影片,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讓我淚流滿面的卻是本傑明·馬汀爲人父的一面。

作爲一位曾在華盛頓將軍麾下立下赫赫戰功的上尉,在查理士城的國民大會上卻是持反戰態度的,除了因爲對以往戰爭中殘忍地殺過人的愧疚與不安外,他更多卻是擔心自己的子女,“這場戰爭將不是在前線進行,也不是在遙遠的戰場,戰火將在身邊燃燒,在我們的家中燃燒,我們的孩子們將會親身體驗戰爭的可怕,他們的童真將會和我們一起死去……”這不是作爲一位馳騁沙場的英雄該說的話,但是卻是一位父親發自肺腑的擔擾。心,在這一刻感動,因爲本傑明·馬汀的話語,因爲隨着鏡頭的緩慢推進中本傑明·馬汀潤紅的雙眼,更因爲父親這個稱呼下深沉的愛……

可不久後,他再次舉起了他塵封已久的印第安斧頭,托馬斯的慘死讓他燃起了復仇的怒火。他無法控制心中的仇恨而在三個孩子面前殘忍地將最後一名紅衫軍砍死,鮮血染紅了他的衣服,也染紅了他的臉。他的舉動讓一旁的孩子震驚、害怕,但卻不知正是因爲對孩子的愛才讓他控制不了自己,他在自責,他在後悔,他的心在流血……但在救回佳百列後,他仍不願參戰,他要帶着他的孩子、家人離開這戰地,他害怕再失去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可是佳百列的執著讓他無法離開,於是爲了孩子他舉起了反抗的槍桿……

整部影片本傑明·馬汀爲了孩子不願對英宣戰,可還是爲了孩子而加入義軍,爲了孩子而失去戰鬥的信心,仍是爲了孩子而再次舉起美國國旗……

直到現在,每次想起本傑明·馬汀看到托馬斯和佳百列在自己懷裏閉上雙眼而痛苦地無所適從的樣子,鼻子就開始發酸,孩子對於父母意味着什麼?親眼看着孩子的遠去對於父母又意味着什麼?或許我們現在無法去體會爲人父母的感覺,無法去體會孩子在自己心裏所佔份量的感覺,可是我們時刻在接受着父母的愛,這種愛應該是對等的,至少在我看來應該是對等的。於是,無法忘卻蘇珊,無法忘卻她曾一次次想叫卻一直叫不出“爸爸”時的表情,無法忘卻她美麗眼睛裏隱藏的渴望,無法忘卻她第一次叫出“爸爸”時的場景,更無法忘卻她跑過去抱着本傑明·馬汀哭喊着“求求我,爸爸,你要我說什麼,我就說什麼。告訴我要我說什麼,我什麼都說,我保證,爸爸,不要走……”其實,她從未恨過她的父親,她只是太愛他,她害怕失去他,她太害怕本傑明·馬汀一去不返……

雖然《愛國者》是一部反映美國獨立戰爭的影片,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電影,雖然電影充斥戰場和殺戮,雖然電影裏充滿鮮血和淚水,可我卻更願意把它看成一部充滿親情的溫情影片,而這正是這部影片最觸動我的地方,也正是本傑明·馬汀這位英雄父親最吸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