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處處有哲學》優秀教案

第一部分 設計思路

高中《生活處處有哲學》優秀教案

本框題的題目是《生活處處有哲學》,本節課是本書的開頭,引導學生對哲學產生興趣和認識到學習哲學是有用的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學理化,教條化的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傾向。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緊緊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學之一主線,首先從比爾蓋茨的財富觀入手,引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接着運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採用探究和討論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爭鳴和探討,既讓學生明白了生活離不開哲學,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哲學並不神祕,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通過對哲學的產生、哲學與生活的關係的分析,增強學生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從而較好實現了三維目標。

第二部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哲學智慧生成於人類的實踐活動,源於人類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可以使人們正確對待宇宙和人生。聯繫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並不神祕,它就在我們周圍的生活和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具有哦能夠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使學生認識到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就不能沒有哲學。

教學重點:

哲學智慧和思想產生於人類的生活和實踐活動,起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教學難點: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情景激疑

師:同學們,假如說你擁有580億美元的個人財產,並將退休,你會把如何安排這筆錢的用途呢?

生1:旅遊,盡情享受生活。

生2:留給子女。

生3:捐給社會一部分,自己消費一部分,再留給子女一部分。

……

師:同學們敢於談出自己的想法,都體現了消費的計劃性,很好!確實,個人消費是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消費觀和財富觀。那麼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比爾蓋茨的選擇:2008年6月27日,微軟創辦人蓋茨退休,不再做微軟執行主席,只出任非執行主席。在接受採訪時蓋茨表示,他將把自己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子女。他說:“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生:(感嘆)

師:同學們,你如何看待蓋茨的行爲呢?

生:(略)

師:同學們,比爾蓋茨的選擇再次告訴我們:人的生活是經過思考、有明確目標和意義的生活。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應該對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進行審視和思考。爲此,我們需要哲學知識。那麼什麼是哲學,它來自何方?走進哲學,能否讓我們追求智慧,創造更美的`人生呢?

活動一:你說,我說,大家說——生活中的哲理

(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理解這一點。老師點撥補充。)

(師生共同完成)

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物質決定意識

選擇文理科的哲理—從實際出發;

韓國的牛肉風波導致了內閣集體辭職—聯繫的觀點

……

(過渡)師:大家說得很好,剛纔我們也看到人們對金錢的看法也不同,這說明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立場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這其實也包含着深刻的哲學道理。好了,我們已經發現,雖然我們沒有學過哲學,不過在我們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卻有意無意(無形)中用到了哲學的觀點、方法,體現了哲學的智慧。可見,哲學並不神祕,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一、生活處處有哲學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板書)

(1)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板書)

活動二:追憶往昔,暢想未來

師:同學們都十六七歲了,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嗎?可能大家都忘卻了,不過,我們觀察那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可惜他們還不能說話;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口問一些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他們就會問,媽媽媽媽,爲什麼太陽會從山那邊落下去呢?爲什麼會天黑呢?他們會問,爸爸爸爸,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爲什麼人會死亡啊?這些問題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不過,這些問題卻觸及了哲學方面的東西,我們的哲學就來源於這裏。你現在又經常思考什麼問題呢?

生1:“我是誰?”

生2:“世界從何而來?”

生3:“我是什麼樣的人?我由什麼原因獲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爲我而存在?”

生4:“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

師:其實,這些疑問包含着深刻的哲學道理。哲學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着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哲學起源於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於對生活、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板書)

(過渡)哲學就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那麼哲學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學哲學有用嗎?有什麼用?(即我們爲什麼要學哲學?)

師: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燭光照亮小屋”並回答問題。

生:(略)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分析)

師: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於世界觀不同、指導思想不同。正確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對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板書)

(1)從哲學的本義上看,哲學就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就是一種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這樣的學問當然會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板書)

師: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原由“愛”和“慧”兩個字組成,其意爲“愛智慧”。後來,它在世界各國語言文字中得到廣泛運用。在古漢語中,“哲”釋爲“智慧”“聰明”“賢明”等,含有通曉事理之意。“哲”之爲“學”,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使人聰明、啓發智慧的學問或學說。

師:“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被傳爲佳話,那位同學願意講一下?

生(略)

師:司馬光急中生智砸破盛滿水的大缸,把小孩救了出來。司馬光的這種救人的方法好嗎?爲什麼他能夠想到用這種方法救人?有人說,司馬光把水缸打壞造成了損失,方法不好。你怎麼評價這件事情?

生(略)

師:司馬光想到這種方法,主要是其有正確、創造性的思維,智慧的頭腦;

其實,對待損失應該有一個標準,司馬光能夠正確對待“得與失”,舍小利(破缸)而獲大利(救人)。這使我們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了前行的明燈。

(2)從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板書)

哲學作爲世界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即如何對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對待知識和規律,如何對待個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一同學習了哲學的產生和作用,我們懂得了哲學智慧和思想產生於人類的生活和實踐活動;起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總之,真正的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

效果體驗

1.(2007年大學聯考山東文綜卷,24) “幾十年的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下列觀點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基礎

B.哲學是人類對某一具體領域規律的概括

C.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D.哲學具有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本題以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得者李振聲的感悟爲背景,考查哲學的功能。做好本題的關鍵是讀懂題幹:哲學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體現了哲學的指導意義。A選項混淆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各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因此錯誤;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因此B本身錯誤。C選項,哲學有科學的與非科學的之分,因此本身錯誤。D正確闡明瞭哲學的功能,因而爲正確選項。

答案:D

2.(2008年海南一測,9)有人認爲,神祕而深奧的哲學智慧產生於哲學家聰明的大腦,這種觀點 ( )

A.是正確的,肯定了哲學的產生必須以聰明的大腦爲基礎

B.是正確的,肯定了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C.是錯誤的,沒有認識到哲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關係

D.是錯誤的,否認了哲學的智慧產生與人類的實踐活動

解析:本題屬於立場型的選擇題,考查哲學的產生。哲學的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是從人們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因此首先排除A和B。C項與題意無關。

答案:D

質疑解惑

學生質疑:哲學的智慧來源於實踐,爲什麼又說它來源於人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追問呢?二者是否矛盾?

教師答疑:不矛盾。哲學產生於實踐,這是最根本的,但人類的實踐活動並不能自發地形成哲學。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中思考和追問世界時,哲學纔會產生和出現。“世界從何而來?”“世界以怎樣的狀態而存在?”等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這種追問和思考是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具體事物的侷限,概括出關於世界普遍規律的認識,誕生了關於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使人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源於人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追問,他與哲學來源於實踐並不矛盾。

第四部分 課後跟蹤

自主探究

哲學有什麼功能,對於我們的人生有何意義,請收集有關論述,結合本節所學知識,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夠以現實生活爲突破口,從學生的實踐、認知水平着眼,聯繫學生的生活經歷或學生的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重視學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對哲學的學習興趣。

在教法上,注意多樣化。綜合運用情景導入法、討論法、自學閱讀法、“產婆術”與教師啓發式相結合的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說教,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第五部分 專家點評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從生活入手,緊扣生活處處有哲學的主題,從素材篩選、教法選擇、題目講解方面,讓學生明白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不能沒有哲學,較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了新課程迴歸生活、迴歸學生的理念。

在講解中,如能認真探究,如何把學生爲接觸的哲學觀點變成淺顯的說法,教過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