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烏鴉》的教學設計範文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義”教材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三冊

《狐狸和烏鴉》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3.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感悟、想象、表達等語文能力。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內容,懂得寓意,在讀中培養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輔材料:簡筆畫、動物貼圖及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讀課文。

師:童話王國的大門又向小朋友們打開了。我們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誰?(出示動物貼圖並板書:狐狸、烏鴉)

師: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壞主意。

師:烏鴉又有什麼特點呢?

生;烏鴉的羽毛烏黑烏黑的,叫聲又粗又難聽。

師:狐狸和烏鴉湊在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兒呢?讓我們讀讀課文吧。(初讀正音,瞭解大意。略)

二.進入情境,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請大家自讀本段,讀懂內容。(老師板畫大樹,佔據整個黑板)

師:(出示狐狸和烏鴉的貼圖)狐狸和烏鴉的家在哪裏?請把它們送回家,並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貼圖)狐狸的家在大樹底下的樹洞裏。烏鴉的家在大樹上。

生:烏鴉住在樓上,狐狸住在樓下。(衆笑)

師:那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生齊答:鄰居)

師:這對鄰居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往下讀課文。

2.學習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一段)

師: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來。這裏爲什麼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說明烏鴉已經知道這片肉在那裏,就用不着“找”了。

生:我從“找”字看出,烏鴉肯定是東瞧西看才發現這片肉的。

生:“找”字說明這片肉來之不易。

師:烏鴉媽媽好不容易纔找到一片肉卻不肯吃,要留給自己的孩子。讀到這裏,你是怎麼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媽媽!

3.學習第三自然段;

(生齊讀本段)

師:這時狐狸出來了。(貼圖)他“讒得直流口水”,那誰能畫一畫狐狸的口水?(生板畫,在狐狸的嘴巴下畫了很多滴口水)

師:你爲什麼要畫那麼多滴口水?

生:因爲狐狸讒得一個勁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師:(讚許地)畫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隻嘴讒的狐狸呀。讀讀這一段,讀出狐狸的讒。(生練讀,略)

4.學習四——八自然段

師:嘴讒的狐狸“想了想”,仔細讀書,聯繫下文猜猜看,他會想些什麼?(出示句式:狐狸想:—————————。)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當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頓美餐來得全不費工夫!

生:狐狸想:對!有辦法了,如果我能讓烏鴉張嘴,那塊肉就是我的了。

……

師: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這麼個壞主意。說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

教後記:

和孩子們一塊兒學完了這篇課文,心情也和他們一樣高興。孩子們學得開心,我教得順心。自己總結了一下,有四點做得不錯。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本課確定了以理解詞句和朗讀訓練爲重點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目標明確具體,有內容理解,有思想認識,有能力訓練。體現文道結合,講練結合。

2.以讀促講,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根據本課教材以對話爲主,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的特點,在教學狐狸第一次說話時採用比較句子的形式,通過反覆朗讀,品味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傳神。然後舉一反三讀好第二、三次對話,既理解了課文內容,體驗了情感,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加強了對語言的感受力。

3.精心設計訓練,教法靈活創新。教學第一自然段,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貼圖並用自己的話說出狐狸和烏鴉的住處,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第二自然段從“找”字入手,通過比較辨析詞語,悟出肉的來之不易,爲領悟寓意打下基礎;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動筆添畫,準確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緊扣“狐狸想了想”一句,聯繫上下文想象“想”的內容,並進行說話訓練,在理解中融人思維和表達的訓練。

4.充分激趣,強化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運用多種激趣手段輔助教學,如貼圖入境,添畫理解,表情朗讀,頭飾表演等,大面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參與慾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