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月光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月光曲》讀後感

《月光曲》讀後感1

節奏太快了,容量太大了,這是我在聽華理大附小教師陳琰冰老師上《月光曲》時的感受。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課,用35分鐘,上完一篇幅講讀課文。一方面感嘆大上海的節奏之快,一方面,我卻不得不折服於上課教師的獨門功夫。

獨門功夫之裁剪。

印象德國。導入課文,陳老師用用課件展示的是:演奏的樂隊、萊茵河、德音樂家的圖片。馬上給學生一個視角衝擊——音樂氛圍濃重的德國。

長文剪截。陳老師截取描繪月光曲的課文片斷和月光曲的創作作爲本課的研討內容,乾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描繪朋光曲內容的那段話通過學生的朗讀反覆出現,每一次的出現,學生的理解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音樂選取。《月光曲》全曲比較長教師通過剪輯,截取其中一段與課文片段緊密相關的旋律。每當學生朗讀課文重點片斷時,這段濃縮《月光曲》精華的音樂便隨之響起,學生“剎時”一出口之時,正是音樂情緒變化之時,這種變化恰到好處地帶出學生的激情,讓課文朗讀與音樂融爲一體。音樂伴隨着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而每一次朗讀都讓學生對這段音樂有更深的理解,併產生強烈的願望——聽一聽這曲子(王菊芳老師語)。

這樣的語文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但我還是有些不適應。在我心底,有一絲輕輕的嘆息:真的太快了,快到幾乎沒有了學生思考空間。快餐並非不好,但爲了完成任務、追求高效,讓學生失去細品慢嚼所有美味佳餚的機會,也是挺可惜的。

《月光曲》讀後感2

《月光曲》作曲者是貝多芬。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感受到了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本課主要講述了貝多芬聽見兄妹倆的對話,被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而感動,於是爲兄妹倆彈奏了兩曲,其中一首爲著名的《月光曲》,彈奏完後,就飛奔後客店把它記錄了下來,名曲就此誕生!

盲姑娘對音樂如此熱愛,我想如果她一開始覺得自已是一位殘疾人,不堅持。那盲姑娘能彈好嗎?很顯然,不能!所以每個人只要有了夢想,就要朝夢想去努力,不要不相信自己。因爲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從古至今,有許多偉大的詩人,都是爲夢想奮鬥,而成功的!

首先躍入腦海的就是大詩人蘇東坡,他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爲聰慧,常得到師長讚揚。頗爲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來,一名白髮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藉此婉轉批評了蘇軾,於是蘇軾把對聯改爲“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最終成著名詩人。

當然,還有忍辱苦讀書的陳平,他是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我希望不管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不管是貧窮人還是富貴人,都有資格去夢想,去爲夢想而奮鬥!

《月光曲》讀後感3

高尚,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品德之一;高尚的美,會使人賞心悅目;高尚的行爲,則值得我們學習和讚揚。前幾天,我們學習了《月光曲》這一課,讓我對“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

《月光曲》這一課主要講述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在一次散步中途經一間茅屋,被茅屋中盲姑娘的懂事和她熱愛音樂的情感所打動,爲盲姑娘演奏了一首曲子。但盲姑娘僅憑聽琴聲就判斷出來者是貝多芬,貝多芬因遇到知音激動不已,於是即興爲盲姑娘彈奏了一首《月光曲》。

學完這一課後,貝多芬高尚的行爲和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貝多芬沒有擺出大音樂家的高架子,而是好心地爲盲姑娘滿足了她的心願,這是多麼高尚的行爲啊!

想想我們身邊,有許多高尚的人、高尚的.事、高尚的行爲,卻有一些許多人與高尚背道而馳。好比有一些明星,他們高高在上,要給錢才能爲別人簽名,甚至付不起費用就將其趕出大門……他們的行爲與貝多芬有着天壤之別!

高尚是不需要理由的。爲了他人的生命而不顧自己,這是高尚;尊重他人、幫助他人,這同樣也是高尚。我們要做高尚的人、行高尚的事。

也許有人會問:“那如何做高尚的人、行高尚的事呢?”正如我上述那樣,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說,高尚不一定要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或許一次小小的幫助、一個溫暖的眼神,都會讓你擁有一顆高尚的心靈。

高尚其實很簡單,但又值得我們去敬仰。貝多芬在窮兄妹家做的一切,給予了窮兄妹倆一片人間溫暖,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貝多芬高尚而真摯的感情。同學們,讓我們做高尚的人、行高尚的事、向高尚致敬!

《月光曲》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月光曲》。文章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爲窮鞋匠兄妹彈琴,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在我第一遍讀的時候,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著名鋼琴家貝多芬先生要給窮鞋匠兄妹彈琴?我就仔仔細細地讀了幾遍,終於知道了答案。貝多芬從兄妹倆的對話中,被盲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和熱愛音樂、執着追求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貝多芬發現盲姑娘很會體貼人,關心人,當她提出自己想聽一遍貝多芬親手彈的曲子時,哥哥說:“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盲姑娘聽了就立刻安慰哥哥:“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誰不想擁有一張貝多芬的音樂入場卷呢?熱愛音樂的盲姑娘更是如此。

我非常佩服寫這篇文章的作者,他寫的第九自然段運用了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方法,彷彿讓讀者聽到了這首又舒緩又動聽的樂曲。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鞋匠兄妹倆帶來了一片溫暖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的藝術感受,也給自己的藝術生涯添加了輝煌、璀璨的一筆。

音樂是一盞明燈,照亮了盲姑娘的心靈;音樂是一副良藥,治好了盲姑娘的眼睛;音樂是一個上帝,它塑造了一個美好的靈魂;音樂是一個開心果,讓盲姑娘忘記了煩惱,得到了快樂……音樂啊!你是崇高的,快樂的,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