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銀背豺守齋有感15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銀背豺守齋有感1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讀銀背豺守齋有感1500字

真的,讀完《銀背豺守齋》這篇文章,我的腦海中不時浮現出銀背豺們貪婪的模樣。――這個世界富有了,人們豐衣足食,孩子們要啥有啥,就連貓、狗、兔之類的小動物也被寵慣了。但讀完後我才明白,大家都錯了。

故事講述了作者在昆明圓通山動物園看到的銀背豺齋戒的情景。銀背豺的尾巴蓬鬆,披着一條深棕偏紅、柔軟細膩的外衣,中間鑲嵌着一條銀白色的毛帶,是豺家族中最名貴的一種。

豺是食肉動物,它們都有固定的口糧。每隻豺每天供應1.5公斤生肉,但爲每隻豺一星期所供應生肉不是1.5x7=10.5公斤,而只有1.5x6=9公斤。作者從負責管理食肉類動物的依臘嬌那兒瞭解到,他們每星期三都要停止給銀背豺餵食,稱爲豺的齋日。之所以不給餵食,是因爲根據動物學家野外考察的數據顯示,野生豺平均六七天裏有一天會一無所獲。它們雖然生性兇猛,敢成羣結隊地攻擊許多大型猛獸,但並非天天滿載而歸,所以要能忍受飢餓。

讀到這兒,疑問來了:依照銀背豺貪婪的個性,即使是人工餵養的豺,它們也是絕對不可能見肉不吃的,就像愛財如命的人見到了金子一樣,怎麼可能不要?這麼說來,它們應該不願意在七天裏自覺捱餓一天,而是被逼無奈的。至於把每個星期三稱爲豺的齋日,文采倒是有了,意思卻有些不妥當,是否應當稱爲豺的捱餓日呢?

恰好作者和我想的一樣,爲了證實一下,他特意買了一副新鮮的豬下水,在那一天親自餵給銀背豺們。果然,它們一個個餓得肚子唱歌、眼睛綠瑩瑩的,看到寶貝來了,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睜着、搶着撲上去。有三隻豺正準備享受美味,突然,嗷嘔一聲豺嘯聲傳來,三隻豺如觸電般一抖,嚇得縮了回來。原來是它們的首領,禿背老豺在叫,它目光冷森森地盯着它們,三隻豺只好眼巴巴地望着本已到手的寶貝,畏懼地退了回去。

銀背豺們口水直流,緊盯着豬下水,垂涎欲滴,它們大概在想,討厭的禿背老豺,爲什麼要管我!禿背老豺則頑強地忍着飢餓,抗拒着誘惑,作爲首領的它最清楚,在野外,斷炊的飢餓是常事,對豺來說,耐餓是一種生存的祕訣。經不住飢餓考驗的豺最終會被自然無情地淘汰。這時一隻饞嘴小豺偷偷摸摸地扒着豬心。讀到這裏,我不禁爲它緊張,恨不得變成一隻豺一把攔住它,我想對它說:“如果你不想被無情的大自然淘汰,就放了這顆豬心!”幸好禿背老豺來得快,咬掉小豺背上的一撮絨毛,小豺嗚咽着逃回豺娘身邊,我這才鬆了一口氣。再沒有豺敢來吃食槽裏的豬下水,直到太陽下山。

我思考着,從禿背老豺堅定的態度,人類可以從它們身上學到些什麼呢?我們現在社會穩定,國家越來越富強,老百姓也都過得安寧幸福,所以,許多孩子也已經到了無肉不食的地步,特別是城市裏出生的孩子,從未嘗試過艱苦的生活,從未餓過肚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是父母的千金大小姐或嬌子。“媽媽這條衣服不好看我不穿”“今天我要吃紅燒肉”,個個養得又白又胖,非常安逸。

但社會發展曲曲折折,人生也一樣,孩子們終究要自立,終究要離開父母。即使我們處於平安的狀態,可災害、戰爭、貧窮、疾病的.陰影仍然在人間繚繞。崎嶇和坎坷也許會是人生道路上的常事,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生永遠太太平平,安安逸逸,當有一天你被現實突然從生活的頂峯拋到了谷底,你是否還能從容面對呢?我們現在的教育中,是否缺乏了對孩子們這種憂患意識的教育呢?

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多年心血寫成的史書《國榷》不幸被偷,半生心血付諸東流,但他憑着打不垮的信念,戰勝了命運的捉弄,耐苦、耐勞、終日奔波,從頭開始,重寫《國榷》,終於編出了更加詳實可信的《國榷》。想想我們,經受了這樣大的打擊,是否還能戰勝自己,從頭開始呢?

我想,即使我們現在的生活再幸福安逸,還是應該從小鍛鍊自己在艱苦環境下的生存能力,讓自己從小吃點苦,受點累,這並不是齋戒,更不是像有的家長說的對孩子的虐待,而是鍛鍊我們生存的基本功,使得我們擁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更強大的生命力,將來也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成爲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