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讀後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後一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後一課》讀後感15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1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爲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這痛苦,來自於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了我一些啓示。

爲什麼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纔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後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了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爲什麼要貪玩。爲什麼不認真學習,爲什麼那麼討厭韓麥爾老師,爲什麼……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了亡國奴之後纔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爲虛僞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爲了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有了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鑑,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歷痛苦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讀後感2

讀了《最後一課》,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要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爆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的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的。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有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國人民的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母語,千萬不要讓它永遠消失。

《最後一課》讀後感3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看了《最後一課》這部電影,他講了:

一位叫譚千秋的老師正在給一羣高中的學生上課。突然,地震來臨了。譚老師在疏散班裏的學生後,發現還有四名學生被困在教室時,他馬上衝進去讓學生們躲在桌子下面,自己卻趴在桌子上,用身體擋住落下來的磚塊。磚塊把他們埋了起來,他們怎麼叫救命外面的人都聽不到。這時,餘震來了。它把譚老師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割斷了,可他也毫不在乎,卻急急忙忙地問躲在桌子下面的學生有沒有事。不知過了幾天,在一個下午,救護人員終於在一個廢墟里找到了譚老師和阿四名同學。當時,四名同學正在昏迷之中,情況緊急。而譚老師,因爲失血過多,已經歸天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所有看電影的人都哭着走出電影院。我一邊走一邊想:“老師真的太偉大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最後一課》讀後感4

國中學習的課文《最後一課》,讓我想起了王老師最後一節帶我們課時的場景,現在想起來心裏還是會有那種分別的痛。那算是在我成長過程中第一次感覺到痛的分別,那最後一課也讓我把著名法國作家都德所寫的《最後一課》牢牢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中。時至今日,王老師不帶我們已經有14年,但是這種情感共鳴依然在。腦海牆壁中迴響。

不讀不覺得,一讀感覺這部名著特別適合國中生讀。和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亞米契斯所寫著重點在愛上,而都德的短篇小說選愛、戰爭與和平、愛國是三個永恆的主題。

在關於愛的短片小說之中,我們能感覺到人民那淳樸發自內心的愛,這個世界如果用西方思想理論來分析的話,就是自由博愛。 放到東方就是墨子非攻兼愛。人活一世,本來就圖個心安。無論貧窮富貴,都應當有心裏的柔和。而普法戰爭是他小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歌頌偉大的法蘭西將士之外。還有很大程度上批評當局統治者的腐敗與腐朽懦弱。拿破崙之後的法國帝國經歷了幾世落敗。而愛國是圍繞戰爭所寫的,暫時或者說國家動盪時期,更能看出我們對國家的依賴和深深的眷戀。好幾片烙印在我心裏的愛國主義詩篇。相見恨晚吶!

《最後一課》讀後感5

細細品味過《最後一課》後,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着讀着眼淚也在打轉。我驚異,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後就要捱打”是恆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並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軟,後果將是多麼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啓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圖強,真正的勝於歐洲,雄於地球!!

《最後一課》讀後感6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是由法國著名的小說家都德寫的。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併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通過一個國小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所見所聞與內心的感受,表現了法國人們強烈熱愛祖國的感情。

文中最感動我的是在這最後一堂法文課中,一輩子不曾上學讀書的老爺爺捧着一本破舊的識字課本坐在了座位上,平常上課總是跑神遲到的弗朗士,在最後一堂課中也格外的用心。老師在那一天裏穿上了平時過節才穿的禮服,講的東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在文章的最後,老師因爲傷心過度而說不出話來,就在黑板上用盡可能大的字寫下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大字。

這篇文章中老師說的一句話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那就是:我們阿爾薩斯最大的不幸,就是總把教育推到明天。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自己,總是把事情往後拖。看了這本書心裏真是說不出的難受。

這篇文章不僅交給了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還讓我懂得了今天的事今天做的重要性。

《最後一課》讀後感7

當我學了《最後一課》後,就覺得這種想法是多麼愚蠢啊。

做父母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爲了賺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做老師的也要關心、教育好學生,因爲這些孩子們中說不定就有“救世主”呢!

可惡的德國軍隊,爲什麼你們的野心要這麼大?爲什麼你們不會安分地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呢?爲什麼你們要這麼殘忍的對待別人?爲什麼?

你們可否爲法國人民想過?國家被人侵略,被人佔領會令法國人生不如死!可是爲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不能死,他們要好好地活着!如果他們死了,法國將不復存在!

家長、老師、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你們醒醒吧,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儘管國家被佔領了,但是骨子裏還是法國!

可是回頭想一想,我還真是沒有資格說這些話,我自己都沒有以身作則,貪玩得很啊!因爲我實在沒有什麼愁的,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但是仔細想一想又有一點後悔,因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最後一課》讀後感8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1912年被胡適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爲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羣衆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爲都德的代名詞,作爲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通過《最後一課》,瞭解到法語{母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這句話的內涵,懂得了當一個民族淪爲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獄的鑰匙。

《最後一課》讀後感9

在你的成長路上,有一個人伴你成長、給你溫暖。他像辛勤的園丁滋潤着我們;像冬日的暖陽溫暖着我們;像導航的燈塔指引着我們······他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

記得有一次,已經打上課鈴十多分鐘了,可是吳老師還沒有來,這種情況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教室裏便炸開了鍋,像剛出生的一窩小鳥——嘰嘰喳喳。這時,吳老師來了,教師也漸漸安靜下來了,吳老師邊打噴嚏,邊用沙啞的聲音說:“對不起,今天感冒來晚了,我們開始上課吧。”上課時,吳老師不停打噴嚏,鼻涕紙在講臺上堆成了小山,差點蓋住了吳老師的臉。粉筆也因爲打噴嚏,掉了好幾次。感動的我們熱淚盈眶,這節課,沒有一個搗亂的,就連平時最調皮搗蛋的同學,也坐得端端正正,所有人都積極舉手發言······吳老師看到我們這樣,原本蒼白的臉漸漸有了紅潤之色,噴嚏也不打的那麼厲害了,病情似乎好轉了許多。我們見狀也放心的笑了。

老師您好!

《最後一課》讀後感10

《最後一課》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譚老師真是一位偉大的好老師。

譚千秋老師在地震前給學生上課,可是天公不作美,誰也不知道剛上課就地震了。譚千秋老師馬上組織同學們急忙地跑出教室,他也跟在同學們後面。可是,別的班老師告訴他,班上還有幾個同學在裏面。譚老師毫不猶豫地回去救孩子們,就再也沒出來了。(.)

譚老師本可以躲過這場5·12地震,可是偏偏他跑進了教室。他用自己的肩膀,把四張桌子合在一起,將黃婷婷等三名男同學藏在桌子下面,而且還叫他們抱住頭。爲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戰勝恐懼,譚老師再三叮囑孩子們不要說話、不要哭泣、保住體力。他呼喊着,可惜外面已經沒有人了,連一絲光亮的地方都沒有。可悲的是,餘震不斷,譚老師又受傷了。三四天後,譚老師帶着遺憾,匆匆地離開了人世。他讓學生將錢轉交給天天盼望他回家的父母,把連環畫交給女兒。

這部電影不但象徵着老師對同學們的關愛,還想讓我們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學會自救,學會呼救,讓我們同學知道老師的偉大。讓譚千秋老師的作爲進入老師、家長、同學的心裏,讓我們知道老師是愛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第二個父母,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愛老師,愛課堂。

老師您辛苦了!

《最後一課》讀後感11

今天我讀法國作家都德的著名小說《最後一課》,我被深深地感動!

《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一所法國鄉村國小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節法語課。小說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國小生的自敘和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地表現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其中,我最喜歡的主人公是韓麥爾先生。他管教學生很嚴,總是拿着一把大鐵戒尺,但他是一心爲學生好,讓他們能夠把知識記牢。他熱愛自己的國土和語言,在給同學們上這最後一節法語課時,他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識都塞進學生的腦子裏。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祖國的語言是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是呀,祖國的語言是多麼地重要,它是我們精神生命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學好我們自己的語言。

我爲這些既失去國土又失去語言的法國人感到悲傷。我又被他們爭取解放和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感動!

向頑強的法國人民致敬!

《最後一課》讀後感12

讀《最後一課》,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要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爆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的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的。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有,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國人民的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母語,千萬不要讓它永遠消失。

《最後一課》讀後感13

這個星期三我們看了最後一課,這可是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是這樣的:譚老師剛剛開始上《人生的價值》課,就忽然發生了大地震,老師叫同學們紛紛跑到操場上,譚老師看見教室裏還有四個學生就跑回了教室,他們準備逃走,可已經來不急了,於是譚老師讓四個學生躲到講臺下,譚老師用偉大的身軀護衛着講臺下的幾個學生,緊接着餘震連連發生,導致譚老師失去年輕寶貴的生命,爲了學生他可以無私奉獻,連生命都可以不要了。譚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幫講臺下的四個學生上完了《人生的價值》這一課,當這時同學們的臉上淚流滿面,感動的都哭了起來。我們明白了,平時老師對我們嚴格、嚴肅都是爲了我們好,我們在平凡的生活裏,看見了一位偉大的老師勇敢、無私奉獻的精神。

譚老師真是一位偉大的老師!

《最後一課》讀後感14

這周我們學了都德的一片課文,《最後一課》。學完這篇課文,讓我深深的得到了體會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就想喊麥爾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預言就像監獄大門的一把鑰匙,我們要永永遠遠的記住他們!

法蘭西萬歲!想到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的力量寫下的這幾個大字,作爲躲着的我,都被他這種愛國的精神所打動,現在想想我們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爲我們的報效祖國做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不好好學習,來用着寶貴的學習時間去玩耍,我們要去利用這些瑣碎的時間,利用騎着一分一毛,來報答組國給予我們的。

《最後一課》讀後感15

我的成績在班裏不算太好,但也算不上太差。若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我本應該高興,爲終於擺脫了“機器人”般的生活的糾纏而高興,可仔細想想,我卻高興不起來。

最近學了一篇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從中我受益匪淺——不僅僅學到了愛國的情懷,也悟出了學習的真諦。

假如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想想兢兢業業的管老師,幽默風趣的馮老師,“活潑可愛”的陳老師,嚴肅負責的陸老師;想想平日裏總是陪我歡笑,打鬧的“哥們兒”;想想我們班那些成績優異卻有暴力傾向的“女漢子”們……

想到這些,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奔涌而出。

回想起我剛進校門的時候,還是個懵懂的小孩子,整天癡人說夢般的幻想着:如果有一天不用上學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一直陪伴着可愛的電腦遊戲與動漫了。可現在到了最後一天,我卻不想走了。

有時候,人的心還真是奇怪呵!

雖然我不可能像小弗朗士一樣失去學習的機會,但若是真讓我離開這個朝氣蓬勃的校園,我還真的有些依依不捨了。教室前的桂花開了又落,我們就像樹上的桂花一樣,不可能永遠地粘在樹上,只有離開大樹,我們才能夠香氣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