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實際測量的數學相關資料

實際測量之前,先得認識實際測量的工具和學習實際測量的方法。

四年級實際測量的數學相關資料

1、認識常見的實際測量工具

書上的實際測量工具中,捲尺和標杆孩子們比較熟悉,測繩孩子們很陌生。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答案五花八門:“水平尺,是用來測量房子平不平的。”“還有那一根線吊着一個鐵東西,是測牆直不直的。”呵呵,那是線錘。“還有經緯儀”……小傢伙們懂得可真多。

2、如何確定兩點之間的距離?

書上說:“測量地面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一般先要通過這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然後沿着這條直線進行測量。”

請孩子們到講臺上來表演ABCD四根標杆,A和B先“豎立”在講臺的兩端,然後請C站到中間去,另外請兩個同學站在A和B的兩頭看是否三人在一條直線上,然後再請D也站到他們一列去,再請兩端的孩子瞄準。下面的同學們看得哈哈大笑,方法都明白了。

3、步測

沒有測量工具或對測量要求不十分精確時,可以用步測。

要使用步測來測量,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平均是多少。看書中61的表格,你明白如何求出自己的平均步長嗎?

先確定一段長度,然後用自然均勻的步子走三次,把三次的步數加起來除以三,然後再用距離除以平均步數,就得到平均步長了。

知道了自己的平均步長,就可以自如地使用自己的雙腿來進行步測了。

4、目測

請同學們先看書,知道目測的方法,然後去實地實踐。操場上是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不能隨意插標杆,當我說到要請同學們當柱子時,孩子們又樂得哈哈大笑。

哈哈,下樓了,數學課能出去上總是讓人激動。

郭鍇自告奮勇地去借了標杆,小施同學去借了50米的大卷尺。本想讓孩子們分組去研究學習的,可是考慮到草坪上不適宜亂插標杆,春天新長的小草兒也經不起孩子們的踩踏,所以改成了集體行動。

第一個實踐是測定兩點之間的距離,和孩子們一起找到蕊春園前的一塊空地,那是原來升國旗的地方,孩子們在空地的兩端插上兩根標杆,又在中間插上兩根,兩頭的孩子們不斷地喊着調整的詞句,中間的孩子們則把腳放在草地的外面,身子傾斜進來調整標杆,我則維護秩序,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我連拍照都忘了。確定了直線之後,就要測量了,測量之前,大家猜一猜,這麼長一共有多少米呢?哈哈,結果出來啦,29.6米,猜對了嗎?

第二個實踐,是通過走路,計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長。到哪裏去測呢?後面操場上好多班級在上體育課,跑道上都是人,顯然不方便,孩子們提議,去學校門口的.主幹道,哈哈,好主意。跑到主幹道邊,這才發現邊上的路燈是等距排列的,嘿嘿,可以拿路燈當尺子呢。量一量,每兩根路燈之間的距離是10米。可惜往北有了岔路口,路燈就不再按等距離排列啦,孩子們一個拉着這頭,一個拉着捲尺,跑到頂頭,哈哈,50米的距離拉出來了。我一聲令下,孩子們一個個地跑開了花。

每個孩子用自然均勻的步子走完三次,在數學書和草稿本上認真地算了起來,這麼多年,還沒有算過自己的平均步長呢。

哈哈,一會功夫就算出來啦,去操場步測跑道的長嘍。正好到了下課時間,操場上已經沒有上課的孩子們啦,嘿嘿,現在我們是主角。

一百四十幾步,一百三十幾步……,趕緊乘上自己的平均步長算一算跑道的長吧,95.18米、98.2米,103.6米……,哈哈,這根跑道肯定是100米啦!後來上去一統計,全班有五分之四的同學用步測量出的長度與跑道的實際長度差距在五米之內。

接下來,該是目測了。

既然跑道是100米,那就請出11根柱子們吧,高個子的全部過來,一個個地站着筆直,同學們趕緊看看,10米有多遠,20米、30米……100米又是多遠。太好玩了,我怎麼又忘了拍照呢?矮個子的同學不願,“我們也要做柱子”好吧好吧,高個子撤,矮個子上,做了柱子的孩子們一個個喜笑顏開,瞧把你們樂的。

有了目測距離的表象,就該實際地用一用啦,就請大家目測一下操場上寬度的那根白線有多長,然後用步測再驗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