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模型該如何體現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解釋和應用。”基於此認識,我認爲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應體現以下幾點:

數學模型該如何體現

  一、源於生活,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於學習內容。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以教材爲藍本,注重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創設輕鬆愉快的數學情境。

現實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如教學“認位置”,以學生眼前的教室爲情境,爲學生提供了一個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位置關係的場景,讓學生在從指定觀察到自由觀察、換位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使他們不光會表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還能感受到物體間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從而使學習變

成一種主動探索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比起現實情境來,幻想的情境更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給他們帶來深刻的內心體驗。兒童最富於想象和幻想,兒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瀾。兒童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採蘑菇”、“青蛙跳傘”、“小蜜蜂採蜜”等,我們認爲不合邏輯常理,孩子們卻興趣盎然。因此,我們需要保有一顆純真的童心,善於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出發,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說教,這樣,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們心動的畫面,設計出一個個可親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學“比一比”通過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藍貓邀請大家參觀客廳來導入新課,學生興趣盎然;引導學生髮現貓大哥客廳裏的數學祕密,學生興趣高漲。又如教學“統計”,藉助媒體創設大象過生日的情境,並以此爲線索展開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數學學習必須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繫,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纔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只有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學習水平。

如在教學“比一比”時,通過找教室周圍的物體的長短高矮的比較,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

如在學習“認位置”後,回家觀察一下自己的臥室,並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一下臥室內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觀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圍、村莊周圍都有些什麼,到學校後,和小夥伴交流。

又如在學習了“統計”後,問學生你準備統計什麼?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是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之一。一年級的小孩子正如他們在課堂上所說的那樣,“我把我的書包分類清理好了”、“我學會了數數,上次家裏來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擺多少雙筷子了”、“我學了加減法,就可以幫助媽媽上街買菜,不會算錯錢了”,也就像家長說的那樣,“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書包裏的書都分類收拾好了,真不錯!”“我的孩子現在都會自己看鐘去上學了”。可見,新教材在培養學生數感和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和勞動意識,體現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來於生活、歸於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