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全詩翻譯及賞析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之五

《馬詩二十三首》全詩翻譯及賞析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註釋:

①大漠:沙漠。

②燕山: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杭愛山。大漠和燕山,俱是當時邊塞爭戰之處,是良馬、英雄絕好的用武之地。

③何當:何時。

④金絡腦:絡腦,絡頭、轡頭。以金作絡頭,表示主人對馬的寵愛、重視。

⑤清秋:天清氣爽的秋天。

譯文1:

廣闊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鋪上了一層霜雪,燕山之上懸掛着一輪如銀鉤的彎月。何時能配上金飾的絡頭,在清爽的秋季裏奔馳在沙場上。

譯文2:

大漠裏塵沙似雪,一彎如鉤殘月掛在燕山之上。何時才能騎上快馬,在清秋時節盡情馳騁。

賞析

這首以馬喻人,託物言志,抒發詩人懷才不遇,借良馬希望帶上金絡頭,以圖得到重用,一顯身手的心願——廣闊的沙漠,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其彎如鉤,這種邊塞爭戰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絕好的用武之地;然而,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絡腦,快步馳騁在清秋的大地上?語言明快,風格健爽。一個“踏”字,彷彿聽到了戰馬奔騰的聲音,又好像看到戰馬風馳電掣的雄姿,給人以立體感。四句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景非實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襯,鮮明地表達了詩人意圖立功疆場的.強烈感情。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如同運用賦的手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尋章摘句老鵰蟲》)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際,正是藩鎮極爲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爲時最久、爲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際上是開啓後兩句的抒情,又具有興起的意義。

三、四句,詩人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勳呢?”《馬詩·龍脊貼連錢》裏說:“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爲鑄金鞭?”其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