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客原文、賞析

劍客原文、賞析1

劍客 / 述劍

劍客原文、賞析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翻譯

十年辛苦勞作,磨出一把利劍,劍刃寒光閃爍,只是未試鋒芒。

如今取出,給您一看,誰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實告我。

註釋

霜刃:形容劍鋒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把示君:拿給您看。

鑑賞

賈島詩思奇僻。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託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麼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製的。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衆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裏。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創作背景

相傳詩人賈島在韓愈的勸說下,參加了科舉考試,一入考場,揮筆就寫,在《病蟬》詩中,痛罵:“什麼黃雀、烏鴉,都一樣想害蟬。”與平曾等人一起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賈島心知是“吟病蟬之句”得罪了有權勢的人,可又無可奈何。便創作了這首自喻詩。

賞析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而此劍是“十年磨一劍”,可見其製作精良足可與傳說中的龍泉寶劍比肩。開篇先側寫一筆,已顯示出此劍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顏色如霜雪,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雖說“未曾試”,而躍躍欲試之意已流於言外。此劍一出,定會使人“諮嗟嘆奇絕”的,這裏同時表現了作者的`充分自信。這位劍客經過潛心修養,苦練多年,身懷絕技卻還沒有機會一顯身手,便不禁躍躍欲試,期盼能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這兩句詠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寶劍未試來比喻自己抱負和才華不得施展。詩人未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未正面寫自己出衆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過託物言志,已可洞悉詩人的心理。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爲何鑄劍十年卻從未露過鋒芒呢?只是因爲能識此寶之人尚未出現。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懷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賞識自己的人始終不出現,豈不是要活活哭死。幸運的是,韜光十載,而如今終於得遇知賢善任的知音——“君”,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於是今日劍客便毫不猶豫地亮出了寶劍,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將劍客的豪俠之風表現得痛快淋漓,彷彿劍鳴於匣,呼之欲出,讀之使人頓感血脈僨張,怒髮衝冠,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同樣以詠寶劍言志的詩還有唐代郭震的《古劍篇》,此詩化用古代著名的龍泉寶劍的傳說。詩中有“雖復沉埋無所用,淵能夜夜氣沖天”的句子,與賈島的這首《劍客》一樣,在借詠劍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感慨的同時,表現了一種雖然身處困頓之中,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終究不會被埋沒,終將破壁飛騰而去的強烈自信。

這首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自然而巧妙。由於這首詩是借詠劍以寄託理想,因而求鮮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詩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貼切,意思顯豁,主題明確。其藝術上的突出特點在於語言平易,詩思明快,詩句短小精練,更有一種幹練豪爽的俠客之風,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全詩感情奔放,氣勢充沛,讀來劍中見人,達到人劍合一的藝術效果。實際上,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豐滿地表現出詩人的形象,體現爲一種典型,一種精神。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託物言志,抒發了興利除弊、實現政治抱負的豪情壯志。

劍客原文、賞析2

朝代:唐代

作者:賈島

原文: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譯文

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寶劍。劍刃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

今天把它拿來給您看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

註釋

劍客:行俠仗義的人。

霜刃:形容劍風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示:給……看。

鑑賞

賈島詩思奇僻。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託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麼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製的。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衆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裏。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劍客原文、賞析3

原文:

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

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

勇死尋常事,輕讎不足論。

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賞析:

這首詩的作者熱情地塑造出一個襟懷嶔崎磊落,慷慨豪勇,報恩酬知己,不畏死難的劍客形象,藉以寄託自己的人格理想。真可謂志陵山嶽,氣吞江海,撼人心魄。

開頭兩句凌空起筆,描寫餞別的場面和劍客的出門。酒宴將散,劍客的豪興借酒而發,遂拔劍起舞,慷慨高歌,歌罷出門,揚長而去。“拔劍”二字點出劍客的身分,一個“繞”字,隱寫劍客且歌且舞的場面,十分生動傳神。我們可以想見,酒酣之際,拔劍起舞,旁觀者可以一睹劍客高超的劍術及風采;舞劍作歌,人們又可以從其歌詞中瞭解其超凡脫俗的情懷,在情緒上深受感染;而劍客高歌方罷,不顧而去,態度是那樣毅然決然,毫無留戀之態,表現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氣概,又該是何等令人讚歎。這裏,“歌終”的“終”字和“便”字的銜接使用,極見功力。應該說僅此開頭二句,劍客英雄豪邁的形象已躍然紙上。三、四句描繪此劍客出門之後,踏上行途的景象。

“西風滿天雪”,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渾壯麗的畫圖。詩人把劍客放到如此西風狂嘯,漫天大雪紛飛的背景襯托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劍客的英雄氣質。風雪茫茫,天地浩大,中有一人,持劍獨立,瞻視前路,那該是怎樣的形象,如何的氣度!更妙的`是,作者還要對劍客問上一句“何處報人恩”,意思是說,這樣大的風雪,連道路都難以識別,你到哪裏去替你的恩人尋仇找敵爲他報仇,來報答他對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這是對劍客的置難之詞,卻是讚揚他下定決心,不爲風雪所阻,不辭艱苦,一定要達到目的的堅定信念。

接下“勇死尋常事,輕仇不足論”二句,正面議論;點出此劍客固然可以爲酬知己而勇赴死難;但他也決不是那種氣量狹窄,爲睚眥之怨而輕生捨命的亡命徒。這裏強調了劍客的有膽有識,襟懷開闊,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但這兩句的妙處還不僅在於此,它又暗示了此劍客的外出“報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義的行爲。

最後,全詩以“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作結,讚揚此劍客的豪氣更在戰國時代爲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荊軻之上。荊軻的勇敢事蹟見於《史記·刺客列傳》,書中描寫太子丹及其賓客在易岸送別荊軻的場面,歷來膾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羽聲忼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而此劍客卻嫌荊軻的反覆悲歌,感傷別離,感情未免過於細膩纏綿了,可見二人比較,自有高下之分。

齊己是一位僧人,這首詩寫得這樣豪壯剛猛,肝膽照人,可見他並未完全心歸禪寂,超然物外。

劍客原文、賞析4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古詩簡介

《劍客》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全詩率意造語,直吐胸臆,語句簡捷,感情強烈。“十年磨一劍”之“磨”,含有打造、磨製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這劍自然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試”,即非常鋒利的寶劍還沒有用過,便有“躍躍欲試”之意。“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即今天把它拿出來給您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劍扶危。此處的“劍”,用的是比喻象徵意義,託物言志,抒寫作者十年寒窗,磨鍊才幹的生涯和遠大的理想抱負。

翻譯/譯文

十年辛苦勞作,磨出一把利劍,劍刃寒光閃爍,只是未試鋒芒。

如今取出,給您一看,誰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實告我。

註釋

劍客:行俠仗義的人。

霜刃:形容劍鋒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把示君:拿給您看。

創作背景

傳詩人賈島在韓愈的勸說下,參加了科舉考試,他天真地以爲,憑着自己的才學一定能考中,所以,並不把“八百舉子”放在眼裏,一入考場,揮筆就寫,在《病蟬》詩中,痛罵:“什麼黃雀、烏鴉,都一樣想害蟬。”結果被認爲是“無才之人,不得采用”,與平曾等人一起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賈島心知是“吟病蟬之句”得罪了有權勢的人,可又無可奈何。便創作了這首自喻詩。

賞析/鑑賞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而此劍是“十年磨一劍”,可見其製作精良足可與傳說中的龍泉寶劍比肩。開篇先側寫一筆,已顯示出此劍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顏色如霜雪,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雖說“未曾試”,而躍躍欲試之意已流於言外。此劍一出,定會使人“諮嗟嘆奇絕”的,這裏同時表現了作者的充分自信。這位劍客經過潛心修養,苦練多年,身懷絕技卻還沒有機會一顯身手,便不禁躍躍欲試,期盼能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這兩句詠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寶劍未試來比喻自己抱負和才華不得施展。詩人未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未正面寫自己出衆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過託物言志,已可洞悉詩人的心理。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爲何鑄劍十年卻從未露過鋒芒呢?只是因爲能識此寶之人尚未出現。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懷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賞識自己的人始終不出現,豈不是要活活哭死。幸運的是,韜光十載,而如今終於得遇知賢善任的知音——“君”,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於是今日劍客便毫不猶豫地亮出了寶劍,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將劍客的豪俠之風表現得痛快淋漓,彷彿劍鳴於匣,呼之欲出,讀之使人頓感血脈僨張,怒髮衝冠,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同樣以詠寶劍言志的詩還有唐代郭震的《古劍篇》,此詩化用古代著名的龍泉寶劍的傳說。詩中有“雖復沉埋無所用,淵能夜夜氣沖天”的句子,與賈島的這首《劍客》一樣,在借詠劍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感慨的同時,表現了一種雖然身處困頓之中,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終究不會被埋沒,終將破壁飛騰而去的強烈自信。

這首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自然而巧妙。由於這首詩是借詠劍以寄託理想,因而求鮮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詩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貼切,意思顯豁,主題明確。其藝術上的突出特點在於語言平易,詩思明快,詩句短小精練,更有一種幹練豪爽的俠客之風,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全詩感情奔放,氣勢充沛,讀來劍中見人,達到人劍合一的藝術效果。實際上,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豐滿地表現出詩人的形象,體現爲一種典型,一種精神。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託物言志,抒發了興利除弊、實現政治抱負的豪情壯志。

劍客原文、賞析5

三十年來尋劍客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古詩簡介

《三十年來尋劍客》是唐末五代僧人靈雲志勤禪師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詩人見桃花有感而作,渲染了一種滄桑的氣氛,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在桃花下頓悟之後的喜悅之情。

翻譯/譯文

像一位堅韌的俠士爲了一把寶劍三十年來到處尋覓,

只見一回接一回葉子落了又抽出新枝。

偶爾一次注視着盛開的桃花他若有所思,

從此以後直到如今再也不生遲疑。

註釋

①尋劍客:尋找寶劍(慧劍)的人,比喻參禪悟道者。

②抽枝:指樹木在新年開春時長出新芽和新枝,這個新枝便是由其中的一些新芽長成的,這個枝的長成過程稱爲抽枝。

賞析/鑑賞

這是靈雲志勤禪師因見桃花悟道所作的偈,曾被潙山贊爲“從緣薦得,永無退失,善自護持”。在中國古代,“三”往往表示多數,所以,“三十年”其實是說很多年。“劍”指佛教的智慧之劍,希望找來斬斷煩惱,求得證悟。下句的“幾回落葉又抽枝”,正是對時間漫長的形象化描寫。以落葉抽枝表示季節的變化,時間的流逝,一方面是追求生動性;另一方面,也見出這位求道者精神的沉潛。按理說,草木的'榮枯生滅在作者已是習見,百般求索也無所得,但偶然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樹灼灼盛開的桃花,就靈機觸發,豁然而悟。或許他想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或許他想到至理就在燦爛的生命之中;或許他想到無常即常,常而無常;或許他什麼也沒想,只是體驗到一種澄明的狀態。由迷轉悟的過程寫得很清楚,但其結果卻很模糊,許多禪師就是這樣爲後世留下一個又一個的謎,並在其中展示了智慧之光,提醒世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