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後感20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20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世同堂》讀後感20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1

去年生日同學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過後,有點慚愧,纔看了一部!開始看時,就想着到時候看完了能寫篇讀後感,就像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候常寫的讀後感。此刻擺在自我的牀頭,卻總有些原因,讓你靜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寫寫感受,看後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豐、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樣的性格,走着不一樣的道路。

記得當時看到瑞宣的一段獨白時,自我就發了一個動態,與其說當時自我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說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寫道:瑞宣認識他自我,他覺得他的才力,智慧,氣魄,全沒有什麼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儘可能的對事對人盡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壞習氣減少他的石子的`堅硬與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間,他的盡心盡力的結果與影響差不多等於把一個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並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懷中,或隨便的擲在一灘臭水裏。

當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狀態。可是就像瑞宣認識了他自我一樣,我彷彿也看到了自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夠細心謹慎,也沒多大的智慧與才氣,從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長是什麼?最怕問你擅長什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卻總有那麼一股勁,堅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還能做點什麼,我至少還能夠改變點什麼,我覺得,人就是要這樣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連你都不覺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過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或許,就是因爲大多都是這樣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個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未來,此刻我的眼裏,我們的眼裏,大多都是完美。

《四世同堂》讀後感2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爲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爲什麼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鬥熱情,願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鬥,爲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並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鉅的生活壓力背後,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鬥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鉅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爲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於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着被日本鬼子佔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爲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爲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瞭解它,品評它。

《四世同堂》讀後感3

20xx這個新版本一出,之前所有的版本就都成了殘本……一笑。

對比之前人民文學的那個100章版本來看,當初英文翻譯本刪掉了大量心理描寫,後13章幾乎全都是乾巴巴的劇情故事大綱,對於瑞全、金三爺、白巡長等人遇事後的想法幾乎隻字未提,角色形象大爲減色。

尤其是最後一章錢先生的“自白”,雖然感覺和整個故事家長裏短娓娓道來的風格有點不搭(似乎視角突然變了),但是非常重要。

爲此得給發現了全本並翻譯回來的趙先生磕頭……^^

另一方面,從翻譯的情況來看,應該算是標準的上海譯文風格,有點缺少老舍的京味兒,這也是很正常的。但讀起來還是感覺有一點違和。

舉個例子,第88章裏,瑞全殺了招弟的那一段裏。

人民文學的版本里用“親”字的地方,新版都用了“吻”。

舊版裏招弟對瑞全說“咱們從前相好來着”,標準衚衕小兒女的說法。新版的.譯法是“咱們以前戀愛過”。

舊版裏招弟引誘瑞全“你拿情報來,我呢,就愛你”,說得十分不倫不類,符合她的身份和對感情的認知。新版的譯法是刮辣鬆脆沒語病的“你給我情報,我給你愛情”。

區別很微小,應該是老舍原文翻譯成英文時,洋人沒法體會這種語言風格細節,字面意思直譯了,而舊版翻譯回中文時花力氣去融合老北京風格吧。

瑞全掐死招弟後的一段心理描寫舊版裏沒有,只有一句讓我覺得是《四世同堂》裏憂傷度極高的“他彷彿又聽見了她的笑聲,多年以前的清脆的笑聲”。

新版裏補了全文,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那時她還是處女”。

呃………英文版用的應該是vrigin這個詞,譯者直譯回“處女”沒毛病,但我總覺得這裏如果翻譯成“那時她還是個小姑娘”更好一些…………

《四世同堂》讀後感4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爲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後感5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全書分小羊圈、偷生、事在爲人三部。小說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描述了日本人佔領北平,侵略中國期間人們經歷的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

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爲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爲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看完全書,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志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活動那段歷史,一種憤怒感與一種愛國感油然而生,我爲漢奸們所做的一切感到憤怒與惋惜,爲國家的災難所感到悲痛,但是,當看到有人爲國家做事,反抗敵人時,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拜,感到要愛護自己的國家,要在國家危難的時刻去盡力做,使我們的祖國不受侮辱和侵略。

《四世同堂》讀後感6

《四世同堂》這本書是老舍寫的。其中重點人物有祁家的三個少爺、錢老先生、長順兒、老英國府、約翰先生,還有一些反面人物冠先生、大赤包和他們的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兒:高第、招弟等。

書的大概內容是:日本人打進了北平城,在那濫殺無辜。冠先生和大赤包因爲怕死,所以便昧着良心給日本人做事,坑害了不少中國人。祁家二少爺起初也這樣,但後來經過磨練也重新做人了,雖然平時還有點吊兒郎當,但心還是向着中國的。祁家大少爺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從不肯讓自己爲日本人做事,因此得罪了日本人,遭受了牢獄之災,受了不少苦。他還爲共產黨做事,那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啊。在他的幫助與鼓舞下祁家三少爺加入了共產黨。

我讀了之後覺得祁家大少爺是一位爲了祖國能夠獻出生命的人。從他身上我看見了一些東西:舍小家,爲大家,捨己爲國。的確,大家都應該以“熱愛祖國爲榮,以危害祖國爲恥”。可見,祖國在祁家大少爺的心目中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我被祁家大少爺對祖國深深的愛所打動了,爲他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了!這種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是個人發自肺腑的感情,更是一種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感。

隨着科技的改進,人類前行的步伐也未曾停過,人們都不以小愛爲愛祖國。其實,愛祖國有很多種方法,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行,現在就讓我們愛祖國吧!

《四世同堂》讀後感7

《四世同堂》這本書,據書上寫,這是老舍寫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它講述的是革命時期日本鬼子闖入北平,小羊圈人原來正常的生活,被搞得不像樣子。

對於這個變化,小羊圈裏的各家人也產生了不同的反應,從軍的從軍,反抗的反抗,毫無變化的毫無變化,甚至還有人因爲日本人的`到來而高興,成爲日本人的走狗。讓我最印象深刻、表現截然不同的二人分別是錢默吟先生和冠曉荷,先說錢默吟先生吧!在得知兒子的死訊後,不但沒有傷心,還因兒子的死是因爲幹掉了一車日本人而驕傲,當鄰居冠曉荷把他兒子的死因告訴日本人,日本人派人來抓他時,他也沒有一絲恐懼,反而昂首挺胸,被捕了後,他也一心只想着消滅侵入中國的日本人,被人救出後,他便開始對外界宣傳反抗日本,並給那些反抗者出主意,這沒有恐懼,沒有害怕,一心把入侵者趕出中國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再說冠曉荷吧!在日本人侵入北平之前,倒也沒什麼事,日本人來了以後,他就一心幫助日本,全然不顧自己是個中國人,他相信,只要幫助日本就能獲得利益,於是便無恥地出賣了錢默吟先生,得到了利益,便更加瘋狂地幫助日本,弄得整個小羊圈烏煙瘴氣,大家都討厭他,可他卻全然不顧。還和他老婆一起,和一些漢奸、日本人稱兄道弟,親密無間。最後他得了胃病,日本人怕傳染,就把他埋進坑裏,他卻還一心以爲,日本人能救他還要給日本人下跪,真是不可救藥,令人鄙夷。

老舍用他的神奇的筆,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反抗日本侵略者、毫無動搖的錢默吟先生、瑞全,陰險狡詐的冠曉荷、藍東陽等,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場景的重現,讓我們看到人們美好的一面,和人們醜陋的一面。真不愧爲老舍寫過最好的一本書啊!

《四世同堂》讀後感8

老舍,出生於1899年2月3日,逝世於1966年8月24日,是我國現代文豪,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平人。

大概是四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到了老舍的作品,書名是《龍鬚溝》和《茶館》。今年暑假,我又讀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老舍與他筆下一個個生動的人物。長順、桐芳、祁老太爺……祁天佑,不就是老舍的形象嗎?而錢默吟老人,應該就是老舍一心想要成爲的人吧。

《四世同堂》是一部活生生的老百姓的抗戰史。北平被日本人侵佔後,小羊圈的人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在侵略者的統治下,有人墮落、有人投降、有人抗爭。最令人痛心和可恨的是,荒淫無度、驕奢無恥的.大赤包和沒心沒肺、諂媚奉承的祁瑞豐竟然順風順水地活了小說的前兩部才被抓走,才爲人間,特別是中國,去掉了兩份無可比擬的罪惡。不,或許,在第三部中,與孫七一起被日本人活埋的卑微的、可憐的、只想謀取官職的、臨死都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的冠曉荷,纔是世間最大的罪過。反倒是冠家的尤桐芳和高第,看清了真相,成爲有思想、有血性的女戰士。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錢默吟老人,他在磨難之中,從一個滿腹經綸、與世無爭的大詩人,成爲了敢於搏鬥、敢於行動的抗日戰士。他不曾出現於鄰居們的眼裏,但他一直在默默地行動,並在精神上告訴着小羊圈人們自己的存在。

那時的人們有着前所未有的國難,這就是他們的磨難。但磨難也使人成長,變得更加堅強。

《四世同堂》讀後感9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續讀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個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寫出神韻來了。書中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語言,就像一篇日記一樣。但是這本看起來平平淡淡的書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語言下隱藏着無可比喻的美。

讀着這本書,一種憤怒感與一種愛國感油然而生。我爲漢奸們所做的一切感到憤怒與惋惜,爲國家的災難感到悲痛,但當看到有人爲國家做事,反抗敵人時,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拜。守舊的以四世同堂爲傲的祁老人,忠厚老實的祁天佑掌櫃,時時在新舊思想中掙扎的祁瑞宣,受盡迫害而奮起反抗的錢詩人,樸實善良的李四爺夫婦,自私自利的冠曉荷夫婦……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

最令讀者熱血沸騰的,是貫穿全書的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人是魚,國家是水,離開水,只有死亡”面對這樣質樸濃烈的.愛國情懷,試問有哪一個讀者不會被從心底裏深深感動?這本書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中華英雄們,他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獻出了自己的熱血;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祖國!反之,有一些勢利小人,一心想攀龍附鳳,爲了一些蠅頭小利而出賣國家,遭到世人的唾棄,他們難道不悲哀嗎?

對於《四世同堂》這部文學鉅著,不論我讀多少次,最最打動我的,依然是其中濃濃的愛國深情!讓我們的淚水隨着書中人物的悲慘遭遇而奔流,讓我們的熱血隨着書中人物的英勇抗爭而沸騰!讓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今天的美好生活,也讓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不要忘記自已身上有屬於炎黃子孫的錚錚鐵骨,而時刻驕傲地挺直中國人的脊樑!

《四世同堂》讀後感10

初讀《四世同堂》,我不禁爲瑞宣的躊躇而滿懷無奈,也曾爲他有一腔愛國熱情而被家庭拖累、被瑣事纏身而感慨萬千。

現在重新審視瑞宣,雖然他滿腹經綸,學貫中西,但傳統文化的思想已經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百善孝爲先”、“中庸之道,以忍爲先”的思想像枷鎖般束縛了他的身體。他愛國、正直,卻想兼顧“大家”和“小家”,而變得優柔寡斷。爲了生存,在英國府找工作,卻能昧着良心原諒自己,祖國大難之時,爲了小家不赴國難,作爲一個有良知有學問的中國人,說出了“除非你培我一個證明文件,證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的話語,那時,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底線:不能報國但要保全自己的情操,不當漢奸,不背叛自己的國家,讓老三革命,自己照料家人。家庭觀念充斥着他複雜的.內心,使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報國的良機,爲了爺爺四世同堂的夢想繼續傳承而敷衍了壓在這代青年身上國家興亡的重擔,被自己的良心譴責。

然而,他敢於自我改變、自我救贖,在民族存亡的動盪時期,錢先生堅貞不屈、誓死報國的一系列行爲,這個愛好和平,卻甘心爲國家、爲真理和信仰獻出生命的詩人,在瑞宣心中猶如旗幟標杆,振奮了他的心靈,讓他又看到了勝利,燃起了希望。經歷了太多世事滄桑,他鼓起勇氣,配合老三做起了地下工作,讓我又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的瑞宣……

老舍先生也借瑞宣的口說出了許多他想敬告世人的道理,瑞宣從苦悶中覺醒走向反抗的過程,是體現在他身上的國民精神弱點被逐漸清除的過程,是他不斷擺脫傳統文化影響的過程。老舍先生對瑞宣的心理描寫之細膩,也看出了作家在瑞宣身上傾注了豐富的情感,使我們看到了充實的、有血有肉的瑞宣。

《四世同堂》讀後感11

在爸爸媽媽的介紹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書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講述的是在日軍佔領北平時那兒一戶人家由興旺轉爲衰落的故事。書中,當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和日本人一起剝削普通百姓的時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燒。而當我看到桐芳爲了殺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歸於盡是,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在全書的最後,瑞宣的小女兒小妞子因爲吃共和麪,裏面的砂子、穀殼兒卡在闌尾裏而死亡,但與之同來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時,大家怎麼也開不起心來。戰爭帶去人們太多太多了。

合上書本,細細品味。這本書中最讓我氣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一樣的中國人,爲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盡方法來折磨人,想盡方法來討好日本人,爲的只是表面上的“優質”生活,絲毫不爲北平陷落而感到傷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來了。但是在最後,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是的。當今生活比以前當時好了很多,但是,我們國家在國際上也聲譽不錯,又是奧運會、又是世博會,看起來光鮮無比,但是其實我們國家仍然還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現象。就如我們國家比比皆是的貪官,食品問題,還有前一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就是說人們爲一個受災縣捐款三千萬,但最後受災人民總共只收到了幾百萬。而剩下的幾百萬又到哪裏去了呢?可想而知,這些錢應該到了那些上級貪官那兒了吧。那些人就眼睜睜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裏吃香喝辣、山珍海味。這些人就像書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藍東陽,只顧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們國家能越來越好,減少那些不好的情況。

《四世同堂》讀後感12

還記得第一看《四世同堂》這本書,是在我的國小時代。當時的體會並不是很深,而且許多的情節已經漸漸的模糊起來。

前不久,中央電視一臺正在熱播《四世同堂》,不禁勾起我許多的感想,於是我帶着股激情,在此把原著讀了一遍。我總共花了三天的時間,才把這本書,讀完了。當時,真的感觸頗深。

也終於明白爲什麼自己那麼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說辭會那麼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裏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從沒說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爲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

我想,無論世界在如何的變化,我想我們的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我們要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這就是我讀《四世同堂》的讀後感,這本書,真的是很值得一看的書。

《四世同堂》讀後感13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題記

不必說月下獨望洞庭湖,嫦娥悽悽涼涼獨守月宮,詩人獨自依杆前“舉杯邀明月”,也不必說黎明林江傾灑下的一抹陽光,天邊的微微紅暈,單是這充斥着溫暖而溫柔的黃昏,就叫人心曠神怡,大飽眼福。

我拿起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四世同堂》。家中所有的東西都靜寂地、一動不動地呆在原處,他們懶散地沐浴在夕陽的微光。我捧着書,坐到了光線最密集的地方——陽臺,撥開書籤,翻書的聲音悅耳,然後緩慢地隨風飄走,消散在靜寂的大樓中。

樹葉在風中婆娑起舞,對立的大樓一半沉睡在黑暗中,一半甦醒在黃昏中,太陽儼然已與大自然渾爲一體,多了一絲違和感。閒了一天在家的我,沉浸在老舍先生細膩的文字中,書,也儼然與黃昏渾爲一體。

看着《四世同堂》,眼前時而是民不聊生的北平,時而是溫柔靜寂的黃昏天空;時而是監牢中被日本人折磨得皮開肉綻的'無辜老百姓,時而是樓下蕩着鞦韆綻開笑臉的孩童,這兩個極端的世界,使我分不清哪是書,哪是黃昏。

我繼續讀下去,無意間,黃昏帶着它泛黃的光,透過欄杆,直直的射向地面,黃中帶着一絲微紅。微風吹拂,撩起了窗紗的一角,也吹起了人們的微笑。我竟由黃昏中,聯想到了遠方的湖面被飛鳥泛起層層漣漪,枝上築着的鳥巢中響起一些“新生命”的喊叫,天真無邪,顯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果然,黃昏總能讓人想起美好。

我浸了,浸在了書的世界,書將我的心靈浸的純潔無暇。

我癡了,癡迷無限好的夕陽,讓世人忘記憂愁的黃昏。

隨着一頁頁書漸漸翻去,黃昏,這一篇章也漸漸離我們而去。暗了、淡了、末了、最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無窮的黑暗……

《四世同堂》讀後感14

記得我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在高三。那時候,繁重的學習令我疲倦不已,糟糕的考試過後,本就不平靜的心情更加波濤洶涌。很偶然地,我從同學那裏接觸到這本書,隨着閱讀的深入,我漸漸的平靜下來。如今重新回顧這本書,得到的便不僅僅是那一份令人平靜的魅力。

故事就展開在北平一個叫做小羊圈的地方。這裏住着幾戶人家,錢家、冠家、祁家……北平小羊圈衚衕裏祁老人正計劃着如何圓滿的度過80大壽,日本人卻突然打了進來,使表面本來和睦的衚衕變得風雲四起。

生活在日本人統治下的北平,沒有一點生機。各種人有各種的活法,冠家攀上了特高科科長李空山,大赤包當了妓女檢查所的所長,祁瑞豐當上了教育局副科長,和新民會的藍東陽結拜成了兄弟。緊衣縮食的祁家,只有瑞宣在英國府做事養活全家。拉洋車的小崔成爲了替罪羊被砍了頭,漢奸們更是想盡辦法討好日本人。

前線吃緊,日本人加緊了經濟侵略,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糧食的短缺,使街上經常發生搶食物的場景,每個人都瘦骨嶙峋。妞子拒絕吃日本人發的共和麪,死在了勝利的`消息傳來的前幾分鐘。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結尾一句“起風了”,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中國歷史的車輪始終不斷地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更應該看見預示着光明的未來。

《四世同堂》讀後感15

《四代同堂》講述了日寇鐵蹄下與廣大平民的悲慘經歷,以及北平淪陷後的不安、困惑和震撼,以及古老而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後的故事。它狠狠地抨擊了敵人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了人民的勇敢和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鶴是住在小羊圈裏的居民。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侵略,他想盡一切辦法和日本人交朋友。他恭敬日本人,向他們的背影深深鞠躬,向日本人下跪,卻因爲“消毒”而失去了生命。他的妻子綽號大紅包,她希望中國能被日本打敗,找個關係爲日本人做事。她的氣質火爆剛烈,對同胞毫不留情,但最終,就像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她死在了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

我欽佩書中的第三個齊瑞泉。他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大學生。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成爲亡國奴隸,而是決定離開北平,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成爲抗日戰爭的'英雄。回到北京後,他不再是一個不耐煩的學生,而是一個有着豐富經驗和抗日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被組織任命,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暗殺了爲日本人做間諜的弟弟,並在抗日戰爭勝利時與鄰居們分享了他的幸福。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爲國捐軀,只想爲戰爭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是一部靈魂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們,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女孩變成了日僞特務,讓人心寒,但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熟悉世界的老知識分子激怒到一個投身於軍事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中與瑞全並肩作戰,讓祈禱大師抱着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李四爺等人爲革命做出悲慘的犧牲..這足以讓人感嘆和震撼!

《四世同堂》讀後感1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四世同堂》。這本書主要講了“七七”抗戰以來,小羊圈衚衕以祁家爲主,錢家、李家爲輔人們的悲歡離合與“化繞指柔爲百鍊鋼”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地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

首先,是國家的落後。想當初爲什麼日本會選擇侵略中國,而不去侵略美國、英國、德國呢?因爲人人都有欺軟怕硬的性格。正是因爲當時中國貧窮、國力弱,纔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欺凌!中國的落後,導致當時千萬個生命戛然而止,千萬個家庭支離破碎;中國,受到了一個多麼慘重的教訓!可見,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捱打呀!

其次,是人民的落後。國家是由千千萬萬的人構成的,人民落後國家纔會落後。正因爲當時有許多像祁老爺子這樣的人,即使有一份愛國的誠心,卻無能爲力;有許多像祁天佑這樣的'人,沒有多少野心,只求安居樂業;有許多像祁瑞宣這樣的人,有知識、有愛國心,但一家老小的重擔壓得他們擡不起頭;有許多像祁瑞全這樣的人,他們想把身心獻給國家,卻走不出北平!更可惡的是,許多人心中只有金錢、地位、榮譽,像冠曉荷一樣,眼都不眨就可以出賣祖國!一個人不能落後,思想上不能落後,行動上更不能落後。因爲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捱打呀!

如今,國家富強了,人民進步了。但是,在學習上,在生活中,我們必須銘記:落後就要捱打。這樣才能鞭策我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四世同堂》讀後感17

前幾天,我閱讀了《四世同堂》這本老舍的書。這本書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統治下北平城內的亡國奴的生活,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心中十分澎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八年日本統治的北平城內的小羊圈衚衕這個地方鄰里之間發生的事情。但這本書不僅寫了這些事,還在這些事中濃縮了整個北平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的狀況,寫出了老舍對於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華北的罪行的痛恨,以及對在北平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讚揚,表達了老舍的愛國的情感,通過《四世同堂》中大量的人物刻畫將北平的這個地方寫的活了起來。

《四世同堂》中有兩個對比最鮮明的人物:錢默吟和冠曉荷。前者是有骨氣的一位老人,而後者是一個只想生官發財的小人、漢奸、走狗,錢默吟原本是一個每日作詩賞花的清閒的老人,冠曉荷是一個在衚衕中最受人討厭的人,當日本侵略者到來時,他們因爲不同的選擇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錢先生由於被誣害入了獄,在獄中受盡了苦難,但在獄中,他漸漸明白了國家安定的重要性。在他出了監獄之後,他在一座寺內當了一個聯絡的祕密的通信員,在一段時間後,他再次被捕入了獄,但很快,日軍投降,錢先生被放出,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反觀冠曉荷,他在日軍來到初期就如蒼蠅一般活動了起來,爲做上官他不惜一切代價,最終下場則是被他所熱愛的日軍活埋進了土裏,妻子大赤包在當上所長後也死在獄中,他與錢先生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四世同堂》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活的北平,從中我們可以感到老舍的愛國情懷,它教了我們愛國的道理,教給了我們有國爲纔有家的道理。

《四世同堂》讀後感18

在《四世同堂》中,有這樣一羣無恥的投機者,包括藍東陽、瑞豐、冠曉荷、胖菊子等。他們始終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高處,在他們眼裏,從來都沒有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於是,在國家處於危難時,他們爲了官職、錢財,會毫不猶豫地出賣自己的國家、民族。

藍東陽渴望得到一個校長的職務,當他從瑞豐口中得知有一個校長的空缺,當場就問瑞豐花多少錢運動。他沒有什麼才氣,但最關心權力、金錢與一個文藝者的稱呼,他從來不考慮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

冠曉荷的理論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希望能趁此找到做官的機會。他四處奔走,把日本人的.佔領當成自己升官發財的機會,把日本人當成最好的朋友,他舉報錢詩人,以此來撈得爬升的資本,他關注南京的戰況,生怕走錯方向。

而瑞豐又無聊又沒腦子,把冠曉荷當成偶像,他爲了弄到錢,盼望當特務,胖菊子利用關係給瑞豐弄到一個科長,當瑞豐丟了這個官時,她又投奔了藍東陽,後來又攜款逃跑,她不是嫁給人,而是嫁給他們的官職,她只在乎吃穿,不在乎爲此而嫁給一根木頭。

老舍是在警示中國人,他展現出了部分中國人醜陋的一面。若大家不注意的話,中國再遇到危難時,也會有一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出賣國家和民族。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良知、有道德,只有把握住最根本的東西,才能保證這個國家的強大,如果一個人道德敗壞,那麼本事越大,危害就會越大。

《四世同堂》讀後感19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她哺育了我們成長。可幾千年過去,她也承受了千災百難,美麗的面容千瘡百孔,我們的職責就是捍衛她,保護她!讀了《四世同堂上》後,我的愛國之情更加強烈。

書中主要講述了祁家四世同堂在北平的一個衚衕裏生活。當時正值抗戰時期,祁家頂樑柱祁瑞宣雖然想參與抗戰,但迫於家中需要只好留在北平。三弟祁瑞全在他的鼓勵下逃出北平去抗戰。可二弟祁瑞豐夫婦卻去巴結衚衕裏的'冠家,與冠曉荷一同爲日本人做事,成爲了漢奸。不僅如此,冠家還陷害錢家,致使錢家家破人亡。可惜最終祁瑞宣被日本人抓去,祁家陷入慌亂之中。

書中,祁瑞宣的愛國精神令人感動,他有知識有能力,卻沒有投靠日本人,祁瑞全更是直接上前線與日本人搏殺,他們雖然沒有錦衣玉食,精神上卻是富有的,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截然相反的是,祁瑞豐和冠曉荷根本不關心國家存亡,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見風使舵,成爲日本人的走狗,甚至不惜以陷害他人來提高自己的位置,這種人真是可恨!

一個國家能否強盛在於這個國家的人是否熱愛自己的祖國。這讓我想起曾經學過的《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是真正的英雄,寧願跳崖犧牲自己也要保衛祖國,他們雖死猶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愛國英雄:王二小、劉胡蘭、董存瑞、楊靖宇……他們懂得“有國纔有家”,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這本書真是給我極大的震撼。它讓我認識到: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孩子,但只要多積累知識,懷揣一顆愛國之心,將來就一定能爲祖國打造出更美好的前程!

《四世同堂》讀後感20

今天,我整理書廚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四世同堂》,書已經有些破損,紙張也泛黃了。我想:這本書真舊,肯定沒什麼好看的。便把它放了回去。可是,我轉念一想:要是不好看,爸爸怎麼還會收藏那麼久?想着,我便隨意翻了幾頁。一開始,覺得書裏出現的人太多了,根本就讀不懂,後來,我一頁一頁的看,終於發現了它耐人尋味的地方。

《四世同堂》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發生的故事。主人翁是一戶生活在小羊圈衚衕裏的人家和他的鄰居們。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衚衕,但那裏面的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卻足以代表那個時代全中國人民的不同心態,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害得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也有爲了升官發財,虛僞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

在這本書中,老舍先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也表現出了人們那濃濃的愛國情。但是,讀着讀着,我又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我們一個有着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泱泱大國會被日本侵略?我覺得,正是因爲像大赤包,祁瑞豐這樣的人太多了,祖國纔會被欺負,所以,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同時,也是愛我們自己。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幸福,但依然不能忘記愛國。我們可以好好學習,建設祖國,可以隨手撿起廢紙,保護環境,也可以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將它發揚光大……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