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通用9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一起來看一下吧。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通用9篇)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1

《我的衣服》是一節以塗色爲主的美術活動。在繪畫工具的選擇上,我使用的是幼兒前兩天用過的蠟筆。因爲小班的幼兒剛剛來到幼兒園,他們對於課堂的紀律、生活的常規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不能對他們有更細緻的要求,只能讓他們慢慢形成上課的習慣……

在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直接用圖片《我的衣服》導入,讓孩子們觀察兩幅圖片的區別,從而瞭解用兩種顏色來繪畫。接着,我通過示範,讓孩子們鞏固了昨天教給他們的從左邊到右邊的塗色方法,另外,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先畫面積小的領子,再畫衣服的其他部位。

孩子們對於我提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掌握。但是在繪畫的時候,可能是我過於強調兩種顏色,所以有個別孩子是一手拿一隻蠟筆,兩隻手一起上陣!所以,我後來又補充道:“先用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把領子塗完,再用另一種顏色把衣服的其他部分塗完。”有不少孩子都可以根據我的要求先畫領子,再畫衣服的其他部分,顏色也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但是,仍有個別幼兒用的是一種顏色,而且是領子和衣服一起塗,更有個別幼兒用了好幾種顏色……但是,總的來說,幼兒的作品比以往的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們塗顏色都是越來越仔細了。

在圖片的選擇上,我用的圖片面積太大,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畫起來很累,有不少孩子到後來都說畫不動了,到最後,活動時間到了,可是很少有孩子能夠拿出作品。而且,我在出示示範圖片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高度,我把圖片貼得太高了,孩子們需要擡着頭來看這些圖片,很累。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2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發展的過程也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過程,沒有真情實感的交往,沒有積極互動,就不存在教學。

在教《多功能的衣服》一課中,我積極地調動學生在原有的經驗和知識基礎上主動去探索新知,培養他們自主挖掘未知世界的創新精神,鼓勵引導學生去探求運用多種繪畫的方式,設計一件多功能的服裝。學會給多功能的衣服命名,與其他同學交流設計構思,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作的持久興趣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首先我在紙上出示一個圓,讓學生自由聯想,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紛紛爭答自己聯想到的內容,我又屢次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內容豐富的畫面,引導學生髮揮想像,自主選擇各種媒材設計多功能的衣服,多功能的衣服的個性特徵明顯,設計或製作手法具有創意,並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想象畫成圖,再發揮想象充實畫面內容,在引導和鼓勵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作業的基本環節。

在教學中,學生能充分地體驗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與關愛的,同時受到激勵、鞭策、感化、指導與建議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3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將一定的問題或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解決。這樣才能培養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孩子。最近我發現,這條法則在幼兒保育方面也同樣適用。

今年我擔任的是小班班主任,小班孩子剛從父母溫暖的懷抱中走出來,什麼都需要老師細緻的指點和幫助,甚至“包辦”。就拿穿衣服來說吧,隨着天氣漸漸轉冷,孩子們身上的衣服越來越多。午睡前,我幫他們一件一件脫下來,起牀後,又得像裹糉子似的一件一件裹上去。我發現,每天用在午睡穿脫衣服上的時間足有四五十分鐘。一個多月下來,孩子們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沒有絲毫的進步,相反變得越來越依賴。

我開始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脫外套,這包括解鈕釦,下拉鍊。脫套頭衫是最吃力的,在這一環節,我幫有的孩子拉出一隻袖子,幫有的孩子拉出兩隻袖子,剩下的交給他們自己脫,除極個別衣領特別緊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成功地脫去了衣服。到了起牀時間,我請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衣服,套衫由老師幫忙套入脖子,外套則由老師幫忙穿上一隻袖子,其餘的都留給孩子自己穿,對穿脫得好的孩子獎給小紅花。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效果當然也很顯著。我粗略算了一下,從以前的“包辦”式到現在的“幫助”式,省去了約三十分鐘的時間。後來,我又將穿衣法推廣到穿鞋法,同樣取得了成功。

這件小小的事情使我受到了啓發,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優越的今天,不是我們的孩子變得“無能”了、“嬌貴”了,關鍵是孩子們的潛能有沒有被你發現,並開發出來。如果你是一個只會溫柔包辦的老師,那你的孩子就永遠不可能是“能幹”的,因爲他的能力在你的包辦下已漸漸退化。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因此,我把數學學習置於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都注重迴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爲基礎。引入部分並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豐富,循序漸進。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學習。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兩件衣服,然後提出找錢、換錢的問題,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於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瞭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最後,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活動經驗積累之後,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我還把活動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記錄購物的錢數,使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鍊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5

通過上節課所學,買衣服教學反思。這節上課我結合了購物情境,通過PPT讓學生初步認識各種大面額人民幣。基本能掌握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能正確進行換算。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初步體會人民幣的應用價值,養成愛護人民幣以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通過創設情境媽媽買1件衣服,可以怎樣付錢?在討論買T恤衫怎樣付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付錢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思維能力。

最後讓學生自己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啓發了學生根據上面的學習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但是,對於小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多一些,特別是幾元的,而大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少一些,使用大額人民幣少,生活經驗本節內容相對少。

第一 生活經驗不同對於小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多一些,特別是幾元的,而大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少一些,使用大額人民幣少,生活經驗本節內容相對少。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第二 認錢難度不同在認識小面額人民幣的基礎上,來認識大額的人民幣,已有了一定的方法,第二節課更容易。

第三換錢計算量不同第一節課學了換錢的`方法,這一節課換錢面額大一些。 可見,本節課不可能複製,更多了一些自主性和探索性,本節課可作如下的調整:小額換錢可複習一下,再進行這一節課大面額的換錢。換錢以學生自主探索爲主,一定要先思考,重方法的感悟與提煉,重動手操作。動手、動筆的練習要設計好,與生活緊密結合,循序漸進。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6

《買衣服》是北師大版數學課本的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二課時。

在上課之前,根據本課的特點:活動中認知,學生的特點: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極易分散,小組合作的意識還不強,我預設會出現場面很難控制的局面,組織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畢竟這些小小的學具人民幣,太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他們動不動就自覺地開始擺弄起這些“袖珍小玩意”。那麼,教師如何想辦法克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使一節課有成效,有序呢?

我覺得可以從教學設計上“動腦筋”。組織學生“有序”活動。一節課上下來,對一個地方還存在疑問:舊版的大面額人民幣在教材中出現了,可是這些人民幣早已不常用,大多學生從來沒見過。課標上要求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的錢是否有必要再組織學生認識?會否影響學生對新版人民幣的認識?另外,從學生作業反饋上看出,有部分學生對文字題的人民幣換算和計算還是很有困難,很難從形象的表象轉化到抽象的想象。如何克服這一問題?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7

《我的衣服》是一節以塗色爲主的美術活動。在繪畫工具的選擇上,我使用的是幼兒前兩天用過的蠟筆。因爲小班的幼兒剛剛來到幼兒園,他們對於課堂的紀律、生活的常規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不能對他們有更細緻的要求,只能讓他們的習慣……

在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直接用圖片《我的衣服》導入,讓孩子們觀察兩幅圖片的區別,從而瞭解用兩種顏色來繪畫。接着,我通過示範,讓孩子們鞏固了昨天教給他們的從左邊到右邊的塗色方法,另外,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先畫面積衣服的其他部位

孩子們對於我提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掌握。但是在繪畫的時候,可能是我過於強調兩種顏色,所以有個別孩子是一手拿一隻蠟筆,兩隻手一起上陣!所以,我後來又補充道:"先用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把領子塗完,再用另一種顏色把衣服的其他部分塗完。"有不少孩子都可以根據我的要求先畫領子,再畫衣服的其他部分,顏色也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但是,仍有個別幼兒用的是一種顏色,而且是領子和衣服一起塗,更有個別幼兒用了好幾種顏色……但是,總的進步,孩子們塗顏色都是越來越仔細了。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8

一、 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老師把數學學習置於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爲認識人民幣的基礎,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都注重迴歸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熟悉的情境。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二、課標指出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認一認”環節的上,主要採用課件與實物相結合的對比教學法,讓學生明確認識人民幣不僅可以看數字,還可以從面額、字樣、圖案等方面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買衣服”教學環節上充分利用同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親歷換錢買衣服的活動過程。學生學習是自主的,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探究,真正做到了“問題由學生自己提,疑點由學生相互辯,結論由學生自己得。” 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只當了一個組織者。

三、課標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本節課不足之處就是對估算教學內容的挖掘、處理不到位。解決“媽媽想買一件上衣和一條裙子,100元錢,夠嗎?”這個教學內容時,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樣估算的,而老師也沒有做出適當的引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對算式59+36進行估算就可以解決(不必算出精確的得數)。估算時,必須把59和36估得大一些,59接近60,36接近40,合起來接近100,所以媽媽付100元夠了。所以,老師要充分挖掘並利用好有關估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小班美術課程《我的衣服》教學反思 篇9

這一節是設計製作課,旨在培養學生利用各種紙張設計、製作花衣服,製作中體會有秩序的美,從中體驗自己設計、造型的樂趣。

講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思路,並和學生一起準備了各種彩色紙、剪刀和膠水等工具。爲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製作興趣,我設計先從我的服裝引入,一句“老師今天漂亮嗎?”吸引學生對漂亮的衣服產生興趣。然後我又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喜歡那些漂亮的花衣服,爲什麼喜歡。在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中,我總結出服裝可以從種類、式樣、裝飾、顏色、材料等幾方面進行區分、設計。當學生們都躍躍欲試的想親手製作時,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設計製作花衣服?”接下來,同學們邊總結,我邊演示製作。爲了體現尊重學生,我還特意設計了讓學生出主意設計,我來動手製作的環節。課堂上,在服裝的款式選擇上,一個男生提出想設計背心,於是我動手剪了一件背心。接下來要給服裝進行裝飾,有的學生提出要裝飾一個足球。在裝飾時我故意繼續選擇同顏色的紙,同學們立刻發現顏色搭配上有問題,從而提醒學生在顏色的選擇上要注意區分、合理搭配。由於足球製作很複雜,爲了節省時間於是我利用快捷方式剪了一個圓形代替足球,但是我發現這樣就影響了示範的視覺效果,服裝看起來並不美觀。

課後我反思製作演示環節,雖然我特意設計了讓學生出主意設計,我來動手製作的方法解決教學難點,但是由於時間的限制,卻不能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於是我想到,不如課下事先剪好各種裝飾的圖案,然後根據需要課上再進行粘貼。最後當我在第二個班教學時,發現這樣改進的效果很好,同學們也打開了思路紛紛製作出了好看的花衣服。我意識到原來設計教學方法時,不光要有好的想法、思路,還要根據實際需要去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