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生物課教學的同時,還教授七年級(23)(24)兩個班的生物課。對於這兩個班學生的活潑程度,我早有耳聞。面對着天真活潑的面孔,我一直琢磨着如何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的愛好。上了幾堂課後,我逐漸發現這兩個班同學的知識面比較廣,他們瞭解的生活知識也比較多,他們很願意積極思考生活中的問題。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總結了講授七年級生物課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1)生動活潑的導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課的要害。只有成功地將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引入到課堂,才能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因此,每堂生物課我都要精心預備生活小常識,科技小故事或精美的生物圖片,來引導學生積極地進入課堂。

(2)在講課時,一定要把課本上的語言轉化成通俗的生活語言,這樣同學們會感覺到生物課教學就是一位大哥哥在和他們平等地交流生活中的生物常識。

(3)豐富的肢體語言完全可以豐富七年級生物教學的課堂,讓學生們不會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表演,提高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生物課的講授不要離開七年級學生的生活,以他們感愛好問題和生活常識設疑同時配以圖像動畫,讓他們在生物課上學到生活常識,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同時可以擴展他們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生活主人翁意識。

(5)七年級生物課教學一定要突出強調重點。由於年齡的原因,七年級學生學習主動性尚未完全建立,作爲老師一定要幫助他們找到學習重點難點並督促他們理解把握。

本人在教學上是一位新手,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本人願虛心接受。<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2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爲,“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爲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着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着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着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啓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爲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三,總結——化零爲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爲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3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

國中生物新教材學生課堂實驗共37個,這充分體現了生物教學大綱指出的“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努力創造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責任。自己經過三年的國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七年級、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爲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爲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症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2、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範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範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範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釐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範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範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着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象。用完顯微鏡擦乾淨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製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瞭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後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製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後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3、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範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爲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一定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後,按步驟規範操作解剖,將觀察後的器官,系統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並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我在下一節課前5分鐘小測驗,結果181名學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餘在80分以上。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4、對教材要求掌握、難度大的實驗進行考查。

我在班上進行了實驗考查,如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探究種子成分,鯽魚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後,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這個實驗既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又考查了臨時裝片的製作,也考查了對細胞結構的認識,爲後面的生物實驗打下基礎。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4

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

(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臺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爲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5

這周講的是《流動的組織——血液》。學生對血液有一定的瞭解,但對於血液的組成成分的瞭解比較欠缺。學習這節不僅要了解血液的組成和功能等知識,還要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這節課安排了三處小組合作學習。第一處是利用課本的“資料分析”,教師先給予學生引導,然後學生組成四人小組,根據課本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後發言交流。

第二處是介紹血細胞,教師先以“紅細胞”爲例,從“形狀、特點、功能”三個方面來分析,給學生做示範,然後要求學生參照教師的分析方法,以小組爲單位,通過觀察課本的圖片,閱讀分析課文的信息來掌握白細胞和血小板相應的知識點,並完成表格,課上交流。

第三處是在學完整節的內容後,讓學生來當“小醫生”,以小組爲單位分析“血常規化驗單”。

通過這三個環節的合作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點,而且對能力也有一定的培養。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新舊知識和經驗相互作用,進而引發認知結構的重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構建生物學概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爲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例如,增設了心臟的位置、形態、方位的區分;引導學生設計實施了“水灌流心臟的實驗”;補充了算一算心臟在工作過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張期和收縮期的時間等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了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願望。教師在本節課中恰當地將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進行整合,多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攻破重點和難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觀察、傾聽和交流中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融洽。

七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7

“學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節的教學中,我無時無刻不體會到這一點。經過我們多年的教育、媒體輿論多年的宣傳,再加上北京學生關心大事的傳統,學生在環保教育中投入的熱情是很讓人鼓舞的。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談,講出很多環境保護的故事和措施來。這使得課堂的討論很活躍。

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學生缺乏精確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問題的分析往往只憑借感覺。這使得調查報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說明問題。更有一些同學是由於懶惰,所以完全憑藉猜測拼湊的報告。這就需要教師審查小組的調查提綱,幫助小組完善提綱,還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小組分工合理落實。

第二,只會坐而言,不願起而行。有的同學在訂立環保公約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卻缺乏行動。建議課任教師應該聯繫班主任,在班級訂立環保公約應該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時間應該組織自我評價和集體評議。這是培養學生品德的一個好機會,所有的教師都有責任。

第三,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轉變人們的思想是環保的關鍵。爲了使環境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需要爭取學校的支持。一來要形成全校的宣傳輿論,二來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如環保共約宣傳欄),三來應該將環保工作和優秀集體、優秀個人的評選結合起來,四來可以爲學生創造參與環保行動的機會。

環境保護是百年大計,任何一個真正關心國家、社會前途命運勝過關心自己的人必然關心環境問題。一個真誠的教師可以感染無數學生。讓我們滿懷熱情,講好這一課,影響更多的人,這是我們教師能爲環保事業貢獻的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