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如何複習新增考點

一、物理考綱略有變化

物理如何複習新增考點

變化之1:考試目標有微調

新考綱將原來具體的能力目標考查“5.科學探究能力”刪去,簡併爲“1.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2.物理思維能力”、“3.物理實驗能力”、“4.綜合應用能力”。但仍把“能發現問題,對存在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納入“綜合應用能力”考查範圍。真正刪去的是“能對給出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實驗的或理論的探究”。因爲這層考查要求已經反映在物理實驗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中了。

變化之2:考試細節增加

首先,增加了“物理學科各部分考試行爲目標在試卷中所佔的分值的比例”。即:物理學科大學聯考試卷中各部分行爲目標所佔分值的比例,根據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物理學科的學習要求制定。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約佔25%;物理思維能力約佔35%;物理實驗能力約佔20%;綜合應用能力約佔20%。初步量化了四種能力考查目標,從中可以反映出中檔思維能力問題佔比大,應該是複習的重點。

其次,試卷的格局有變化,考點有增加。增加了課程標準中拓展Ⅱ部分的動量、動量守恆定律;用DIS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學生實驗)B;人造地球衛星C。並以填空題型選做的方式出現,供考生先做,需要投入適當的時間和精力認真複習。

二、如何複習新增考點

1、一視同仁新增考點

與“人造地球衛星”知識點相比,動量、動量守恆定律確實是教學的難點,這方面試題歷來使考生感到頭痛的。所以,部分考生就乾脆放棄動量的複習,一味地盡做些與人造地球衛星相關的問題。這種彼此厚薄、抑揚不均的複習是不妥的。大學聯考中逐漸增加選修知識的內容,目的是提高廣大高中生綜合知識素質。如果我們總是以考什麼教什麼做什麼,或者棄難求易的功利心態來權衡複習,最終導致應該理解的知識體系暫缺不全,認識問題膚淺不深入,分析問題思維單一不活躍。更可怕的是缺乏知難而上攻堅的精神。

其實,就考綱規定的知識點學習水平,“動量、動量守恆定律”考查屬“B”級,只是“理解”(對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而“人造地球衛星”考查屬“C”級,要求“掌握”(對知識有較深入的認識)。

其次,這兩個知識點都有廣泛的實際應用,特別是尖端高科技領域。譬如,探究放射性元素衰變、核反應中生成新核,它們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要應用到動量知識。模擬太陽核聚變的強子相互撞擊、嫦娥探測器的點火變軌等都涉及到動量、動量守恆定律的知識。至於“人造地球衛星”應用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三定律等,聯繫人類對太空的探究。

再者,這兩考點首次在大學聯考試題中出現,而且是以填空題型出現。所以,題目文字描述不會很長,理解題意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兩者會以均等的能力要求設計試題的,我們沒有必要患得患失怕這怕那,應該一視同仁複習好這兩新增考點,不必“避重就輕”。

2、重視基礎控制難度

面對新增的兩個考點,複習時本着重視基礎,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注意聯繫,與相關考點知識有機融合。瞭解應用,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嚴格把握與控制複習的難度,把基礎問題弄清楚,中檔問題搞明白,沒有必要解答那些難題。

對於動量、動量守恆定律的複習,主要知道什麼是動量,它的矢量性。辨析一直線上的撞擊反彈物體的動量變化;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物體的動量變化及其動量變化的快慢。能將接觸過的F-t圖,由過去的牛頓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分析,變爲直接用動量定理思考。正確書寫動量守恆定律,理解其適用條件,解決一直線上相互作用物體系統的動量守恆定律問題。當然,還可適當聯繫動能、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研究簡單的綜合問題。

對於人造地球衛星的複習。關鍵要了解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定律一般能解決的問題。譬如:人造衛星的軌道半徑、線速度、角速度、週期、向心加速度;靈活應用黃金代換式;能區分人造地球衛星與地球赤道上物體的運動不同;區分人造近地衛星、人造地球衛星、人造地球同步衛星;能用能量觀點分析衛星的變軌問題;掌握研究天體運行問題的思維——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注意聯繫航天科技研究新信息,在審題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題設條件,認真解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