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濛濛讀後感

煙雨濛濛讀後感1

故事一開始註定以悲劇收場!

煙雨濛濛讀後感

當第一章的結尾陸依萍說要報復那陸寓裏的所有人時,故事的矛盾就得以展開了。由此,小說可以說完全抓住了讀者的興趣,不忍釋手。

僅僅半年的時間,陸寓裏的人就發生了在人生境遇上很大的變化。陸振華過早地結束了他的晚年;陸依萍所痛恨的雪姨鋃鐺入獄;如萍自殺;夢萍失身;爾傑被送往孤兒院;女傭阿蘭被迫回家。陸依萍與何書桓也因爲這些而不得不分離,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當陸依萍開始以報復爲目的“戀愛”時,悲劇就一步一步的展開了,雖然說後來是真正愛上了何書桓。搶如萍的男朋友;見夢萍被欺負而幸災樂禍所導致的夢萍被人奸;意外見到雪琴與姘夫見面所引起的陸寓矛盾的爆發。如萍自殺,陸振華病倒離世。原本人丁興旺的家庭瞬間土崩瓦解。

陸依萍與何書桓的愛情,一開始就是一個錯。他們的感情,夾雜在世俗的仇恨與嫉妒中,從開始就註定不可能善終。就如陸依萍所說的:“假如世界上沒有仇恨,沒有雪姨和如萍,我們再重新認識,重新戀愛多好!”但一切已無法挽回了,如萍是他們之間永遠無法避開的障礙。這場愛情,即使爲小說增添了一些暖色調,但仍抵不過小說強大的黑色。

陸振華爲了一個女子而開始血腥的殘殺,瘋狂的掠奪與他初戀情人鄧萍萍相似的女人。從這裏開始,與他有關的人,完全扭曲了。無論是陸依萍她媽還是王雪琴,抑或是後來的小妾情人,都不過是她的替代品。他爲了情,努力成爲了擁有權、錢的人。然而,也是爲了情,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煙雨濛濛》,算來算是一部以情爲始的小說。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是陸母說的話有道理。“你今日種下的種子是瓜呢?還是豆呢?你希望將來收穫什麼?”陸依萍一開始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最終也得到了懊惱,悔恨,失望。陸寓的人四分五裂,兩情相悅的何書桓也因此分手告別,爸爸撒手人寰自己卻還有想要訴說的話……

陸母一段話說得不錯:“你想,你父親一生,有多少個女人!他對任何一個女人忠實過嗎?那麼,爲什麼他的女人就該對他忠實呢?這個社會不責備不忠的男人,卻責備不忠的女人,這是不公平的!”也許,一開始的錯,早在陸振華強娶女人的時候就種下了。這本書的故事,不過是他所做錯事的另一種解讀。不義之財,終歸散去。

煙雨濛濛讀後感2

《煙雨濛濛》這本小說我品讀了大半個月,這本書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感細膩,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洞察的十分透徹,算是心靈描寫類小說的最佳模板了。

本書主要講了1931年東北淪陷之後,東北的一個將軍的家庭從東北逃亡到上海生活的經歷,在國難當頭時期,還有這樣異同平常的情感世界,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每個人都自己的鮮明的性格特徵,如陸依萍的辣、陸如萍的柔、王雪琴的尖酸、何書桓的真摯……都映在了每個讀者的心裏,除了鮮明的性格,還有的特色便是其中的語言,各種形象的比喻、幽默、前後情節的串聯讓故事顯得更加生動,更加鮮活,耐人尋味,引人入勝,好像每個章節,每個片段都是那麼令人期待。

當然再好的作品都有自身的瑕疵,其實也算不上是瑕疵,可以用人們評論英國17世界的著名劇作家的作品《哈姆雷特》“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願意昂,我眼中的《煙雨濛濛》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整個故事的敘述的動力不好 ,我總結了一下有三點:一是瘋子李可雲,二是如萍和依萍爲書桓的爭奪,三是王雪琴的外遇,好像在被瓊瑤的華麗辭藻充斥頭腦的讀者們並不會更多的從整體來把握故事,但是一旦分析了,也許對故事的線路產生了質疑,因爲線索有點可笑。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觀點,其他的沒有什麼,算是情感類描寫小說的上上品,除了敘述故事的動力讓我覺得偏頗,其他都可以說得上市完美。

除了語言上的華麗和煽情可以讓我去借鑑之外,還有點知識性的東西是應該掌握的,少數民族的跳舞方式……

煙雨濛濛讀後感3

我用了一個晚上幾個小時的時間,一股作氣看完了瓊瑤的小說《煙雨濛濛》。(其實到晚上十一點熄燈了我還沒有看完,就跑到衛生間去看,後來軒仔進來的時候把她嚇了一跳,呵呵可憐的軒仔呀~~~不過在此聲明我不是有意的哈……)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部小說就是電視連續劇《情深深雨濛濛》的原版。而在這之前我一直對瓊瑤的文字小說不感興趣,我是覺得電視劇看多了,都沒慾望想去看文字版小說了,反正看來看去劇情不還是那樣子的嘛……但是,前幾個星期在圖書館找書看的時候,偶然瞟到了瓊瑤的這部小說《煙雨濛濛》,然後懷着揣摩之心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翻了幾下,便突然對其起了興趣。我想許是《煙雨濛濛》與《情深深雨濛濛》的不同之處讓我好奇吧,當時我還實在是想領略一下瓊瑤的小說。我看了前言,這是瓊瑤自己對這兩部作品的感想,她說也有人向她提議將《情深深雨濛濛》也寫成文字,以“瓊瑤的小說”出版,可是瓊瑤她並沒有這樣做,她保持了《煙雨濛濛》的原狀,雖然她自己說這部作品還有很多缺點,但是她仍然偏愛它,也不忍心讓《情深深雨濛濛》了代替它。

看完《煙雨濛濛》,我着實覺得瓊瑤是智慧的,說實在話,《煙雨濛濛》比《情深深雨濛濛》要來的簡單的多,裏面沒有杜飛,也沒有可雲、李副官、玉真等,方瑜和爾豪也沒有發展過戀情,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如萍在《煙雨濛濛》裏是個天真善良但懦弱、毫無主見的女子,這與《情深深雨濛濛》裏的如萍是完全不一樣的,那裏面的如萍是大學一年級學生,快樂、明朗,也走在時代的前端,正由於這樣,那裏面的如萍帶給依萍的威脅才更有力量。

於我而言,我現在是更喜歡《煙雨濛濛》的,理由是文字打動了我還是劇情更符合現實還真不太確定,也許各摻一半吧,但是這也並不重要,因爲我想談的是《煙雨濛濛》,而不是兩者的比較。

《煙雨濛濛》裏的依萍是第一人稱,很顯然是無庸置疑的主角。她的“傲骨”是她生命中最顯著的特色,正如裏面如萍所說:“我喜歡依萍,我喜歡她的勇敢,在爸爸的辮子面前,依萍面不改色,這是我所羨慕的。”當“傲骨”的依萍遇上“正直”的書桓,他們相愛,而且很愛很愛,可與此同時他們又相互“自我折磨”,我看出了那是用血淚鑄造的愛情,其中有他們各自的固執、倔強,他們屢次爭吵但又無法將對方從心底抹除,在很多方面,他們倆很像。也許很像了就會帶來痛苦,不管有着多麼深的感情。

在《煙雨濛濛》裏,我見證了依萍和書桓相知、相愛的過程,瓊瑤把依萍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中我知道她對“那邊”的仇恨有多深,我知道她對她的“爸爸”有着怎樣又恨又愛的感情,也許是這一份仇恨擋住了她的一部分善良,可是在塵世中人們誰又能真正做到四大皆空呢……在《煙雨濛濛》裏,方瑜進了教堂做了修女,但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說她就是看破一切了。記得她之前跟依萍說過:把世間的任何東西都看作一個糖,如果有人跟你來爭這顆糖,你應該怎麼辦?爲了這顆糖去爭破腦袋的只是小孩子的行爲,作爲成人,則不會去在乎一顆糖。所以做到了如此,也就沒有什麼事能夠影響你平靜的生活了。我知道方瑜是在努力做一個成人,努力去將任何一個事物都化作一顆糖,所以我想她選擇去做修女,也是爲了給自己一個平臺去實現自己平靜的生活。然而我知道依萍不會,對她而言,在遇到何書桓之前,牽動她思想的便是一件事——報復,她不會忘了這個“深仇大恨”,而且永遠不會。遇到何書桓之後,她就成爲了一個矛盾體,一個交雜着愛與恨的矛盾體。當然,她不曾放棄過報復,也許在最初的時候她的確想過何書桓應該就是最好的報復工具,但是這裏我由衷地覺得女人往往不會永遠理性地對待愛情,換句話說,在愛情面前,女性永遠會是比較感性的,其情感不受個人限制,就算是像依萍這樣自尊、驕傲的女子,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不也最終會放下傲骨了麼。許是因爲上天的考驗,她和書桓之間,橫有多條坎坷。看到他們愛的那麼用力,那麼深刻又那麼痛苦,我有不忍我有憐憫但我也能予以理解,而另一方面我又有點羨慕(這種欲死欲活刻骨銘心的愛情不容易滴)。

是的,羨慕他們彼此對愛情的執着,也感動於他們彼此的堅貞。我看到依萍生病發燒的那一段的時候,我感覺自己還是被感動了,依萍聽到書桓與如萍訂婚的消息時的那種茫然與崩潰,以及書桓那一晚的跟蹤與保護,我們能夠感覺出來這兩人對彼此深深的愛和恨。說實話在瓊瑤的筆下,何書桓是一個好男人,像這樣人品好家境好學問好的男人,即使在當代我想也是屈指可數的了,更何況他還是個癡情男兒(在此默默地感嘆好男兒難尋吶~~)其實瓊瑤說的沒錯,依萍和書桓在面對這一份感情的時候總是“自我折磨”,依萍的驕傲和她對“那邊”不可磨滅的恨,是書桓所難以知曉的;而書桓的“好”、“正直”、“善良”,一方面給了依萍安慰和依靠,另一方面又在無形之中給了依萍壓力。因爲依萍是通過“那邊”才認識的書桓,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她是搶了如萍的“如意郎君”、雪姨的“乘龍快婿”,雖說是自由戀愛,兩情相悅,但是如萍還是還是一道無形的牆,時有時無地橫在這兩人中間,特別是在如萍自殺之後,這道牆變得堅硬起來,最終使得兩人相愛卻不得不分離。

結尾:書桓申請了全年獎學金,預備赴英國求學深造。在離開那一天的前一晚,細雨綿綿,書桓獨自一人來到依萍家門前的那盞街燈下,就這樣站着……不知站了有多久,直到依萍出現在門口,“依萍,你爲什麼要出來”“你在叫我,不是麼”“是的',我叫了你,但是你怎麼會聽見”“爲什麼我不能把她的影子擺脫開,依萍,祝福你”……但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該走的還是得走,因此最後,書桓還是走了,遠赴英國。臨行的那一天,依萍去了機場,遠遠地默默的送他,目送她的愛人與親人們告別,目送她的愛人走進入口,目送飛機起飛……可是不論怎樣,太陽總是會升會落,月亮也是會圓會缺,依萍能做的也不過是收起眼淚和心裏的痛與不捨,回頭返家,繼續她自己該有的生活。

小說的最後,依萍收到了書桓寄來的郵件,上面是歪斜的筆跡:“……依萍,我們都有着人類最基本的劣根性,或者,我們並不是犯了大過失,只是命運弄人……你說的對,時間或許可治癒一些傷口,若干年後,我們可能會從這不快的記憶裏解脫出來,那時候,希望老天再有所安排——使一切都能公平而合理……”

這個結局很模糊,也許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我們有了期望的空間吧,期待的便是那個公平而合理的安排。

煙雨濛濛讀後感4

由瓊瑤編寫的情感小說《煙雨濛濛》讓我品讀了半個多月,此書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感細膩,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洞察的十分透徹,算是心靈描寫類小說的最佳模板了。

本書主要講了1931年東北淪陷之後,東北的一個將軍的家庭從東北逃亡到上海生活的經歷,在國難當頭時期,還有這樣異同平常的情感世界,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每個人都自己的鮮明的性格特徵,如陸依萍的辣、陸如萍的柔、王雪琴的尖酸、何書桓的真摯……都映在了每個讀者的心裏,除了鮮明的性格,還有的特色便是其中的語言,各種形象的比喻、幽默、前後情節的串聯讓故事顯得更加生動,更加鮮活,耐人尋味,引人入勝,好像每個章節,每個片段都是那麼令人期待。

當然再好的作品都有自身的瑕疵,其實也算不上是瑕疵,可以用人們評論英國17世界的著名劇作家的作品《哈姆雷特》“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願意昂,我眼中的《煙雨濛濛》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整個故事的敘述的動力不好 ,我總結了一下有三點:一是瘋子李可雲,二是如萍和依萍爲書桓的爭奪,三是王雪琴的外遇,好像在被瓊瑤的華麗辭藻充斥頭腦的讀者們並不會更多的從整體來把握故事,但是一旦分析了,也許對故事的線路產生了質疑,因爲線索有點可笑。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觀點,其他的沒有什麼,算是情感類描寫小說的上上品,除了敘述故事的動力讓我覺得偏頗,其他都可以說得上市完美。

除了語言上的華麗和煽情可以讓我去借鑑之外,還有點知識性的東西是應該掌握的,少數民族的跳舞方式……

看到這麼豐富情感的小說,不禁有看看作者本人是什麼樣的人的衝動。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查看了瓊瑤的簡歷,瓊瑤,原名陳喆,1938年生於四川 ,祖籍是湖南人,152釐米的身高,書香門第 ,除了《煙雨濛濛》還有很多精彩的作品,像《還珠格格》、《在水一方》、《梅花三弄》、《一簾幽夢》都是膾炙人口的。

喜歡瓊瑤,支持瓊瑤,可我作爲一個男人,情感細膩得太娘也不好 ,哼 ,矛盾啊,矛盾中生存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