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點:新經濟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歷史知識點:新經濟政策

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餘糧歸個人所有,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允許外資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恢復商品貨幣關係進行調節生產的.作用。

新經濟政策呈現出的特點:

1.適應過度時期多種經濟成分的特點,允許資本主義的某種存在和發展;

2.通過發展生產力,逐步擴大和增強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的領導作用;

3.通過國家資本主義來利用、限制和改造資本主義成分;

4.通過合作制引導農民走向社會主義道路

5.採用市場形式來實行國家經濟計劃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的對比:

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1.背景原因:

1920年底,蘇俄粉碎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轉入和平建設後,遇到新的經濟困難和危機,列寧從實際出發,放棄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認爲必須實行新經濟政策。

2.時間:

1921年開始。

3.內容:

農業方面:用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農民交稅後可自由處理自己的糧食。工業方面: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某些中小企業。商業方面:取消實物配給制,恢復商品買賣。

新經濟政策的影響: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2.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裏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爲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3.它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4.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1.破壞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產值下降;

2.戰時共產主義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俄國經濟危機嚴重;

3.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適應,證明戰時共產主義是一次不成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