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反思5篇範文

教學反思1

化學教學反思5篇範文

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教學的生命在於探究,科學探究作爲“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這是“授人以魚”,而我們新型的教師應該是帶着學生走向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做到“授人以漁”。那麼在化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求知的慾望。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動力的,其次,要精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這樣,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全過程,使知識和能力成爲學生自己思考的果實,這也是課程改革所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再次,重視化學實驗,搭建探究平臺,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研究得出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這樣的教育更有說服力,也更加牢固。比如在講解氫氧化鋁性質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對氫氧化鋁的性質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氫氧化鋁的兩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索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2

加強人文教育,增加化學教學的文化底蘊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但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它自己的背景,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而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也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認識習慣,因此要想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具有持久性,我們在進行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人文教育,增加化學教學的文化底蘊。比如在講解化學中碰到的“煙霧”問題討論的時候,就可以列舉一些古代詩詞作爲討論的對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討論詩詞中的“煙”是不是化學意義上真正的“煙”,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真正學懂了知識,何樂而不爲?

教學反思3

教學中要滲透安全教育、環境教育,教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相結合

近年來,隨着生產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一些化學安全問題、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新教材體現在化學教育中不只重視科學知識的教育,更加重視科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爲宗旨,符合STS教育理念。所謂STS教育,是科學(Sic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教育的簡稱,是以科學、技術、社會關係爲重心而組織的教學模式。雖然教材只是以綱要的形式編寫了安全和環保問題,但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在實際授課中對這些內容加以展開,如一些常用危險化學品,包括爆炸品、易燃物、強氧化劑、劇毒品、腐蝕品,除了讓學生能夠識別和了解這些危險品外,更要教會學生碰到這些危險時的處理方法,防患於未然。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新科技、新技術、新成果的同時還應當提醒同學們注意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學生節水節電、節約糧食、少扔垃圾、廢品回收、使用綠色商品等。鼓勵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保護自己的家園。

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品質高尚,學識全面,手腦協調,文體兼得的人。試想,若我國公民的化學素質有了一個質的飛越,安全隱患何患之有?化工生產帶來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哪裏還有容身之處?

教學反思4

教學中要精選例題、習題,優化習題教學,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知識的學習是爲了應用,而最直接的應用就是解題,只要大學聯考指揮棒還在,就必須培養、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到精選例題、習題,優化習題教學,培養學生解題能力。首先,要結合舊習題,與新教材進行整合,拓展新題型。新教材的習題更注重與生活、科技、社會的聯繫。爲此,我們要多研究新教材中的課後習題,分析其命題目的、命題特點、題目難度等,然後整合舊教材中的有關習題,編寫新教材題型的變式練習。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的設計習題。習題的設計應從課程標準和學生兩方面實際出發,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其有針對性。首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特徵和知識水平,既不拔高,又不降低,設計不當就可能會影響學生情緒,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習題講解要注重過程分析,注重方法的培養和規律的總結。講解時,要講活講透,不要就題論題,要注意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的訓練。一題多解的靈活,是學生思維的發散源,可以訓練學生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多層次的認識問題,多種方法處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流暢性。多題一解的歸類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整體性、有序性、綜合性。

教學反思5

如何在教學中處理好傳統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理念的關係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爲什麼”、也不知道要問“爲什麼”的麻木習慣。《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