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

我國數學教學長期以來由於偏重於“重教輕學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遠離現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嚴重阻礙了學生應用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理論與實際的剝離,扼殺了數學學科本來的勃勃生機,針對這種實際情況,《新課程標準》在很好地保留了傳統數學教育的長處的同時有效地吸收了西方數學教育的優點,將東西方數學教育的優點進行了有機融洽。因此,筆者認爲:引導好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高中數學,是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重中之重。

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

一、在親身的實踐體驗中形成數學觀念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由於問題對於主體的障礙性,這就要求主體要創造性地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就數學教育而言,問題解決就是主體創造性地應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是學習者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性地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可以使主體在親自實踐的活動中及實際的情境中構造數學,而不是機械地去複述數學

這樣也就有利於主體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主動構建自己的數學觀念,問題的解決過程除了強調主體的自主探究的實踐活動外,還要提倡學習者之間的合作、討論與研究,由於學習者個體的差異,解題策略的確立和執行往往有很大出入,如果將學習者的學習置於一個相互合作的互動的實踐環境中,一方面在形成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時,往往能在合作過程中產生打破思維定勢的創造性想法,這對學生思維能力全面深入地發展和優化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極爲有易的,這也是符合個體實踐活動的社會實情。因此,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實際上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習者主體的自主探究,推理論證及使用交流等形式促進學習者的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形成,數學觀念的構建的一個能動的豐富的實踐活動,這個過程不應只是簡單傳授,而是包含學生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這裏強調的是問題解決不僅僅侷限於解答問題,而是一種全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因此在問題解決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創設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採用各種實踐活動方式探求問題解決,新課程理念中的“過程”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在實際應用中逐步樹立牢固的數學應用意識

學習數學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在日常實踐活動中的作用,應儘量縮短數學與人、自然的距離,數學只有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情況下才是有用的——“要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思想的具體的體現,要讓學生的數學付諸於實踐,讓他們感受到時時有數學,處處有數學,數學科學才能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這裏強調的是要着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隨着時代的發展,數學的價值日益體現出來,老師在數學中,只有很好地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才能最終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應當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當學生乘出租車時,他能意識到車費與行駛路段之間具有函數關係;②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③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看下面的一個具體問題——這是一個關於某城市公交大巴士車門高度的設計問題:“某城市人的身高服從正態分佈N(μ,δ2),根據城市相關的統計資料,你可以得到人的身高的μ和δ2。現要求設計大巴士車門的高度,要求:(1)人上下車要低頭的相關率不超過0。5%;(2)經濟實惠,請你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擬實一下車門高度,設計最佳方案。”

這是一個研究性課題,教師可把學生分組,同時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充分的討論,同時可把任務分解成幾個部分①調查材料成本價格:②統計該城市人的身高的相關數據:③擬定最佳方案:這裏一方面關於身高數據的統計是一種挑戰性的任務,不太可能個統計,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數學中統計學的相應知識指導進行,另一方面進行市場調查,從課堂到實踐,需要查閱大量有關市場的資料,找出實際背景中的數學知識,並靈活運用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方案設計。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自己查閱各種資料、收集信息、處理數據、數學建模、合作討論研究等多種實踐活動方式主動學習,學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的數學學習,對學生和各種數學能力及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義,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及在這種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合作精神是具體的一切課堂教學的產生效果是無法比擬的,只有讓學生不斷地從數學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嚐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無窮熱情,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

知識不是客觀的東西,而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的暫定性的解釋、假設。知識的意義是無法通過直接傳遞而實現的。學習一個知識重要的不是知道了,而是感覺到了,知識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無法傳遞的,只有通過自己實踐、探究、體驗、評價與反思才能建構起來,學習不能被控制,不能被指揮,教學不是傳遞東西,而是創設理想的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理想環境的創設離不開學生熟悉的現實世界,知識的構建離不開學習者主體的自主的豐富多彩的具體實踐活動。“教師不是一隻水桶,而是一個支架”,在樓房建起來的時候,支架就要被拆除,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過程必然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地評價與反思而逐步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