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國小》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馬背國小》教學設計

這是一首淺顯而又向上的兒童詩,全詩描寫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牧民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牧區的孩子從小是在“高大魁梧的伊犁馬”的馬背上,伴着優美的“冬不拉”旋律成長起來的。

這首詩的前三節描寫的是牧民的現實生活,馬背上出生、餵奶、練跑、唱歌……這些都是哈薩克人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說明了“馬”對於哈薩克人的重要性。第四、五小節是詩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牛羊像星星在身邊閃光,牧草像綠雲在腳下翻波濤”向我們描繪了牛羊成羣,牧草鮮美的草原景象。“機器人爲我們擠奶接羔”,“剪毛機吐出來五彩的羊毛”向我們呈現出牧民實現現代化以後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六、七小節由“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引起,說明詩中想象的一切即將變成現實,因爲牧區的老師“騎馬來了”,她帶來了知識,她將把草原的兒女領進知識的大門,牧區兒女從小掌握了科學文化本領,牧區的將來有了新一代的建設者必將變得越來越美好。

  要點提示

1.現代詩表達的情感一般都比較強烈,本課選的這首詩也不例外,教學中應重視讀中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2.現代詩行文比較活潑,但也有韻腳,指導朗讀時應注意讀中體會,培養語感。

3.詩中許多優美的段落、語句,在引導學生自主的選擇某一小節體會讀後,應鼓勵學生積累下來,可以背,也可以抄寫。

  教學建議

1.教學這首兒歌時,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上,朗讀是最直接的語文實踐活動,好文不厭百回讀。”可以採用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牧區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來。並且鼓勵學生邊讀邊想象兒歌所描繪的畫面,這樣更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陶冶美的情感。

2.對於學生個別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稍加說明,但不要過多的.解釋,如: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

3.課前可佈置學生查閱有關草原牧民生活的資料,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找一些關於牧民生活、草原景象的錄像,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對牧民的生活有形象的感知。

  暢所欲言

這一活動應該先是組織學生蒐集帶“馬”字的成語和成語故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課外積累的興趣。然後,課堂上再組織學生當堂交流,交流中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帶“馬”字的成語參考:馬到成功、馬首是瞻、馬失前蹄、馬不停蹄、馬馬虎虎、一馬當先、一馬平川、萬馬奔騰、老馬識途、走馬觀花、快馬加鞭、金戈鐵馬、汗馬功勞、人仰馬翻、厲兵秣馬、駟馬難追、當牛做馬、千軍萬馬、人歡馬叫、人困馬乏、害羣之馬、牛頭馬面、車水馬龍、犬馬之勞、聲色犬馬、指鹿爲馬、寶馬良駒、心猿意馬、騎馬找馬、青梅竹馬、信馬由繮、策馬揚鞭、兵強馬壯、馬瘦毛長、戎馬倥傯、馬放南山、肥馬輕裘、萬馬齊喑、牆頭馬上、牛高馬大、鞍前馬後、招兵買馬、伯樂相馬、鞍馬勞頓、蛛絲馬跡、非驢非馬、懸崖勒馬、單槍匹馬、馬前潑水、走馬上任、盤馬彎弓、塞翁失馬、木牛流馬、脫繮之馬、呼牛作馬、天馬行空、率馬以驥、兵荒馬亂、盲人瞎馬

  初顯身手

查找關於馬的繪畫、攝影、郵票、雕塑和音樂等藝術品的活動在學習了《天馬》一文後即可組織,這是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對孩子的鑑賞水平和綜合素養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在交流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筆下生花

本單元的習作的內容是自由作文,爲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學生才能充分展開想象,寫出真實的思想和經歷,自主表達出單元的主題。習作指導過程中,可以多回憶前面學過的文章,從中受到啓示,打開學生思路。

習作後,老師的講評課可以引導學生互評,悟出寫評語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金鑰匙

金鑰匙的內容不宜單獨出現,可以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注意滲透傾聽中要注意的問題,滲透性地進行傾聽習慣的培養,不要急於求成,破壞了孩子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