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醫觀後感

記述一個有仁愛和高超醫術的醫生本,他是有色人種,但是他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他的這一切來自童年,他有一個堅強的媽媽。媽媽是個靠着上帝的愛和智慧,撫育他們兄弟兩成長,度過艱難的單親家庭的時光。媽媽有耐心,有毅力,有愛心有智慧,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勵似乎很笨的本,讓本從自卑歧視裏逐漸找到自信,學習成績從零到最優,一路上升。

妙手仁醫觀後感

不幸的單親家庭,有不幸的艱難時光,但是有神的愛和智慧的帶引,他們心智健康成長。本小時候在教會聽道時聽到的故事,一個醫生被強盜追趕,最危險時刻卻被小小的老鼠解救,本從此有了當醫生的夢想,這個夢想也同樣經過了考驗,依然是在上帝的奇妙作爲和媽媽的鼓勵下最終實現了。

他的童年有不幸,被人欺負,有衝動,闖禍,但是他有一個好媽媽,有上帝,他犯錯之後有悔過,所以他多一些磨難不公平的童年,並沒有讓他失去愛心。成年做了醫生依然要面對歧視,但他靠着每天的禱告交託得力,他能坦然面對社會的不公平待遇,用責任心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讚譽。

上帝,是這個不幸家庭的福音,因了上帝,本,沒有被拋棄;這個家沒有可依靠的,是社會的弱勢羣體,如果沒有上帝的奇妙作爲,這個不幸的家會被社會淹沒沉淪,更別談本後來對社會的卓越成就,奉獻回潰故事中的幾個很可怕的手術,只有他可以完成。上帝的拯救和慈愛大能的手,一直在托起這個家庭,本醫生又爲社會帶來福音。感謝感恩我們的上帝吧!

《妙手仁醫,本·卡森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本·卡森,這個比奧巴馬還要黑的黑人,也是一位隨時隨地把榮耀歸給上帝的傳福音的基-督徒的故事。那個昔日單親黑人家庭的苦孩子、學校裏的差生,今天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腦外科專家、2008年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千千萬萬美國青少年的榜樣…

這部經典的電影,使我在這短短一個多小時裏,受益匪淺。

本·卡森,是一個天才的神經外科醫生,從貧民升任爲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少兒神經外科負責人。他接受各種挑戰,以挽救孩子的生活。本片講述了他的謙虛和誠實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愛情故事……

這部電影直接把卡森的一生在熒屏上展現出來,似乎並不恢宏、也沒有高調,卻非常激勵心志、感人肺腑。

電影中的卡媽媽自己不但大字認不了一籮筐、而且深受抑鬱症病魔的折磨,但她堅持,也一定要她的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比奧巴馬早了幾十年,卡媽媽的口頭禪就是“Yes you can”(“是的,你能”)——“別人能做的,你也能做,只是你能比別人做的'更好”。是她用幫人打掃清潔掙來的錢供兩個孩子上學;是她關掉兒子在看的電視,叫他們去圖書館借書;是她在去醫院住院之前,還要求兒子在她回來前把乘法九九表背下來——如果沒有對上帝的信仰,這位被丈夫欺騙、傷害和拋棄的黑人女子也許早就放棄人生自殺了。

同樣因爲對上帝的信仰,卡森把他生命中美好的事情都歸功於上帝,完全沒有矯揉造作的成分。因爲他能夠“化人生阻力爲助力”,超越出身的宿命。

也是因爲上帝的恩典和保護,少年卡森纔沒有跟黑人區的其他一些青少年一樣淪落街頭甚至監牢。並且成爲了一名卓越的腦外科醫師。在他後來成績扶搖直上的那段時期,家境的貧寒和青春期的反叛讓他成爲一個脾氣暴躁的“憤青”。讀中學時有一次他在激憤之中拔出尖刀用力向同學的肚子捅去,如果不是同學的皮帶扣奇蹟般地擋住尖鋒將刀子折斷,他就已闖下殺死人的大禍。回到家裏,驚魂未定的他一把抱住一本聖經,大聲向上帝禱告:“主啊,求你把我的壞脾氣挪去,求你……”

you can do any else can do,and only you can do it better! 正是這句話,使一位甚至不具備普通閱讀能力的早婚黑人媽媽,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含辛茹苦的養育了兩位有成績的兒子——一位是工程師,另一位是腦外科醫生。

這部電影向我傳授了不少的箴言哲理。其中,我認識到了:本·卡森醫生從一個小時候一道題都做不對的小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一步步成長成爲世界上最好的腦外科醫生之一,時刻都離不開書籍的陪伴。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原來不是中國纔有的,在影片中的博物館的牆上就鐫刻着knowledges is power。閱讀,儘量多的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還要靠記憶,什麼時候做到書在心中的境界,人也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通過這一次“閱讀”的提升,我感觸很多。只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次“閱讀的盛宴”,成爲下一個“本·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