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知識

八年級上冊生物篇一: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複習

八年級生物知識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複習

第14章第1節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人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運輸主要依靠血液循環系統來完成的。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

2、人體有3種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動脈能夠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較大,彈性大,能夠摸到脈搏。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處輸送回心臟,管壁較薄,管腔最大,彈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靜脈血管。毛細血管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連通於最小的動脈和最小的靜脈之間,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3、人的心臟位於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兩肺之間,大小與拳頭相近。經常進行體育鍛鍊的人心肌發達,心輸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兒童時期心率要高些。

4、心臟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個腔組成。每一個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側心壁比右側心壁厚,同側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側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右心房與上、下腔靜脈相連。

5、人的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中含有大量的水(約佔血漿總量的90%),還有蛋白質、葡萄糖和無機鹽等多種營養物質,還含有一些體內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人體內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數量最多,白細胞數量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種血細胞,在光鏡下觀察不到。白細胞對人體具有防禦和保護作用。血小板形狀不規則,沒有細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體內紅細胞的數量或者血紅蛋白的數量低於正常值時,可能患有貧血病。如果人體某部位發炎或者患白血病時,會引起白細胞數量明顯增多。

8、人體內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兩面中央凹陷的圓餅狀,具有運輸氧氣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紅細胞內含有紅色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時與氧結合,使血液呈現鮮紅色,叫動脈血。血紅蛋白在氧濃度低時與氧分離,血液顏色呈現暗紅色,叫靜脈血。

9、人體內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人體血液循環可以分爲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中血液的流動途徑是: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處(如:頭部、肝臟、胃等)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全身各處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體循環在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處完成了血液和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將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肺循環中血液的流動途徑是:右心室→肺動脈→肺→肺靜脈→左心房。肺循環在肺處爲血液補充了大量的氧氣,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將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10、血液在血管裏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叫做血壓。一般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健康成年人血壓的收縮壓一般爲12—18.7kpa,舒張壓一般爲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張壓經常超過12kpa,就是高血壓;如果成年人的收縮壓經常低於8kpa,就是低血壓。

第14章第2節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人體內絕大部分水、尿素和無機鹽是以尿液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體外。

2、人體的泌尿系統主要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腎臟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腎臟形成的尿液經過腎盂、輸尿管流入膀胱,經由尿道排出體外。

3、腎臟位於腹腔後壁脊柱的兩旁,左、右各一個。腎臟的內部結構包括皮質、髓質和腎盂三部分。

4、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過程。

第15章第1節人體的神經調節

1、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能夠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且能把興奮傳導給其他的神經元。能夠傳導的興奮叫做神經衝動。

2、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的細胞體密集的部位,色澤昏暗,叫做灰質,灰質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經中樞。衆多的軸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經纖維彙集的部位,色澤白亮,叫做白質。

3、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和它們所發出的神經三部分組成。其中腦和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所發出的神經構成周圍神經系統。

4、人體的腦由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組成。大腦分爲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神經元的細胞體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質,又叫大腦皮質。大腦皮質上有許多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高級中樞,如運動中樞、視覺中樞、語言中樞等。大腦皮質的內部是神經纖維彙集而成的白質。小腦位於大腦後下方,能夠協調全身肌肉的活動,維持身體平衡。腦幹內有呼吸、血液循環等活動的調節中樞,因此有“生命中樞”之稱。

5、脊髓在脊柱的椎管裏。脊髓的灰質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質在外。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腦控制。脊髓內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經中樞。

6、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類型。非條件反射活動是生來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縮手反射等,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調節方式。條件反射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神經調節方式,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後天學習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談虎色變。

7、反射弧是反射過程中神經衝動傳導的途徑,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5個基本環節。

第15章第2節人體對信息的感知

1、眼球的附屬結構包括眼瞼、睫毛、結膜、淚器、眼肌等,眼球的附屬結構對眼球具有保護作用。

結膜襯在眼瞼的內表面,能分泌黏液,潤滑眼球。沙眼和急性結膜炎的發病部位通常在結膜。預防沙眼和急性結膜炎應該做到:不要用手揉眼、不與別人合用毛巾和臉盆。

2、在眼球的結構中,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是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和視網膜。外界光線經過角膜,由瞳孔進入眼球的內部,在經過晶狀體、玻璃體的折射作用,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使感光細胞產生與視覺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經由視神經傳導到大腦皮質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如果平時沒有良好的用眼習慣,就會增加晶狀體的負擔,導致晶狀體的凸度過大或眼球的前後徑過長,結果使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之前,造成視網膜上的物像比較模糊,人就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近視眼可以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遠視眼應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4、耳是人體形成聽覺的重要器官。耳廓和外耳道屬於外耳,具有接受聲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內耳包括前庭、半規管和耳蝸三部分。前庭和半規管與身體平衡有關。

耳蝸與形成聽覺有關。

5、聽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的聲波經過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傳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經過聽小骨的傳遞和放大後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與聽覺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再由聽神經傳遞到大腦皮質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第15章第3節人體的激素調節

1、人體內的腺體可以分爲兩類: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導管的腺體,如:汗腺、唾液腺、淚腺等,這類腺體的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腺體的毛細血管,再由血液循環運送到身體各處發揮作用。

2、人體的各種內分泌腺組成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常見的內分泌腺有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等)、胰島(分泌胰島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等。

3、激素是由內分泌腺分泌的對身體又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激素在血液裏含量很少,但對人體的生長髮育、生殖等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4、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俗稱“甲亢”),嬰幼兒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引起呆小症。嬰幼兒時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巨人症,生長激素分泌過少會導致侏儒症。

5、缺碘會使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導致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防治方法:食用加碘鹽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

6、腎上腺素能夠促使人興奮,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人體是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來協調統一體內各項生命活動和適應外界環境的。

第16章第1節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1、人體的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結和骨骼肌。骨和骨連結組成了人體的骨骼。人體的骨有206塊,包括頭骨、軀幹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骨根據其形態可以分爲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各骨的形態雖然差異較大,但是結構卻很相近,長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內有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體發生骨折,成骨細胞能使骨癒合、再生;骨質有骨鬆質和骨密質之分,骨鬆質結構疏鬆,能承受一定的壓力,骨密質緻密堅硬,抗壓力強;骨髓腔內有骨髓,人年幼時骨髓爲紅骨髓,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隨着年齡的增長紅骨髓會轉變爲黃骨髓。

3、人體的運動系統具有支撐身體、支持運動和保護身體內部器官的作用。

4、骨連結有3種形式:不活動的連結、半活動的連結和活動的連結。其中活動的連結又叫做關節。

5、進行運動時如果用力過猛,就可能導致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造成脫臼。

6、人體大約有600塊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爲頭頸肌、軀幹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肌腹在中間,呈紅褐色,主要由肌細胞組成,外面包有結締組織莫,裏面有許多血管和神經。

7、骨骼肌受到刺激,就會收縮、舒張,牽動所附着的骨繞着關節活動,產生各種運動。

8、骨骼肌羣在運動中受到神經系統的支配,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某項活動。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第16章第2節動物行爲

1、動物的行爲可以分爲許多類型,按照對動物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爲覓食行爲、爭鬥行爲、防禦行爲、繁殖行爲和社羣行爲等。

2、防禦行爲是動物對付外來侵略,保護自身或羣體中其他個體的行爲。如逃跑、靜止不動、釋放臭氣、集體防禦等。

3、繁殖行爲是指在繁殖過程中表現出的佔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與繁殖相關的行爲。如孔雀開屏,雌、雄蛙的抱對,螢火蟲發光等。

4、社羣行爲是指同種動物之間除生殖以外的各種聯繫行爲,社羣行爲羣體之間有明顯的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存和發展。典型的營社羣生活的動物有蜜蜂、螞蟻、狼等。

5、從動物行爲獲得過程來看,動物的行爲可以分爲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兩大類。先天性行爲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行爲。如鳥類的遷徙、築巢等行爲;後天性行爲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所以又稱爲學習行爲。

第17章第1節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1、水分以氣體的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植物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發生器官是葉。氣孔是葉表皮上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2、蒸騰作用除了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外,還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同時蒸騰作用使水分從葉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葉表面的溫度。

第17章第2節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綠色植物製造的氧氣,是地球大氣中氧氣的根本來源。地球上各種生物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同時細菌等各種微生物也通過分解作用將動植物的屍體及腐爛物質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條件是光。

第17章第3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所組成的統一整體。如:草原、森林、農田、溼地等都是常見的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包括綠色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生物因素以及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非生物因素,如水、溫度、光等

3、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恢復穩定狀態的能力,但是其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首先是生物物種和數量上的相對穩定。生態系統的結構越複雜,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比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強,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比農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強。

第18章第1節人的生殖

1、人類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通過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生殖系統的作用是:⑴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⑵分泌性激素,如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器官有睾丸、附睾、輸精管、精囊、男人生殖器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主要器官,具有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輸精管輸送精子。精子很小,外形像蝌蚪,頭大,尾長,能夠遊動。

3、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器官有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外陰等,其中卵巢能產生卵細胞並且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子宮是胎兒發育的場所。卵細胞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呈球形,幾乎用肉眼就可以看見。卵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豐富的卵黃,卵黃能提供胚胎髮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4、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過程叫做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的合子叫做受精卵,受精的地點位於女性的輸卵管中,受精卵形成後立即開始分裂,並沿着輸卵管植入子宮內膜,胎兒通過胎盤從母親血液裏獲得氧氣和養料,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通過胎盤排到母體的血液裏,由母親排出體外。

5、受精卵在母親體內經過約280天的生長和發育長成成熟的胎兒,成熟的胎兒連着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叫做分娩。

第18章第2節人的新個體發育

1、人體從受精卵發育到成熟的胎兒是胚胎髮育階段;從嬰兒出生發育到個體成熟是胚後發育階段。

通常所說的人的發育是胚後發育階段。

2、人體的胚後發育階段可以分爲嬰兒期、幼兒前期、幼兒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等。青春期發育的生理特點是:身高和體重的迅速增長;最突出的特徵是性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的成熟。此外,男孩和女孩還出現了除第一性徵以外的第二性徵。第二性徵是由性器官產生的性激素促使的男女之間出現的性別以外的其他差異。如進入青春期後,男性長出鬍鬚、喉結突出,音調低沉;女性的骨盆變寬、音調細高等。

第19章第1節動物的生殖

1、動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爲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大類。其中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和所有脊椎動物都執行有性生殖,即通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產生新個體。只有少數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是通過裂殖、出芽生殖等非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產生新個體的無性生殖方式繁殖後代。通常情況下,認爲有性生殖比無性生殖方式更高等。

2、根據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還是在母體外孵化成新個體,又可以將有性生殖方式分爲卵生和胎生。

其中卵生動物有昆蟲、魚類、兩棲類、鳥類的等;胎生動物有哺乳類。卵發育孵化的營養來至於卵黃。胎生動物發育的營養來至於通過胎盤與母體相連的血液,胎生比卵生高等。

3、雌性個體的卵細胞與雄性個體的精子,在體外完成受精作用,這種受精方式叫做體外受精。魚類和兩棲類等不能離開水環境的動物執行的是體外受精。雌雄個體通過交配,精子與卵細胞在雌性動物體內相遇結合的受精方式叫做體內受精。能夠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昆蟲、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等動物進行體內受精。

4、鳥卵由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膜、卵黃及胚盤等部分組成。卵黃上的小白點叫做胚盤,胚盤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進行胚胎髮育的部位。卵黃內儲存着供胚胎髮育的營養物質。卵殼和卵白都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卵白還能供給胚胎髮育所需的養料和水分。卵殼裏面的內外卵殼膜在卵的鈍端分開形成氣室,氣室內儲存空氣,供給胚胎髮育所需要的氧氣。

5、動物克隆是人們應用科技手段,不通過動物固有的受精和生殖方式,直接由一個體細胞或者胚性細胞產生出與親代一模一樣的動物後代的無性繁殖方式。

第19章第2節動物的發育

1、有些雛鳥如雞、鴨、鵝等,破殼後,全身有稠密的羽毛,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隨親鳥自行覓食,這種鳥類叫做早成鳥。有些雛鳥如家鴿、燕子、麻雀等,破殼而出後發育還不充分,身上絨毛很少,腿足軟弱,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必須由親鳥哺育,這種鳥類叫晚成鳥。晚成鳥雛鳥在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食物如害蟲等,因此對農林業有益處。

2、青蛙的發育經歷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個時期,而且蝌蚪和成蛙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方面,有着顯著的變化,因此,青蛙的發育屬於變態發育。

3、家蠶、蒼蠅、蚊子、蜻蜓、蝴蝶等昆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此類昆蟲的發育叫做完全變態發育。防治蚊蟲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消滅蚊子幼蟲。蝗蟲、螻蛄、蟋蟀等昆

八年級上冊生物篇二: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與能力訓練答案完整版

《知識與能力訓練?生物學》八年級上冊參考答案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羣

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基礎練習

1.C2.D3.B4.A5.D6.D7.B8.B9.C10.C

能力提高

11.D12.B

13.口口腔腸口肛門

14.人吸血扁形寄生釘螺人

15(1)口食物由口進入消化腔,食物殘渣也由口排出體外(2)觸手捕食

(3)刺細胞射出刺絲,注射毒液(4)芽體新的水螅

拓展練習

16.(1)不是珊瑚不是珊瑚蟲,是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2)需要營養、需要呼吸、能排出廢物、能生長繁殖

(3)溫度、光照、水分、空氣、珊瑚蟲、魚等

(4)因爲珊瑚和藻類共同生活,而藻類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第二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基礎練習

1.B2.A3.C4.A5.D6.C7.A8.B9.D10.D

能力提高

11.B12.B

13.肌肉剛毛體壁14.(1)雄蟲雌蟲(2)人體小腸內(3)受精卵(4)受精卵蛔蟲卵感染性(5)飲食衛生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和管理好糞便

15.(1)口體節環帶剛毛(2)前此端有口和環帶(3)不靈敏靈敏拓展練習

16.(1)使蚯蚓能正常呼吸使身體運動靈活自如

(2)粗糙的紙板上在粗糙表面,剛毛能起到支撐作用

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基礎練習

1.A2.C3.C4.B5.A6.B7.C8.D9.A10.C

能力提高

11.B12.A

13.A—eB—cC—dD—aE—b

14.(1)翅上有網狀翅脈,加強了翅的堅固性;此外還有翅斑,增加了翅的強度

(2)肌肉(3)神經系統

15.B貝殼鈍圓的一端是河蚌身體的前端A環帶靠近身體的前端

拓展練習

16.(1)B試管中的蝗蟲窒息而死,A試管中的不會死

(2)蝗蟲靠氣管進行氣體交換,氣門是氣體進入體內的門戶,位於胸腹部

第四節魚

基礎練習

1.C2.B3.A4.D5.C6.A7.A8.B9.C10.C

能力提高

11.C12.A

13.鰓鰓絲紅毛細血管

14.氧氣二氧化碳動脈靜脈

15.(1)水的阻力(2)上深下淺(3)側線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4)②

拓展練習

16.(1)活體(2)直接觀察模擬(3)缺少對照(4)控制前進方向,產生前進動力

第五節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基礎練習

1.A2.C3.C4.B5.D6.C7.C8.B9.D10.C

能力提高

11.B12.C

13.肺皮膚乾燥

14.白綠(或草綠)環境敵害保護

拓展練習

16.(1)人類對青蛙的捕殺;殺蟲劑或生產生活污水對水域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生活環境的

改變等。(答出兩點即可)

(2)禁止捕殺青蛙;少用或禁用殺蟲劑;減少對水域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答出兩點即可)

(3)這種做法不對。在自己的身邊宣傳青蛙對人類的益處,建議大家保護青蛙。

第六節鳥

基礎練習

1.B2.C3.C4.A5.D6.D7.D8.A9.C10.C

能力提高

11.D12.D

13.肺氣體交換

14.(1)生物羣落(2)鳥(3)長長的喙(或長長的足,寫出一點即可)

15.(1)氣管氣囊肺(2)肺氣囊

拓展練習

16.(1)牙齒(2)薄中空(3)很短輕

第七節哺乳動物

基礎練習

1.B2.A3.A4.D5.A6.B7.B8.C9.D10.B

能力提高

11.C12.C

13.體循環肺循環氧氣有機物能量14.(1)分解者(或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或陽光、空氣和水等)(2)草(或

禾穀類)→昆蟲→食蟲鳥→鷹(3)胎生、哺乳

15.(1)腦脊髓神經(2)[4]大腦[5]小腦(3)大腦

拓展練習

16.(1)門齒犬齒(2)AC(3)A

單元測試(一)

(第五單元第一章)

一、選擇題

1.D2.C3.A4.C5.D6.B7.C8.A9.B10.D

11.C12.D13.B14.D15.A16.C17.B18.C19.C20.C

21.A22.D23.D24.D25.A26.C27.B28.B29.D30.B

31.A32C33.B34.D35.C36.A37.D38.C39.D40.A

41.C42.D43.A44.A

二、非選擇題

45.EDBCA

46.(1)頭、胸、腹[11]胸部(2)[9]翅3[7]腹足胸部(3)氣管47.(1)胸腹是否捆紮胸腹鰭(2)甲魚乙魚(3)保持身體的平衡

48.(1)蛔蟲(2)豬肉絛蟲(3)血吸蟲

49.(1)環帶(2)使蚯蚓體壁溼潤,保證正常呼吸(3)粗糙剛毛運動

(4)體節處理有機垃圾,淨化環境;提高土壤肥力。

50.(1)26(2)上升下降(3)已經死亡(4)隨着水溫的升高平均孵化時間

減少

51.(1)外骨骼體內水分蒸發(2)尾鰭(3)AD和E(4)流線氣囊(5)門齒犬齒

52.(1)流線阻力(2)[④]胸骨(3)雙重呼吸氧氣氣囊

53.(1)交替氧氣二氧化碳(2)鮮紅細氣體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爲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基礎練習

1.C2.D3.D4.D5.B6.D7.D8.A9.C10.D

能力提高

11.A12.A

13.(1)①關節頭②關節囊③關節腔④關節窩⑤關節軟骨(2)C

14.(1)×(2)×(3)√(4)×(5)×(6)√

15.(1)收縮舒張(2)舒張收縮(3)槓桿支點動力拓展練習

16.(1)C(2)籃球運動是全身運動,其中以指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

節等處關節運動較多,所以應做有關這些關節的準備活動,同時還要適當活動這些關節旁邊

的肌肉,以避免因突然劇烈運動而導致關節或肌肉受傷。

17.(1)[3]尾鰭[5]翼骨骼(2)肌肉外骨骼[8]關節(3)動力

(4)尋找食物

第二節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基礎練習

1.B2.C3.B4.B5.A6.D7.C8.B9.A10.D

能力提高

11.C12.B

13.(1)防禦生存繁衍(2)覓食生殖遷徙(3)先天性(4)學習

14.(1)先天性學習(2)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有差別嗎?

(3)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低等,學習能力越弱。

(4)人是最高等的動物,學習能力最強,我們要好好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

(合理即可)

拓展練習

15.(1)1號和2號

(2)腹部顏色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爲的誘因

(3)1-32-4

(4)1-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單一的要求

(5)遺傳先天性

第三節社會行爲

基礎練習

1.B2.B3.B4.B5.D6.D7.A8.C9.C10.B

能力提高

11.D12.A

13.(1)糖的有或無(2)只用一隻螞蟻做實驗(3)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14.(2)果蠅喜歡在光線下活動(或填不喜歡)

(3)①兩實驗組對照組②電筒、檯燈或其它光源④果蠅喜歡在光線下活動

拓展練習

15.(1)蟻后、工蟻、雄蟻;(2)工蟻;(3)可能通過觸角接觸或氣味交流。

16.(1)喜歡甜食氣味(2)社會

(3)等級序列具有以下意義:①優勢個體(羣體)優先繁殖。羣體中的勝利者都具有強壯

的身體、嫺熟的技能、良好的反應能力等。這種個體的優先繁殖對羣體向更加優勢的方

向發展,增加種間的競爭力有重要的意義。②避免頻繁打鬥,減少羣體內耗。一旦等級

序列形成,成員個體之間都和平相處。儘量避免用打鬥來進行排序的方式,無論對高等

級個體還是低等級個體來說,對保存能量、將能量用在效率最高的地方都是有利的。③

維持“首領”權威性,對整個羣體生存鬥爭有積極意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基礎練習

1.D2.D3.B4.C5.A6.A7.D8.C9.A10.B

能力提高

11.A12.D

13.生態平衡

14.(1)蚯蚓、螞蟻、屎殼螂等(2)青蛙、蛇、螳螂等(3)蒼蠅、蚊子、老鼠等

(4)蝗蟲、蚜蟲、螻蛄等

15.(1)草(2)吃與被吃食物網5草鼠蛇鷹

(3)兔、鼠破壞植被破壞生態平衡

拓展練習

16.動物作爲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爲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有機物轉變成二氧化碳和尿液等,這些物質又可以被生產者利用。同時動物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被生產者利用。

單元測試(二)

(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三章)

一、選擇題

1.B2.A3.D4.C5.C6.D7.C8.B9.C10.C

11.D12.B13.C14.C15.A16.B17.D18.D19.C20.C

21.C22.D23.D24.B25.A26.D27.B28.B29.A30.A

31.C32.D33.D34.B35.B36.C37.A

二、簡答題

38.(1)同種動物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是與遺傳因素有關的。(2)實驗法。

39.(1)學習(2)強少(3)遺傳(4)實驗法(或觀察和實驗法)

40.(1)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爲是先天性行爲

(2)保證孵化出的菜青蟲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均相同,即保證所有的變量相同

(3)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纔可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爲究竟是本能還是

後天習得,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4)因爲2粒蟲卵,孵化出的菜青蟲太少,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很好說明問題,應

增加卵的數量

(5)使實驗更能真實地反映問題,避免偶然性

(6)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爲是先天性行爲(7)A

41.傳粉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

42.(1)捕食和競爭鮁魚(2)浮游植物物種(基因)(3)浮游植物→中國毛蝦→帶魚(4)食物鏈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生物的生存自動調節能力

43.(1)不科學。因爲動物死後,屍體不是直接變成草,而是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後,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再被植物吸收利用;(2)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44.(1)狼使強壯的鹿存活下來,鹿的生命力更強,數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

(2)人們不能主觀地隨意破壞生態平衡。

八年級上冊生物篇三: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方式

一、運動的意義

一方面尋找和攝取食物,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敵的危害。二、動物運動的方式

1動;草履蟲、海龜的划水運動;蛙的游泳等。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1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2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並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後蹬使整個身體向○

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3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馬等大○

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於四肢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4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達的後肢或後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袋鼠、山雀等。○

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

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爲第五條腿。

蠕動:一些無脊椎動物沒有附肢靠蠕動進行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如蚯蚓。6、攀援:指生活在樹林中,營樹棲生活的一些哺乳動物。如猴子、猩猩等。

3、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動,進行滑翔和鼓翼飛行。

滑翔:一些大型鳥類雙翅左右伸展不動,身體從某高處向前下方飄行,好像滑雪一樣順坡而下的飛行方式,是一種省力的運動方式。

鼓翼飛行:依靠雙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的動力。

第二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組成: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2、功能:具有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二、骨

1、種類:分爲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等。2、長骨

(1)形態:呈管狀,分爲中間稍細的骨幹和兩端膨大的骨骺。、(2)結構:

1骨膜:覆蓋在長骨的表面,內有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

2骨質:分爲緻密的骨密質和蜂窩狀的骨鬆質。○

3骨髓:填充在長骨骨幹中央的骨髓腔和骨鬆質的腔隙內,幼年時爲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後骨髓內紅骨○

髓轉變成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3)骨的生長:幼年時骨能長長和長粗,長長與骨骺端軟骨層的細胞生長有關,長粗和骨折後的修復與骨膜內

的成骨細胞有關。3、骨的成分及特點:

(1)成分:有水分、有機物和無機鹽,無機鹽的主要成分是鈣鹽,使骨堅硬;有機物主要是骨膠蛋白,使骨具有韌性。

(2)骨在不同年齡段各種成分的含量及特性

1、不活動的連結,如顱骨間的連結

三、骨連結2、半活動的連結,如椎骨間的連結

3、活動連結,如肩關節

(1)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構成,上面覆蓋着關節軟骨。關節的結構(2)關節囊:由結締組織膜構成,其內壁可分泌滑液。(3)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能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脫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脫出來的現象。

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骨骼

1、概念:人體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2、分類

幹。

二、骨骼肌

1(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2、分類:頭頸肌、軀幹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參與運動,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參與呼吸和排便、表達情感、維持體溫等。

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2、調控:骨骼肌的收縮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3、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

(1)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羣共同完成

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縮狀態)

第1節先天性行爲和後天學習行爲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一、先天性行爲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於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爲,又叫本能行爲。

1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爲,○2是動物出生後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2)特點:○

3)舉例:蜜蜂採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二、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爲:

1)概念:動物在後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爲,稱後天學習行爲。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於生存的反應。

1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爲,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爲有較大的差異。3)特點:○

2最簡單的學習行爲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複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於一隻動物時,該動物對這○

一刺激的反應就逐漸減弱直到消失。

第2節動物行爲的主要類型

一、動物行爲的分類

1、根據行爲的發生分爲:先天性的本能行爲和後天性的學習行爲。

2、二、動物行爲的主要類型

1、取食行爲:動物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而生存的行爲。

特點:動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種多樣。

2、領域行爲:動物爲保衛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的行爲。

1領域的大小各不相同。特點:○

2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但領域佔有者卻熟知它的邊界。○

3動物常用姿態、氣味、鳴叫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保衛自己的領域。○

3、特點:雙方的身體很少受到致命傷害。

4、防禦行爲: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爲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爲。

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鮮豔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難聞的氣味。特點:○

2擬態:尺蠖靜止不動時,形狀像樹枝。○

3保護色:比目魚、變色龍等動物身體顏色能隨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

5、繁殖行爲: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爲。

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佔有繁殖的空間、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對後代的撫育等。6、節律行爲:動物有許多週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爲。

舉例:生活在海灘上的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爲;蝶、蛾類的日節律行爲;人類和靈長類動物雌性個體的月

節律行爲;動物的換毛、遷徙等年節律行爲。

生物鐘:是動物體內以生物化學反應爲基礎的複雜機制。

7、社羣行爲:羣居生活的動物,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爲。⑴特點:營羣體生活的各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間還形成不同的優勢等級等。(由於受到食物、水源等特定環境因素的吸引而聚集形成的動物羣體,各成員間無明確分工,也不需要合作,是簡單的聚羣,則無社羣行爲,如成羣的蝗蟲等。)

第3節動物行爲的研究

1。

2、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響,然後再觀察研究動物的行爲,這些研究方法都是實驗法。

3、法布爾研究昆蟲用的方法主要是法。

4、費裏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法。

5、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爲的研究主要用的是法。6、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爲的研究主要用的是7、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區別與聯繫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於生物圈中的生產者

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爲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1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爲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

2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爲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2○

3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複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這種營養聯繫形成食物鏈。(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爲食,同時也可能成爲其他動物的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

3、生物種羣的數量變化:由於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係,使各種生物種羣的數量趨於平衡。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佈。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佈和光合作用;蝗蟲和

害鼠危害農作物。

第2節我國的動物資源

一、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動物與人類生活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

二、我國的動物種類和珍稀動物

1、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的脊椎動物有6300多種,佔世界動物種類總數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種,

鳥類有1200多種,爬行類有300多種,兩棲類200多種,魚類有3000多種。2、鶴、揚子鱷、大鯢、白鱘、中華鱘等。三、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1、人類活動對動物資源的影響: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生態破壞,使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逐漸加快。據估計,

鳥類和哺乳類在1600~1700年期間,大約每100年滅絕一種;在1850!1950年期間,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20世紀後期以來,每3年就有兩種鳥類滅絕。

2、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新疆虎、野馬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等野生動物的

分佈區域明顯減小,個體數量驟減或處於瀕臨滅絕狀態。長江中特有的白鰭豚已經成爲我國最稀少的瀕

危動物之一。

第3節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

一、動物的多樣性

1、

2、關係: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爲不同種類的動物提供了各自的棲息環境。3、二、動物多樣性的保護

1、就地保護:爲保護動物多樣性和珍稀野生動物資源,把包括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區域劃分出來,進行

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護了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2)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

2滅的原有分佈區實施“再引入”,以恢復野生種羣。

(2)原因:棲息環境不復存在、種羣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

(3)意義:作爲就地保護的補充措施,爲行將滅絕的動物提供最後的生存機會。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國相繼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文件。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

2、種類:

(1)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藍藻等。

(2)多細胞微生物:如各種黴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謝類型

(1)腐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枯枝落葉、動物屍體和糞便等中的有機物,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把複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非生物環境,供綠色植物再利用,屬於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對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體的體內或體表,並從這些生物體獲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在生態系統中,寄生性微生物發球消費者。

(3)自養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樣,能夠利用光能或化學能將無機物轉變成儲能的有機物,

滿足自身對營養物質的需要。

作用:發球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2、生長特點:生長繁殖速度極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特點以及極快的繁殖速度,使它們成爲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性微生物工程

作爲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第2節微物生與人類關係一、微生物與食品

1、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廣泛用於食品和發酵工業。如烤制面包或蒸鏝頭、釀酒等。2、醋酸菌:用於釀醋。

3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靈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製藥。二、微生物與疾病

1細胞中,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2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質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蠅蕈、毒

粉褶菌等,被誤食後會使人、畜中毒。三、微生物與醫藥

1

2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1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