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夜》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閣夜》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閣夜》教學設計

《閣夜》教學設計1

一、導入

教師:出示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讓學生猜該對聯寫得是哪一位名人。 學生:杜甫。

教師:出示對聯“錦旗招手千般好;彬禮投足萬事成”,讓學生繼續猜該對聯寫得是哪一位名人。

學生:討論。有人說出可能是老師。

教師:出示橫批“年年有餘”,而且追問學生爲什麼。 學生:這是嵌名聯。

評點:在借班上課中,用這種中國式的方式來向學生介紹自我,自然且有語文味。

二、朗讀

學生(男):朗讀。讀錯了夷、樵、寥等字。 老師:糾正學生讀音。

學生(女):朗讀。語速快。

老師:要能夠把自己放進詩歌的意境,投入朗讀一遍。範讀。 學生:掌聲。

評點:通過點名朗讀,可以瞭解學生,同時糾正讀音。教師範讀比錄音朗讀好,原生態的聲音容易營造場,容易把學生帶入詩境。

三、詩歌品讀

教師:公元766年的這一個夜晚,比以往時候來的? 學生:快!

教師:這又是在一年將盡時候,不像今天,我們的面前365個日子排班戰隊,等我們去撕下來。所以,要讀好哪個字? 學生:催!

教師:這是一個早早降臨的夜晚,雖然雪停了,但是作者仍然感到? 學生:寒!

教師:這種寒冷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感覺。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嗎? 學生(數人)回答不到點子。

教師:講述下雪的故事。再問學生杜甫感到寒意的真正原因。 學生:沉默。

教師:請大家注意“天涯”一詞。 學生:沉默。

教師:解釋。範讀。突出兩個重音“催”“寒”。

評點:“天涯”一詞的理解,教師可以用李叔同《送別》中的“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來佐證,更有詩意美。

豐富的資源 最快的更新 優質的服務 誠信的運作

教師:我們來看下一聯。在這樣的晚上,杜甫聽到了什麼? 學生:五更鼓角。

教師:五更是什麼時候。 學生:3點,5點?

教師:古代有不同的標示時間的方法,這是一個比較早的時間。可能杜甫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覺,可能杜甫的夢很輕很輕。這樣的聲音可以用“雄壯”或“豪壯”來形容嗎? 學生:不能。看註釋,因爲這裏的鼓角聲是動亂的意思。

教師:補充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的情景種.種,讓學生體會杜甫雄壯不起來的情感。 教師:看到三峽星河這樣壯麗的情景,如果是才子徐志摩,他會用哪個詞? 學生:招搖。

教師:如果是周迅呢? 學生:飄搖。

教師:美麗的景色,可是投射在詩人心中的確是動搖之感。可見詩人對戰爭的敏感。

評點:學生對“五更”有模糊的印象,教師原本準備了顏真卿的一首詩,能夠很好解釋五更之早,卻沒有用,只是截然明示。

教師:我們再來看下一聯。杜甫曾說“詩是吾家事”,晚年的他,詩歌造詣登峯造極,他常常故意編排出不同的語序,給人別緻的美感。這兩句詩原本的語序應該是怎樣? 學生:思考。調整出正確語序。

教師:這兩句詩歌一是寫眼前,一是寫想象,你覺得各是哪一句? 學生:無語良久。

教師:自語。這兩句內容採用了什麼手法? 學生:無語。 教師:虛實結合。

評點:這裏是本課最拽的一部分,雖然這一聯是本詩解讀較爲多元的,但是教師橫來一個“虛實”手法,增加了學生的回答難度。這一個內容是教師上課前臨時想起來要增加的知識。看來,上課還是做減法好,不要做加法。教師可以改成這樣問同學,如果聽到的夷歌是悠閒的,他爲什麼會想起千家野哭呢?如果聽到的夷歌是悲傷的,他慣性地想到了千家野哭,你覺得他的內心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呢?在詩意中迴旋,是最根本的辦法,不要添枝加葉。

四、探究

教師:夜晚的意象在杜甫詩歌中十分多見。介紹張悅的話。老人,長夜,這樣的組合,天然地給我們帶來悲涼、低迴的滋味。 學生:背起《旅夜書懷》

教師:介紹《倦夜》《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學生:欣欣然。爲這樣的發現而喜。

教師:夜晚在詩歌中是一個母意象。我們再來回憶一下有關夜晚的詩歌 學生:柳永等

教師:出示《君子于役》

教師:請學生課後聽齊秦《夜夜夜夜》

評點:這是體現探究的一部分。教師的發現,學生來舉例。課堂出現了新意。但是拓展是否要向流行歌曲滑行呢?這是取悅學生呢,還是恰到好處?值得思考。

《閣夜》教學設計2

一、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選修階段,對中國古典詩歌已經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對於大詩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杜甫的形象重疊在學生的閱讀經驗裏,形成了“套板”,常規的介紹不易激發閱讀興趣。學生在快餐閱讀時代,常見有理解不深不細的流弊,這對於古典詩歌閱讀來講可能會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對文學精品來講無異於暴殄天珍。所以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涵泳功夫。

二、文本分析

本詩歸屬“因聲求氣”單元,編者意圖通過吟誦教學,使學生能把握古典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從而走回詩人的情感世界。本詩創作於杜甫晚年夔府時期,此時杜甫的藝術造詣已臻至善。詩人在本詩中一如既往地以一個憂國憂民的形象出現,但細品之下,我們自會發現他博大心靈的一聲嘆息:杜甫詩歌中罕見的無奈之情。

三、教學目的確立

1、文本層面。通過朗讀,觸摸文本,理解詩歌意思,能做到口誦心惟。

2、文心層面。通過品味,溝通詩人,走回詩人內心,能做到論世知人。

3、文化層面。通過探究,勾連經典,探尋詩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教法選擇

1、用好常規武器,突出“三讀”:誦讀以進入文本,獲得審美體驗;細讀以發現文本密碼,獨闢閱讀蹊徑;賞讀以把脈詩人心境,提高閱讀能力。

2、彰顯教學創意,突出“一字立骨”。抓住一個“夜”字,使整堂課綱舉目張。

3、符合選修要求,突出“探究”。引導學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喚醒記憶,抓點探究。

五、教學流程

(一) 導入

出示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讓學生猜該對聯寫得是哪一位名人。

出示對聯“錦旗招手千般好;彬禮投足萬事成”,讓學生繼續猜該對聯寫得是哪一位名人。

(二) 夔州是詩人一生的倒數第二個驛站,頹唐的老境,貧寒的經濟,滄桑的閱歷,讓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終日展不開愁眉。公元766年除夕的前幾天,一場雪剛剛停息,當夜幕如大氅一樣席捲而來的時候,蝸居天涯的老詩人想着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回“那一夜”吧。

(三) 學生朗讀(男女各一)教師朗讀。糾正字音,把握節奏。

(四) 逐聯解讀文本,指導朗讀技巧

那一夜,詩人感到了?

快、冷。

那一夜,詩人聽到了?看到了?

悲壯鼓角、動搖星河。

那一夜,詩人想到了?

千家夜哭。

那一夜,詩人對自己說?

算了吧,臥龍躍馬終黃土,何況孤零如我,老邁如我!

(五) 在黑夜裏,我們會把心靈交給自己。在黑夜裏,我們會把心靈交給悲傷。 “夜”是杜甫詩歌常見的意向,讓我們來回憶?《旅夜書懷》《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倦夜》?“夜”的悲傷傳統肇始已久,讓我們回到?《詩經君子于役》《雨霖鈴》?

豐富的資源 最快的更新 優質的服務 誠信的運作

(六) 作業:寫一篇關於“夜”意象的探究小作文。

(七) 板書

夜 傷夜

傷感、敏感、悲憫、無奈

朗讀:重讀、輕讀、長讀、輪讀。

《閣夜》教學設計3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我的空中樓閣》是臺灣作家李樂薇的作品。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抒情散文,其多側面、多角度的取材,定景換點、寄情於景、託物言志的寫法,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清新淡雅且富於詩意的語言等等,都值得學生揣摩與探究。

這個單元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從而提高學生髮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學生在國中時,已經學了散文“形散神聚”、“託物言志”等知識。本次的學習,將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領會詩化語言及定景換點等筆法,品味詩意詩境。

二、設計思想

以往的教學設計,一般是安排2課時。但課文較長,時間較緊,兼之學生理解和思維能力有限,如果教師引導失當,很可能導致課堂流程滯澀。新課改以來,教學理念發生了轉變,教學時間也相對地緊縮,所以,只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設計的思路重心,應放在引導學生體會優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於字裏行間的生活理想和詩意追求上。教學設計應該力圖體現“學生主體”的思想: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定景換點”的散文筆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討論比喻等修辭手法所營造的詩意。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味、討論,體會作品“託物言志”的寫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思考作者寄寓於小屋的生活理想和詩意追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大自然、自由生活及獨立人格的嚮往與讚美。

(2)提高學生髮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1.分析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觀察景物、定景換點的寫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學爿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情感和詩意追求。

五、教學難點

1.體會“空中樓閣”的優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於小屋的生活理想。

2.學習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六、教學方法

1.誦讀法。理清思路,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領會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品味法。品味清新、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討論法。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以及塒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嚮往。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析標題,導入課文

同學們,“空中樓閣”,本指海市蜃樓,又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或虛構的事物。提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認爲其含有貶義,因爲它往往與不切實際、憑空幻想聯繫在一起。但臺灣作家李樂薇在她的文章中,對這個詞進行了新的詮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散文《我的空中樓閣》,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她的“空中樓閣”,描繪“空中樓閣”又是爲了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二)初步感知,把握整體

播放範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意:教師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讀的影音文本,範讀課文。

提示:可以設置聲音悠揚的背景音樂、滿目蔥翠的流動畫面,播放抑揚頓挫的朗讀(或教師自己範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整體感知文意。

提問:

1.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以本文的“小屋”爲素材,你會拍出哪幾幅照片?請依據取景點的不同,分別給每幅照片命名。

注意:想想,拍這些照片,你將會分別站在什麼地方、什麼角度取景呢?試完成下表。

明確:會拍出6幅照片。

小結:

“定景換點”,是以景物“小屋”爲焦點,作者置其於四周美景之中,兼之以豐富的想象,從遠與近、高與低、晝與夜、部分與整體、虛與實等角度多側面進行描寫,充分展現“小屋”帶來的意境之美。

(三)感受鑑賞,品味語言、描寫之美

2.提問:在拍攝的這些照片中,你認爲哪幅照片最美?爲什麼?

提示:請結合具體的文句,分析作者是運用哪些手法來表現美的。

明確:

①可能最喜歡第一幅“山脊的小屋”。因爲這時的小屋顯得寧靜而優雅,生動而靈巧。作者主要運用巧妙的比喻來表現小屋的美。

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作者把山比作女子描過的眉毛,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點”。這一比喻,不僅形象地寫出了小屋在山脊的位置,而且很容易由女子嫵媚動人的姣美容顏,聯想到小屋的美。

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這句,“一望無際的水面”“遼闊無邊的天空”寫出了山的空闊寧靜,“一片風帆”“一隻飛雁”寫出了小屋的嬌小靈動,使人浮想聯翩。

②可能最喜歡“破曉時(或入暮時)的小屋”。因爲這時的小屋顯得寧靜而浪漫。作者還是運用巧妙的比喻來表現小屋的這種美。

如:“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後退了一些?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花瓣”的綻開和收攏,是光線變化中的山影,而“花蕊”是小屋。作者用“花蕊”、“花瓣”來比喻小屋和山的關係,不僅寫出了破曉和入暮時小屋的寧靜、美麗,更讓人讚歎的是作者的用神奇的想象,把抽象的光線寫得具體可見,把靜止的大山寫成了動態,利用視錯覺的形成,化靜爲動;利用參照物的變化,化熟悉爲陌生,十分浪漫。

教師點評學生的發言,並小結:

作者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對稱的句式,詩化的語言,寫出了小屋的美。尤其是比喻的運用,特別出彩。不僅喻體新穎奇特,而且形式多樣,既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基本形式,又有博喻、續喻等特殊形式,凡此種.種,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之上,組織學生就品賞的語段,進行朗讀體味。

明確:行雲流水,詩情畫意,是散文寫作追求的境界。優美的語言,生動的描寫,濃郁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是散文呈現給讀者的精神大餐。我們今天品讀本文,就是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進而深入領悟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文章基調是明快的,要讀出明快、跳蕩的歡快感和陶醉其中的滿足感。

4.還有什麼其它方面的描寫特色,構成這篇文章的美?

明確:還有很多特色。

(1)變換角度描寫。如:①時間角度的變換。寫白天的景色,又寫夜晚的景色;②空間角度的變換。有近看,有遠觀,有仰視,有俯瞰,有寫“領土”,有寫“領空”;③表達方式的變換。有寫景,有抒情。

(2)虛實結合描寫。文中對景物進行客觀實寫,從全景和局部、遠景與近景之中寫出小屋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襯托出小屋之美。而對小屋周圍的花園、雲霞、空氣、光線、山路等景物的描寫,更多地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比如:明明是“受了土地的限制”,“領土”是有限的,但卻有一個可供“遊目騁懷”的“無限大的‘領空’”;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環抱”中,晨曉暮昏的光線變化有其自然的節律,但卻以爲“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綻開”與“花瓣”的“收攏”;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車的“山路”,卻管它叫做“幸福的階梯”和“空中走廊”;夜幕燈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只覺得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四)比較鑑賞,領悟主旨

5.提問:作者所描繪的這麼一間小屋,真是上天的恩賜。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麼一間像作者所描繪的“小屋”存在呢?

提示:作者筆下的“空中樓閣”,到底是現實的,還是虛擬的?作者所期待的自由寧靜的生活,在現實中能否實現?明確:

應該說,“空中樓閣”既是現實的,更是虛擬的。說它現實,是因爲將小屋建於山上,很常見;說它虛擬,是因爲它象徵了理想中的遠離喧囂、寧靜自由的生活環境,它寄託了作者熱愛自然,追求寧靜自由生活和保持獨立人格的思想感情!這種自由寧靜的生活,在現實中的確難以實現,但正因爲難得,才彌足珍貴。作者所表達的熱愛自然、讚美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懷,其實在隱隱批判現代文明將人與自然逐漸隔絕,文中暗含着迴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真切呼喚!

教師歸納: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老師想在這句名言的後面,接上這樣的話語:生活中也許並不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少發現美的心境。佛家說過,境由心造。還是作者在文中總結的好:“我把一切應用的東西當作藝術,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小屋。”海德格爾曾經說過:人啊,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這,應當引導我們學會生活、學習、工作。

古人說過:“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爲絕妙詞。”夕陽、芳草,本來都是極爲平常的自然現象,但是我們如果投入感情去觀賞體會,那麼,寫出來的文章,就有可能是一篇佳作。

《閣夜》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的吟詠詩句,品味本詩的意境。

2.鑑賞詩歌表現手法,領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鑑賞詩歌表現手法,領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詩人複雜思想感情的理解,體會杜甫詩風。 教學條件與方法

多媒體、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解疑 課時:1 前置作業:

1、背誦高中階段所學杜甫的詩歌,感受他沉鬱頓挫的詩風。

《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陽樓》《旅夜抒懷》。

2、簡單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

3、逐句分析詩歌,瞭解詩歌大意。

① “歲暮陰陽催短影,天涯霜雪霽寒宵”這一聯寫了怎樣的景象?

②“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一聯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③“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這一聯你讀懂了什麼?

④“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悲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生共同背誦高中階段所學杜甫的詩歌。

《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陽樓》《旅夜抒懷》。

他的詩風:沉鬱頓挫,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另外一首是《閣夜》

1.簡單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

“閣夜”,即夔州西閣之夜。這首七言律詩是杜甫於大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蜀中發生了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軍閥的連年混戰,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人相繼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產生了多種複雜的感情。

《閣夜》的體裁:從詩體看,屬七言律詩;從內容看,是一首抒情詩;律詩屬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

2根據課本中探究討論一的誦讀提示,認真誦讀詩歌。

這首詩系因感傷時事而作,很可能是詩人在徹夜不眠之後寫的。全詩當用低沉的調子來讀,速度要慢一些。八個詩句的節奏皆作“__—__—X—__”,爲避免單調起見,讀時對節拍的長短可適當加以調整,使整齊之中略有變化。此詩四聯皆對仗,出句與對句之間應有明顯間隔,如一氣讀出,就聽不出對聯的意味了。

二、整體感知詩韻

1、分析文本

① “歲暮陰陽催短影,天涯霜雪霽寒宵”這一聯寫了怎樣的景象?

解析:“歲暮”,交代時間轉眼一年將盡,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暫之感 ,稍稍流露出悽苦的心境。“天涯”,稱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傷飄泊淒寒,“宵”,這裏指黎明前, 暗示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孤寂苦悶)

明確: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圖景,歲暮時節,冬季傍晚,剛剛放晴的太陽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斂了最後一抹餘暉,夜晚來臨了。這是一個霜雪初停的寒夜,無邊無際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邊,銀白色的雪光散發出陣陣寒意,襯托得這個夜晚更加冷寂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對於貧病交加,飄泊天涯的杜甫來說,心境的淒寒也和這個冰天雪地地寒冷融爲一體了。

②“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一聯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聽覺、視覺。借聽覺寫出了兵革未息、戰局緊張的悲壯氣氛,音調鏗鏘;下句借視覺寫出了山川美景的秀麗, 音調轉柔。一份愛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壯情懷縈繞詩人的心頭。 ? (憂國)悲壯的鼓角聲是國家失序,民有怨氣的表現,星河動搖是百姓勞頓的反映,戰亂頻繁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③“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這一聯你讀懂了什麼?

寫“野哭”而多至“千家”,這是戰亂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災難;“夷歌”,顯示了地方風情。 上下句形成對比。 (憂民)這兩句是作者聽到“鼓角聲”之後傳來的一種超越時空的聯想,他想到無數和這個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聽到這樣的鼓角聲,有意味着戰爭的場景又要出現,鼓角聲、哭聲、歌聲交織在一起,作者感時傷事、憂國憂民的情懷溢於言表。 ④“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悲慨?

詩人極目遠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白帝廟,而引起無限感慨。臥龍先生神機妙算一世英名,躍馬稱帝的公孫述叱吒風雲一代梟雄,這些成就千秋功業的人座鐘都掩埋於黃土,化爲歷史的塵埃,今日你爭我戰的各路人馬也終將淡出歷史舞臺,表達了詩人對宇宙永恆和人生無常的悲哀。詩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適、嚴武等相繼去世)、存者音訊不通(親朋無一子)的情況下,唯有以公孫述、諸葛亮終歸“黃土”自我安慰,更顯出內心的悽苦萬狀,表達詩人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和無奈。 (宇宙永恆,人生無常)

2、全班一起誦讀,背誦

三、課堂探究

杜甫這首詩感慨萬千,說說此詩有幾種感慨?詩人對什麼事感慨最深?(知人論世)

明確:既有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老病孤獨的淒涼;既有對連年戰伐、百姓勞苦的痛惜之情,也有對宇宙永恆、人生無常的感悟。

詩人對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苦難最爲憂傷,詩人是一位憂國憂民的人,看到這樣的現實,對個人命運悲嘆的同時,對國家、人民的悲嘆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課堂小結

《閣夜》的主旨:寫詩人在夔州西閣中獨對長夜之所見,所聞和所感,表達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

五、課外作業

完成《全優設計》的《恨別》

《閣夜》教學設計5

一、教學創意及實現

豐富的資源 最快的更新 優質的服務 誠信的運作

本課作爲選修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中的自讀篇目,旨在指導學生通過涵詠吟誦,把握詩歌的韻律,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考慮到詩歌教學必須落實到具體的“這一首”上,因爲學生在各種快餐閱讀的影響下,天生少了一種“慢閱讀”“細品味”閱讀情趣。其次,朗讀是詩歌鑑賞中的不二手段,但如果依照單元目標定位本課的教學目的,那樣一堂課可能在朗朗書聲之外,沒有立起來的東西,所以不能把手段當成目的。第三,教師在本課的立意追求上不斷努力,通過閱讀了金聖嘆、莫礪鋒、馮至等人的著作和一定數量的相關論文後,終於從題目中找到了可以照亮本課的“課眼”——“夜”。本詩每一聯都塗抹上黑夜的色彩,遵循了中國古典詩歌中“黑夜”的母意象。恰恰是這一“夜”字,照亮了整堂課的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回到公元776年的那一夜”爲召喚,帶領學生朗讀細細品味每一聯的詩情,最後又從那一夜走出,勾連起杜甫的其他描寫“夜”的詩歌,溯流至中國詩歌“夜”意象的源頭——《詩經?君子于役》。課堂設計基本實現。

二、語文能力及提高

1、朗讀能力。有人說,詩歌的靈魂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上。在天上的一半是朗讀,在地上的一半是文本。涵詠功夫興味長,毫無疑問,沒有吟詠詩韻的朗朗書聲,再深入的分析也是抽象的。所以,教師在本課中坐實朗讀這一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根據每一聯的情感,在朗讀上做了不同的處理,並且突出了重音的處理。在教學上,爲了授之以漁,讓學生切實掌握朗讀要訣,教師歸納了重音處理的四個辦法——重讀、輕讀、長讀、復讀。在本課的末尾,一個學生能夠根據詩情,很杜甫地吟詠一番,博得同學由衷的掌聲。

2、語文習慣。公開教學固然要展示教師個人的美麗,但是學生既然付出了四十五分鐘,便不能成爲教師的配角而存在。如果公開課上教師算得上精彩的話,那他肯定要精彩在學生的精彩裏。教師不能爲了自己的表演,而把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習慣的養成置之不理。所以課上,老師注重學生寫的習慣的養成。不但在課始時安排了調版,而且要求學生在書上做筆記,期望養成學生語文課動筆的習慣。

3、語言品味。語文學習毫無疑問應該走在“語言”的道路上,尤其是學習語言中的精粹——詩歌。教師在每一聯中都挖掘出語言品味的節點,並且採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在容易疏忽的地方發現驚喜,在深入探究的時候感到興奮。比如第一聯採用“體驗法”,用教師的個人經歷講述,讓學生體會“寒”字的情感內涵。第二聯採用“比較法”,“悲壯”與“雄壯”,“飄搖”、“招搖”與“動搖”,學生自能發現杜甫敏感而脆弱的心絃。第三聯採用“還原法”,體會詩人身在閣上,心憂天下的悲憫情懷。第四聯採用“調序法”,讓學生體會詩人暗夜裏自我安慰的那一聲長嘆。

三、教學不足

教學語言。作爲詩歌的教學,課堂應該有詩的語言才能更好的營造詩境。教師的語言顯得口語化,而且瑣細,有詩歌意味的教學語言少。課後,我縣林匯波和莊旭美兩位教研員提出了課堂沒有主問題設計,主體部分上得比較平淡。經過幾天來的思考,如果有了這樣一組脈絡句:“在這樣的夜晚裏,杜甫感到了什麼”,“在這樣的夜晚裏,杜甫看到了、聽到了什麼”“在這樣的夜晚裏,杜甫想到了什麼”“在這樣的夜晚裏,杜甫對自己說了什麼”,也許,學生的整體把握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