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

《老師,你在聽嗎?》一書向我們幼兒教師介紹了傾聽兒童,與兒童進行言語互動所需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全書深入淺出,實例豐富,有助於幼兒教師更好地瞭解兒童,反思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糾正自己的不適宜言行,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其中“解讀對話”這一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綱要》明確指出: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的基礎。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與幼兒間的對話是師生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師幼間的對話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現出來。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在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對話關係,而師幼間的對話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那麼,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幼關係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師幼對話關係,是對“以教師爲中心”和“以幼兒爲中心”的一種批判

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應是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過日子一樣,從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師幼間的對話不僅僅是指二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談話,而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對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係,這種對話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二、真誠地面對幼兒,是師幼實現對話的基礎

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地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地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爲兒童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視一日生活中每一次與幼兒對話的機會

從早上的第一縷曙光到晚上的最後一抹夕陽,這之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爲師幼提供了對話的平臺,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目光,有對話的意識。幼兒園小班剛入園這一階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顯得更爲重要。在訓練洗手常規時,我不是專門地去說教洗手的好處,應怎樣洗手等,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洗手,開始孩子們會看着老師洗,後來我們會像家裏人一樣一邊洗一邊聊天。菡菡說:“老師,你的手很乾淨,爲什麼也要洗手呀?”我說:“因爲我要幫你們盛飯,手上有細菌碰到碗吃了會生病的。”“噢!”她的樣子似乎明白了什麼。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悅悅說:“老師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縫這些地方都洗呀?我媽媽就不像你這麼洗?”“那一會兒你看看我這樣洗得乾淨還是你媽媽洗得乾淨好嗎?”“好”。“老師,我們倆比賽吧,看誰洗的又幹淨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對話”形式使幼兒更易於接受,也能夠引導幼兒思考與嘗試,更能引發出許多新的問題。

師幼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幼對話的觀念。就像瑞吉歐說的那樣“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獲得體驗和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