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範文900字

《老師,你在聽嗎?》第六章“解讀對話”闡述到:獲得一次對話意義的方法有很多種,關鍵是要以開放的態度,不同的方式理解兒童的語言,而且這種理解是整體的,而非獨立的,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兒童的觀點應得的尊重和關注。

《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範文900字

每個孩子都有被人理解的需要,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是演說家。許多孩子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成人往往就會忽視孩子的內心想法,也有很多時候會誤解孩子,沒有形成有效對話,就更不容易讀懂孩子。那麼,日常生活中怎樣和幼兒進行有效對話呢?

首先,主動引發對話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注那些比較內向,不太喜歡說話的孩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主動引發對話。比如,午睡後幫幼兒穿衣服時,可以問他們衣服是誰買的`,媽媽還給你買了什麼,你喜歡什麼樣衣服等等。在老師溫和的語氣裏,幼兒纔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

其次,提問要開放

教師與幼兒的對話其實很多很多,但往往處於教師問幼兒答的形式。如果問題過於簡單,幼兒就沒有繼續說下去的內容了。在學習了《老師,你在聽嗎?》一書後,我對教師的提問藝術有了更爲深入的理解。就提問的“開放性”而言,書中第二章的一個關於“馬”的案例引起了我的興趣和關注,“這是什麼動物?它是什麼顏色的?你還能看見另外一種顏色嗎?”這些問題雖不是選擇性的,但它們也是封閉式的,因爲這樣的談話沒有試圖去發現兒童的先前知識和經驗,同樣關於“馬”的提問:這裏發生了什麼?還有呢?那會怎麼樣?爸爸怎麼抓住馬的?這些開放式問題幫助兒童拓展思考,有利於教師發現兒童想象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將先前知識運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學習的能力。

第三,讀懂幼兒潛臺詞

很多時候,幼兒的一句話,它所要表達的意思遠遠不止這一句話,即所謂話裏有話。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讀懂幼兒話語中的潛臺詞,讓孩子願意主動發起對話。當幼兒告訴老師說,誰誰的杯子沒放整齊,他可能是想過去幫那個孩子擺整齊,而不是想聽見老師說“我知道了。”

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應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通過多種引導策略,在幼兒園中進行開放性語言教育活動就能幫助孩子在運用語言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從而提升運用語言的能力,獲得語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