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桂花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讀着課題,濃郁的桂花香氣便在鼻翼脣齒間瀰漫,紛紛揚揚的桂花香雨在腦海眼前散開,引發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讀着課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憶中,喜歡桂花的迷人香氣,難忘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也就理解了離開家鄉後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又時時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漸漸的,作者的思鄉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溢滿字裏行間,也久久縈繞在我們的心頭,且引得我們浮想聯翩。

懷念家鄉的純樸情感,留戀童年的純真童趣,這些情感都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舒緩,在娓娓道來中透露出作者豐富而真摯的情感,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薰陶。

【設計理念】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麗迷人的,而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雖然陣陣桂花已如雨般搖落了,美好的童年時光也已一去不復返,但對童年的懷念、對家鄉的思念卻是永遠也抹不去的。就讓我們在作者回味搖花前的期盼,搖花時的快樂,搖花後的喜悅中,一起重溫段美好的時光,體驗那種美好的情感。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方面是爲了繼續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說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根據學生家庭的實際,讓學生聽聽長輩講的關於小時候家鄉生活的故事,或者回憶自己的兒時趣事,豐富他們的感情體驗。

【教學過程】

一、聯繫上文,激發情感

學習了上課《梅花魂》,透過一位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唐詩宋詞的喜愛,尤其是對一幅墨梅圖的分外愛惜,以及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們的愛國之情。下面,老師帶來了王維的一首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裏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現的又是怎樣一種感情呢?

(出示詩歌)

學生自由吟誦詩歌,交流體會。

小結:

詩人漂泊他鄉,通過心繫家鄉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過對某樣事物的描寫同樣能傳達人物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桂花雨》,聰明的同學們一定猜出了課文主要寫的是──桂花,那它又表達了什麼感情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結合所學課文和已有的知識積累,遷移學習方法,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初讀課文,體會情感

學生帶着閱讀任務,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作者借桂花表現了怎樣的感情,並劃出有關詞句。

反饋交流:

1、“中秋節前後,正是故鄉桂花盛開的季節。”

2、“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

3、“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4、“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從這些句子,體會到課文表現了對故鄉和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精彩的課文是生活的縮寫。對它的直接造訪和叩問就是一種極大的幸福。學生直奔課文的思想情感,整體把握了課文的主旨。

三、賞析課文,領悟寫法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並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小組同學的意見,如果意見不相同,互相討論討論。

交流:理解全文內容可分爲三部分,主要寫了“搖花樂”這件事。

⑴ 第一部分介紹桂花開放的時間,描寫桂花樹的樣子: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

(這句話說明桂花樹樣子很一般。)

“不開花時,只是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也得仔細地從樹叢裏尋找那些細小的花。”(這句話描寫了桂花樹的葉子和花朵,表明桂花並不鮮豔,也不夠明顯。可是,就是這種普普通通的樹,不顯眼的小花,它的香氣卻“真是迷人”。)

⑵ 第二部分具體地回憶了家鄉院子裏桂花開放的情形,細緻地描寫了“我”和母親搖桂花的情景。這一段文字寫了四層內容:

① 桂花開放,母親擔心颱風刮來。

② 桂花盛開,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理解“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盛開時香飄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動的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說話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對故鄉的愛戀。)

③ “我”幫母親搖桂花的情景:

A、爲什麼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B、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

C、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D、爲什麼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然後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這些情景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想象。如,學生可能有淋雨的經歷,雨絲飄落在頭髮、脖頸上的感受與課文中“桂花雨”的飄落有相似之處。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還可以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④ 搖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葉中泡茶,有的可用來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乾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瀰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掙脫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在這一部分中,“我”對桂花的喜歡,母親的擔心,“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搖桂花時的歡樂,這些情感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錶達出來。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比如,選擇一兩處作示範朗讀,或者請學生範讀,再作評議。

⑶ 第三部分描寫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將它與家鄉院子裏的桂花相比較,再一次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① 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爲什麼?(自由發言)

交流體會: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饋贈桂花的快樂,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②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爲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2、老師總結:

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畫、一罈好酒,需要細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稱妙。師生共同品讀、賞析、比較,想象,實現美文美讀、美悟、美育。

四、感情讀文,深化情感

五、句式練習,加深體會

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而母親卻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可仿照這個句式,讓學生說說,以便他們對母親的話有更具體的感受,如,這裏的環境真好,母親會怎麼說?這裏的生活真舒適,母親會怎麼說?……從而體會到母親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擴散思維,激發情感,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難點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六、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懷念童年 介紹故鄉的桂花

回憶“搖花樂”的情景

思念故鄉 再憶童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