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識字三《 枇杷和琵琶》教案範文

教學主題:

二年級上冊識字三《 枇杷和琵琶》教案範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建議學時數:

2學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流利課文。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9個字。

二、內容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這個故事講了明朝的一位財主送了一筐枇杷給袁知縣,卻因爲識字少,把“枇杷”寫成了“琵琶”,鬧了笑話的事。重點難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三、學生分析

區分同音字對二年級學生來說,也是識字的一大難點。如果單純講授同音字的區分方法,課文就會顯得枯燥,學生的興趣提不上來。課文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鬧笑話的道理,讓學生樹立正確區分同音字的意識,學生既覺得生動有趣,又從中受到了啓發和教育,一舉兩得。

四、設計思路

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聽故事、講故事可以豐富兒童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也能夠有效地激發起兒童識字的興趣。本課教學設計以“聽故事——讀故事——認漢字——說故事”等語言實踐活動爲主,讓孩子在反覆讀三五遍故事中與生字見面。這樣可以強化刺激,幫助記憶生字,又可訓練朗讀,還有利於語言的內化。並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遊戲中認識生字,書寫生字,鞏固生字。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齊讀課題。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一想:題目中的兩個詞語有什麼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讓學生說說“枇杷”和“琵琶”這兩個詞語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讀故事,認生字

1、學生一邊讀故事,一邊圈出生字詞語,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拼幾次。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做小老師,幫同學糾正讀得不準確的讀音。

3、認讀生字。

(1)小組內交流:你自己認識了課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麼好辦法幫大家記住這些字?

(2)彙報成果。(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相機讓學生當小老師帶大家認讀。)

(3)你還教同學認識了哪些生字?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出示帶有生字的生詞,先自由讀,再齊讀。

三、讀課文,熟悉故事內容

1、讀課文,要求不添字,不丟字。

2、指名讀故事,學生互評。

四、講故事,內化語言

1、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再互相評一評。

2、推選代表講這個故事。

3、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遊戲複習認字

1、“找朋友”認字:讓學生把帶有本課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來,自由找夥伴組合認字。

2、把字卡拿出來,老師讀一個,學生擺一個在桌面上。(學生跟着邊讀邊擺)

3、給生字找“家”;黑板上貼上寫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的“小房子”卡片,讓學生按結構將字歸類

二、組詞說句

1、挑選自己最喜歡的生字,用它來組幾個詞,看誰說得又多又好。

2、小組內交流組詞情況。

3、全班交流組詞情況。

4、用“枇杷”、“琵琶”、“特別”這三個詞語分別練習說話。

三、指導寫字

1、觀察要寫的字,找出共同點,說說還有什麼發現。

2、半扶半放指導寫字,特別是寫好“候”、“縣”這兩個字。

3、學生描紅,並練寫一個。

4、展示學生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

5、評議後繼續練寫。

四、完成課後練習2、3題

1、練習課後第2題。

2、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比一比“人身”、“人蔘”以及“珍惜”、“珍稀”這兩組詞語的異同。

3、舉例說說還知道哪些詞語是讀音一樣但意義完全不同的詞。

4、全班交流。

5、練習課後第3題。

教學反思:

1、本課設計上能夠根據孩子們對故事比較感興趣的特點,用聽故事——讀故事——識漢字——講故事的方式,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在設計上體現了讓孩子自主學習的特點,步步深入地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3、在讓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較好落實了教學目標,提高了他們識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