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地理重點知識筆記

高一的地理有點像理科,邏輯推理比較多,但它的知識聯繫性很強,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後的時候要經常梳理學過的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高一地理重點知識筆記

  高一地理知識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⒈ 晝夜長短變化規律

⑴太陽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

⑵太陽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

⑶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地均爲6:00時日出,18:00時。

⑷極晝極夜範圍的變化規律(如上圖,以北半球爲例):春分過後北極點開始出現極晝,春分到夏至極晝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北極圈,夏至到秋分極晝範圍由北極圈縮小到

北極點;秋分過後北極點開始出現極夜,秋分到冬至極夜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北極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極夜範圍由北極圈縮小到北極點。

⒉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⑴緯度變化: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⑵季節變化: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⑴計算公式:H = 90°-緯度間隔

說明:所求點與直射點的緯度間隔計算遵循同減異加——所求點與直射點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減,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陽高度大小比較: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即與直射點緯度間隔越小,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 大氣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能

2. 大氣受熱過程及溫室效應

大氣受熱過程

⑴太陽輻射能傳播的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面,並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增溫,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大氣溫室效應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間,向下的部分稱爲大氣逆輻射,把熱量歸還給地面。

①多雲的陰天夜晚氣溫不會太低是因爲雲層厚大氣逆輻射強。

②十霧九晴:晴天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空氣中的水汽易凝結成霧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強但熱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吸收太陽輻射少,光照強;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

二、熱力環流——地面冷熱不均形成的空氣環流

1. 熱力環流中溫度和氣壓值的比較方法

⑴溫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氣流的'近地面溫度最高;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⑵氣壓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壓;對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值越低,如下圖溫度由高到低是 DCAB ,氣壓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⑶等壓面的變化規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壓的地方等壓面上凸,形成低壓的地方等壓面下凹。

2. 幾種常見的熱力環流實例

城市熱島

環流

成因:人類活動釋放大量廢熱導致城市的氣溫高於郊區

意義:(1)有污染的工業企業佈局在下沉距離之外,避免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城市;(2)衛星城應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海陸風

白天:陸地溫度高於海洋,吹海風。

夜晚:陸地氣溫比海洋低,吹陸風。

山谷風

白天山坡增溫強烈,空氣沿山坡爬升形成穀風

夜晚山坡迅速冷卻,空氣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風

三、大氣水平運動——風

類型

成因

風向特點

高空大氣中的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結果

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

  高一地理知識要點

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1. (1)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

(2)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 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 晨昏線與赤道的關係: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 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係: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爲0度。

5. 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範圍:0°~23°26′

6. 太陽高度的分佈: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線上=0°。

7. 晝夜交替的週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 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爲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爲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1°=4分鐘)

2. 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爲東經或同爲西經相減;一爲東經一爲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 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

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

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爲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爲東時區一爲西時區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