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漫長的告別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1

金錢可以帶來快樂,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之後呢。

就好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一羣人的狂歡也掩蓋不了退潮後的孤獨。

人是社會性動物,除了基本的生存屬性外,還需要陪伴和認同。

就好像《一句頂一萬句》裏“人最後只不過是想找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書中一直沒說清楚馬洛到底爲了什麼在爲一個認識不久的人忙前忙後,當我現在回想整個故事情節,那5000美金的大鈔應該滿足不了他心中的渴望,他是一個缺錢的人,也是一個卻愛的人。

有時候人死了比沒死強,特里最後的'出現,是想向馬洛表達什麼,是炫耀還是感謝,我想對於馬洛,他不應該出現,因爲他的出現表明,馬洛只不過是個的工具而已。

馬洛是特里的朋友嗎,肯定是,但也肯定不是馬洛以爲的朋友。

我不需要錢,我只是需要一個人陪我喝杯螺絲起子。

尋找是有快樂的,尋找也是有代價的。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2

作者孤獨的內心加上細膩的筆觸總能觸發人們內心的共鳴。每個人都有一塊靜地孤獨的純淨的不被人理解的慌恐。錢德勒有一種魔力讓人開啓這個靜地,讓我們在他的作品裏狂歡。

鋼筋水泥燈紅酒綠霓虹燈下的車流變成了畫家手裏黑白交錯的靜謐的夜空,星星點點灑落在你心底。馬洛是孤獨的不合羣的,在那樣一個不安定的時代他隨時都有可能面對死亡,他過的小心翼翼,直到遇到另外一個孤獨的'靈魂——特里。在特里無助失意的時候,馬洛成爲了他的朋友。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慰藉,只需要一杯螺絲起子酒就能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懷。平靜的日子被特里妻子的死所打破,特里逃走了。馬洛不相信自己的朋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就如同相信自己不會殺人一樣。他的周圍突然出現了很多人警察,律師,黑道大哥,韋德夫婦等,這些人隨時都可能要了他的命。爲了他內心的純真(特里),他義無反顧的去救贖一位死去的朋友。他想向世界證明純真是存在的正義也從不會缺席。他就是哪個正義的使者,到最後他找到了真相卻失去他。特里哪個和他一樣純真孤獨的人,已經變成和周圍人一樣帶着面具生活。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3

短短五十三章,回看數次。這一場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只用了一個瞬間。而這一聲告別用了太長太長的時間。

馬洛,他有很多品格,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爲了特里,爲了一場真相,爲了一個真正的告別。他不曾放棄過。全文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人,“瘋癲”卻恐懼的作家,爲了榮譽掩蓋真相的'“大人物們”,爲了腐爛愛情的“金色美夢”……太多人,馬洛是整個小說中唯一的良心,有人質疑過他,有人利用他,可是馬洛從來沒有改變過自我。特里也曾在泥潭裏打滾,可能命運真的把這個人折磨的一塌糊塗,可在這一場告別中,他已經死了,那個馬洛在乎的靈魂已經枯萎了,有的只是一個特里的軀殼。

“你深深打動過我,特里,用一個微笑、一下點頭、一次揮手和這兒那兒的安靜酒吧裏安安靜靜喝幾杯酒。感情還在的時候真是不錯。別了,朋友。我不會說再見。我已經和你說過再見了,那時候說再見還有意義。那時候說的再見悲傷、孤獨而決絕。”這一場告別,其實早已經結束了。不管是馬洛還是特里,不管是否還有那麼一絲遺憾。那一聲再見以後,特里在馬洛心中已經死去了,永遠的……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4

歷時近兩個月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原先看這本書是因爲村上春樹說這是他最喜歡的書,名人推薦果然不一樣,儘管我不記得自己看過幾本村上春樹的書吧,可能只有1Q84,也完全不記得裏面的內容。

剛開始看有一些深深的被他的文字吸引,文字場景描寫很有代入感,如果我的`想象力足夠,完全能在腦海裏還原這些場景。但後續發展太慢,看到一半我才發現這原本是一個推理劇,靠着有始有終的決心才堅持讀下去。就我自己而言,推理劇而言,還是東野圭吾的更吸引人,但對細節的描寫,人物的刻畫,還是很飽滿的。

錢德勒描述的是一個腹黑嘴毒善良只憑本心做事的形象,他對錢財無所謂,他諷刺上流社會的制度,他只做自己相信的事,只爲自己心中的疑惑,不相信特里會做這樣的事,便一直查下去。在錢德勒筆下,馬洛是一個極具魅力,不爲強權正直的人吧。現實中如果遇見這樣的人,我應該會被迷的不要不要的。

在閱讀過程中,有很多人說這一版的翻譯太差,但對於我而言,讀起來剛剛好,順暢樸實,也許我需要再看看另一版的譯文,對比才能發現高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