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第二課時的教案

課 型:公開課

蘭亭集序第二課時的教案

授 課 人:曾憲國

授課班級:高一(2)班

授課時間:20XX年12月17日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文敘議結合的寫作特點,體會行文的巧妙。

2、 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於盡得深沉感情。

3、 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由這次集會而生髮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理解“死生亦大矣”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1、 ‘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 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評法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複習:提問背誦第一段(見投影)

板書:

記會寫景狀物

(樂)暢敘幽情

二、“樂”,也可以說作者是“樂之極”,我們說,“樂極生悲”,作者在立意上,獨出機柕,借題發揮,從一次普通的宴遊活動,談到有關生死的人生人生感慨,就顯得順理成章。好,下面我們一起朗讀第二段,在朗讀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圍繞什麼主題展開議論的?又是如何逐層展開的?

一)、全班齊讀第2段

二)、體會:這段話作者是圍繞什麼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投影顯示思考題)

提示:師生互動,討論後

明確:作者乘上文的“樂”,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其實,由樂而悲,看似突兀,但作者娓娓道來,卻也順理成章,作者在享受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後,難免產生一種曲終人散的淒涼之感。

一開頭就出現了一個闊大境界“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但並不突兀,“人之相當”指人際交往,是個普遍性問題,當然也包括這次蘭亭集會在內,“俯” “仰”二字上文已見,只是用它們的`合義,表示時間過得很快,這就包含着人怎樣,在人羣中度過一生這一問題;作者緊接着列舉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靜者……躁者……;作者沒有把問題停留在這一層面,緊跟着就說,即便爲人處世方法各異,靜噪不同,但人生憂患的根源是相同,爲什麼?作者從二兩方面進行了解剖:首先來自生命本體不滿足的內在慾望,“欣於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久。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最後作者深切感悟到:再團圓終要離散,再自足的幸福終要破滅,再堅強的生命終要滅亡。面對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自然規律,作者只能感嘆“死生亦大矣”!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的基本觀點。

板書:(見投影)

欣之所遇 所之即倦

慨嘆向之所欣 已爲陳跡死生亦大矣

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

三、理解“死生亦大矣”的含義

討論:歸納明確:

這種感傷,是對人生哲理的追索,傷感中蘊含着對生的執著,對永恆的生命價值和人生事業的企慕和追求,因此這種感慨不是消極,不是沉寂,其間自有積極地一面。

四、提問:本段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跟上文的敘事是怎樣聯繫?

討論、明確:前一段敘事說的是“人生相當”之“樂”,本段即由此發生議論,從“欣於所遇”說到“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最後歸結爲“死生亦大矣”,由此可見,前段敘事是爲此段議論作鋪墊的。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思考練習三

六、板書設計(見投影)

記會寫景狀物敘

(樂)暢敘幽情

欣之所遇 所之即倦

慨嘆 向之所欣 已爲陳跡 議

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