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鄉愁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余光中的《鄉愁》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也都有學過,主要就是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讀了余光中《鄉愁》你的感想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余光中《鄉愁》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余光中鄉愁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余光中《鄉愁》讀後感篇一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峯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

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於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人抽象化的空泛。這首詩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波浪。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爲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爲撩人愁思了。

  余光中《鄉愁》讀後感篇二

《鄉愁》,篇幅雖短,所折射的情感卻連綿不絕,一點一滴的思緒與相思凝結成不朽篇章,余光中影響了一代人,不!嚴格的說應該是他所表達的情感。

母親與兒子,丈夫與妻子正如大陸與臺灣,我很想知道難道真的什麼東西能分割兩者。作爲文人墨客,余光中毫不含糊,詩人的《鄉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鄉愁在新的時代新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和深度;作爲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人,余光中更是無可挑剔,從詩文中可以體會得到他所表達的深厚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詩文描述了一個青年從小到大一生的經歷,從小背井離鄉,小時有的雖然僅僅是一張小小的郵票,粘連的是與母親之間深深的思念,還有那不盡的鄉愁!當青年長大的時候,按理說,在這個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之時,理應無憂無慮鬥志昂揚拼搏向前。但鄉愁又化作一張窄窄的船票,他在這頭,妻子卻在那頭,帶來的只有無盡的相思!無盡的愁苦。最後那青年老了,父母也去世了,鄉愁唯一給他留下的是那座矮矮的墳墓。再看看我們自己,雖然與家人僅僅只隔數裏地,想到滄桑的父母還是不免有些傷懷。想到這,我想詩人的鄉愁裏的傷感多多少少的與我們的情感還是有粘連的。

詩人余光中以自己的個人情感感悟聯繫到祖國和民族,將其感情昇華至另一個更高的層次,撩起無數愛國人士的愛國之情。該詩情真意切,既抒發了自己愁苦之情,將鄉愁寫的淋漓盡致,又渴望祖國統一。他將臺灣與大陸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鄉愁就是現在分割大陸與臺灣的那條淺淺的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我能清楚的感覺得到鄉愁以其強烈的抽象情感在引領者我們,這也正讓我們知道了我們前方是光明的。詩中表達了何其壯大的愛國情感,不禁又讓我聯想到的.屈原!哎,他們可說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鄉愁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他的濃重的歸屬感,渴望迴歸“母親”的回抱。當然在詩中不可掩埋的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即使在耄耋之年也不忘落葉歸根迴歸祖國。

  余光中《鄉愁》讀後感篇三

讀一首好詩,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重讀余光中的《鄉愁》,我才真正體會詩中那濃濃的鄉愁。

對於一個常年漂泊海外的遊子,“鄉愁”便是他們心中永恆的主題。

幾筆平素的語言中,滲出的是濃濃的鄉愁。小時候,一張小小的信箋寄去了對母親的問候,帶去了一份鄉愁。長大後,一張窄窄的船票,那是與新娘的相聚,載去的是一份離別的鄉愁。後來啊,一方矮矮的墳墓,是那割捨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遊子的心,誰能讀懂,這簡練的語言中又濃縮了多少的情感!從小時候的鄉愁到現在的鄉愁,同樣的鄉愁,不同的心情!從思鄉、思親昇華到思念我們偉大的祖國。那一灣淺淺的海峽,隔斷了大陸和臺灣,但是它又怎能隔斷兩岸深情的呼喚、企盼和守候呢?那一聲聲從心底發出的呼喚,對大陸、對祖國母親的呼喚,對渴望祖國統一的呼喚,將怎樣震撼着中華炎黃子孫的心啊!

《鄉愁》,短短的四小節,反覆地詠歎,道不盡的是鄉愁,凝聚的仍是鄉愁。

余光中用《鄉愁》這首詩來聊以慰藉,讓我感到詩人那種“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的悲壯,那種“思念故鄉,鬱郁累累”的沉重心情,這正是一顆遊子的心哪!

讀《鄉愁》,是中國人與中國人在用心說話,在用心交流。讀了《鄉愁》,遊子的那顆火熱赤誠的心便會呈現於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裏。那是一個遊子的鄉愁,那是一個渴盼祖國統一,與親人早日團聚的遊子的鄉愁。他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更思念祖國。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遊子能真正理解遊子的心,同是中國人,我們流着一樣的血,忍受着同樣的痛,有着一樣的心情,也有着同樣的鄉愁,因爲我們中國人有着一顆同樣的中國心!

鄉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