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九年級化學上冊期中試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導語;爲了幫助同學們化學考試考出好成績,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九年級化學上學期期中試卷,有需要的同學們可以看看。

2017屆九年級化學上冊期中試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一、選擇題(本題有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1.下列生活現象屬於化學變化的是(  )

A. 衣服晾乾 B. 雪糕融化 C. 輪胎爆裂 D. 牛奶變酸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可以根據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答: 解:A、衣服晾乾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B、雪糕融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C、輪胎爆裂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D、牛奶變酸的過程中有顯酸性的物質生成,屬於化學變化.

故選:D.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掌握化學變化的實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2.日常生活常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富硒茶葉”、“加鐵醬油”等用品,這裏的氟、鈣、碘、硒、鐵指的是(  )

A. 單質 B. 原子 C. 離子 D. 元素

考點: 元素的概念;物質的元素組成;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分析: 可以根據人們的習慣說法和相關化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因爲這四種用品中,不只含有氟,鈣,碘,硒,鐵,還有其他的元素,而單質的意思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所以A選項錯誤.同時也不能說含有這些原子或元素,否則微觀宏觀的意思混淆,所以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組成問題.

3.(1分)下列物質屬於混合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潔淨的空氣 C. 二氧化碳 D. 鋁箔

考點: 純淨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專題: 物質的分類.

分析: 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

解答: 解:A、冰是水的固體,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種物質,屬於純淨物;

B、潔淨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屬於混合物;

C、二氧化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於純淨物;

D、鋁箔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於純淨物.

故選:B.

點評: 潔淨的空氣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氣,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氣是潔淨的空氣,仍然屬於混合物.

4.下列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

A. B. C. D.

考點: 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根據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原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陽離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陰離子;進行解答.

解答: 解:A、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原子結構示意圖,故A不符合題意;

B、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陰離子結構示意圖,故B不符合題意;

C、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原子結構示意圖,故C不符合題意;

D、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爲陽離子結構示意圖,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係是解題的關鍵.

5.隨着“綠色奧運”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空氣質量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列物質中,未計入北京市監測空氣污染指數項目的是(  )

A. 氮氣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顆粒物

考點: 化學在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專題: 生活實際型.

分析: 根據污染指數項目所包括的內容進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題.

解答: 解:目前國家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爲: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氮氣不屬於污染指數項目.故選A

點評: 本題從世界矚目的“綠色奧運”入手,考查社會關心的問題,具有很好的現實性.

6.(1分)關於氧氣用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氧氣可用於化工生產

B. 氧氣可用於鍊鋼工業

C. 液態氧用作宇航飛行器發動機的燃料

D. 氧氣可用於氣焊、氣割

考點: 氧氣的用途.

專題: 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 A、氧氣可以用於化工生產;

B、根據氧氣支持燃燒的特點分析;

C、根據氧氣不燃燒的特點分析;

D、根據氧氣支持燃燒的特點分析.

解答: 解:A、化工生產中氧氣做氧化劑,故A正確;

B、因爲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以用於鋼鐵工業,提高鋼鐵的質量和產量,故B正確;

C、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C錯誤;

D、氧炔焰的溫度很高,可以用來焊接或切割金屬,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解答本題要緊緊圍繞氧氣的性質之一能支持燃燒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7.(1分)如圖所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 液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裏的液體加熱.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據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判斷,滴管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不能伸入試管內;

B、根據給試管中液體加熱的正確方法分析,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液體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

C、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正確方法進行分析判斷,取下瓶塞倒放在實驗臺上,標籤要靠向手心,瓶口緊貼試管口;

D、根據聞氣體氣味的正確方法分析,聞氣體的氣味時,防止氣體有毒,應用手輕輕扇着聞,不能直接將鼻子湊到瓶口聞.

解答: 解: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滴管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不能伸入試管內,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操作錯誤;

B、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液體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圖中沒有酒精燈外焰加熱,液體量超過了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按在了短柄上,因此圖中操作錯誤;

C、傾倒液體藥品時,取下瓶塞倒放在實驗臺上,標籤要靠向手心,瓶口緊貼試管口,因此圖中操作正確;

D、聞氣體的氣味時,防止氣體有毒,應用手輕輕扇着聞,不能直接將鼻子湊到瓶口聞,因此圖中操作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8.(1分)下列化學反應中屬於氧化反應但不屬於化合反應的是(  )

A. 鋁+氧氣 氧化鋁 B. 甲烷+氧氣 二氧化碳+水

C. 氫氣+氧氣 水 D. 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考點: 氧化反應;化合反應及其應用.

專題: 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能量變化.

分析: 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化合反應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反應生成另外一種物質的反應.

解答: 解:A、鋁+氧氣 氧化鋁中,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於化合反應;鋁和氧氣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錯誤;

B、甲烷+氧氣 二氧化碳+水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屬於化合反應;甲烷和氧氣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正確;

C、氫氣+氧氣 水中,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於化合反應;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錯誤;

D、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中,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於化合反應;紅磷和氧氣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反應類型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分析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然後再根據各種反應類型的概念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9.(1分)用雙氧水製取氧氣時,忘記加催化劑,其結果是(  )

A. 不放出氧氣 B. 放出氧氣的速率慢

C. 放出氧氣的總量會減少 D. 放出氧氣的總量會減少且速率慢

考點: 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

專題: 課本知識同類信息.

分析: 根據催化劑的特點考慮本題在化學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只能改變反應速度.

解答: 解:

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物的速度,不能改變生成物的量,在雙氧水製取氧氣的實驗中,催化劑其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

故選:B.

點評: 通過回答本題知道了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物的速度,不能改變生成物的量.

10.(1分)下列化學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把盛有紅磷的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磷立即燃燒

B. 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並放出熱量

D. 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氣體

考點: 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專題: 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記錄.

分析: A、在通常情況下,紅磷不能燃燒;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木炭在氧氣中能夠劇烈地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紅磷在氧氣中能夠劇烈地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

解答: 解:A、把盛有紅磷的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紅磷不能燃燒,錯誤;

B、硫在空氣中燃燒,不能產生藍紫色火焰,錯誤;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並放出熱量,正確;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不能產生氣體,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實驗現象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注意生成物的顏色、狀態、火焰顏色等方面的內容.

11.(1分)(2006•河南)在加壓條件下,25m3的石油氣(含丙烷、丁烷等氣體)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由此可以說明的是(  )

A. 分子的質量很小 B. 分子由原子構成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考點: 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分析: 微觀粒子的特徵: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微粒與微粒之間有間隙;都是不斷運動的.

解答: 解:25m3的石油氣(含丙烷、丁烷等氣體)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並且間隔較大.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微觀粒子的特徵方面的內容.

12.(1分)(2011•北京)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的(  )

A. 質子數 B. 中子數 C. 電子數 D. 最外層電子數

考點: 元素的概念.

專題: 概念關係型.

分析: 根據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進行解答.

解答: 解: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所以元素的種類由 質子數決定,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元素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並能靈活應用的能力,較易.

  二、(填空題,共15分)

13.(3分)我們生活的世界由豐富多彩的物質組成,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請你分別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種物質: 鐵 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 氧氣 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氯化鈉 是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考點: 物質的構成和含量分析.

專題: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非金屬單質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氫氣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如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鐵屬於金屬單質,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合理即可);氧氣屬於氣態非金屬單質,是由氧分子構成(合理即可);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合理即可).

故答案爲:鐵;氧氣;氯化鈉(合理即可).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掌握常見物質的粒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