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語文《黔之驢》常考知識

一、文章內容

會考語文《黔之驢》常考知識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爲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

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二、文學常識

1、《黔之驢》選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學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後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創作的“古文”包括論說、寓言、傳記、山水遊記、騷賦等,很多作品具有豐富的現實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往往用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來闡明深刻的道理。

三、語音

憖憖(yìn )然 虎大駭(hài ) 噬(shì) 蕩倚(yǐ)衝冒 跳踉(liáng )

四、通假字

五、古今異義詞

1、文言文中的一些詞,有的現在已經不用了;有的現在雖然還用,但意思跟原先不同;有的現在仍大體保存了原來的意思。看看下列詞各屬於哪種情況?

稍 鳴 怒 因 喜 跳踉 乃 去

第一種情況:跳踉

第二種情況:乃 稍 因 去

第三種情況: 鳴 怒 喜

六、詞類活用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船:名詞作狀語,用船

2、驢不勝怒,蹄之 蹄:名詞用作動詞,用腳踢

3、稍近益狎 近:靠近,接近,形容詞作動詞

4、盡其肉 盡:吃盡,吃完,副詞作動詞

七、一詞多義

1、以爲 A.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 ( 把……當作) B.以爲且噬己也 (認爲)

2、然 A.憖憖然 ,莫相知。 (。……的樣子) B.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然而,但)

3、之 A.黔之驢 (的,結構助詞) B. 虎見之 (它,代詞,代驢)

八、重點詞語解釋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以:而

2、至則無可用 則:卻

3、稍出近之 稍:漸漸

4、以爲且噬已也 且:將 噬:咬

5、覺無異能者 者:似的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奏

1、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十一、理解性默寫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蔽林間窺之

隱蔽在樹林裏偷偷地看着驢

2、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老虎)於是跳起來,大聲怒吼着,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完驢的肉,才走開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本文通過一頭驢子被一隻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不少於兩點,多寫一點加一分)

提示:貌似強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勝它。

2、整體閱讀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現,理出文章敘事線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詞)。

見(窺)驢——畏(懼)驢——識(探)驢——食驢

3、本文的寓意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現實性,旨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聯繫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又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上層人物。但我們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4、找出三個形象勾畫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態的詞: 蔽 窺 稍

5、課文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爲幾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虎的心理及行爲動作的詞語分別有哪些?它們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可分爲六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虎的心理的語句分別是“以爲神”、“覺無異能者”、“莫相知”、“終不敢搏”、“以爲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虎初見驢時,“蔽”“窺”勾畫出虎既好奇,急於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驢一鳴,虎大駭,遠遁”,“駭”“遁”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恐懼心理;接下來“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直至“蕩倚衝冒”而激怒驢,寫虎一再試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於心計;最後“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等語句,句式短促,節奏鮮明,寫出虎乾脆利落,志得意滿的情態。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虎對驢的認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且使其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十四、開放性試題

1、寫出出自這個故事的兩個成語:龐然大物,黔驢技窮。

2、寫出含下列加點字的成語。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好大喜功

(2)虎大駭 駭人聽聞

(3)益習其聲 習以爲常

(4)蕩倚衝冒 倚馬可待

3、這則寓言寫了一頭驢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認爲,驢子的悲劇不可避免;也有人認爲,驢子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出你的觀點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