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顆子彈讀後感

讀《最後一顆子彈》有感

最後一顆子彈讀後感

冬天的太陽對大地說:“我無法使你溫暖,只能使你明亮。”

劉猛的小說《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宛如冬天的太陽,它有着自己的光和熱,卻不能炙烤大地,它只能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讀者的心靈。它不是一幅王侯將相們作的宮廷畫,它是滲透着小人物的傳統水墨畫,不精緻,但充滿着力量的底蘊。它以中國現代陸軍狀態爲背景,以一個小兵的心路成長爲線索,從鮮爲人知的特種兵領域展開,洋洋灑灑的反映出了一個集體的記憶,這種集體的記憶,是一個有過這種經歷的每個人,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記憶,轉化後,就成爲這些人堅強生存的力量。因爲這種經歷是濃縮了人性中最大挑戰的精華,在短暫的挑戰中,他們經歷了顛覆與重塑,在保留個體的差異前提下,他們已經被鑄成了有着共性的羣體,那就是--—戰士。

劉猛從這些記憶中過濾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逐漸淡忘甚至要拋棄的閃光的東西:激情、責任、忠誠、堅持。

我的心陡然掙開僵繩,它要撞開危欄。

在順利的環境中成長的我們,空虛、安靜的接受着各種各樣的被安排好的人生,被所謂的傳統教育捆-綁着,心靈充滿無奈與焦慮,《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以小說的形式,以全新的突破,撞開了我們封閉的心靈,也是我最欣賞並認爲是本書中靈魂的三次突破:

1、 對人生選擇的突破。文中主人公小莊,因爲愛情,毅然棄學從軍,衝動的前提,是敢於重新選擇人生的勇氣,八十年代末的大學生,或者說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能敢爲自己這樣做主的人,也實屬鳳毛麟角,這樣的人骨子裏是自信的、將風險視爲人生最平常不過的體驗,無論什麼環境,只要他們願意,適應與改變可以同時完成。

2、 對傳統觀念的突破。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積澱中,傳統的儒家思想“克己服禮”已經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每個中國人的頭腦中,在家服從父母的意願,在社會,臣服從君王的意願,那麼在軍隊,士兵必須服從一切上級的意願,他們將自己能夠成爲陸軍中最優秀的特種兵作爲奮鬥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哪怕犧牲生命,也要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這種信仰在他們看來是至高無上的,是神聖的化身,可我們的小莊卻在取得了這種資格後,蔑視的選擇了離開,這種被大多數人認爲是大逆不道的行爲,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小兵的報復、衝動,無知,他抗爭的是對扭曲中國人人性的愚昧的頂禮膜拜,它的離開告訴我們,去掉那些被神化了光環,剩下就是真實的一個又一個極限的挑戰,就象那些登山運動員,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又看見了一個更高的山峯等待被征服一樣,當然,在軍隊,這種信仰是不能蔑視的,可在我們現存的社會,這種突破是那樣的迫切,傳統教育需要突破,傳統經營模式需要突破,傳統文學思維需要突破。。。。。只有象蠶繭一樣,一次一次的破繭而出,才能成爲真正的蝴蝶。劉猛對傳統觀念的突破也運用在他的.語言特色上,比如“感動的不行不行的”,形容女孩子的清高就用“鳥”一個字來詮釋,使文章生動、充滿個性的魅力,同時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讓我們看到了現在年輕人在玩世不恭的言語中,尋找着一種最能直接表達他們思想的語言。

3、 非“常人”思維的突破。書中談到與貓頭大隊的較量中,小莊有兩次非常人的突破,一個是被大家認爲該遊戲已經結束了,失敗已經成定局的狀態下,小莊裝病殺出,活捉了貓頭雷隊長的突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軍人,如何在成敗已成的格局中,反敗爲勝的典型實例;除了靠過人的勇氣以外,最重要的打破演練的狹隘框框思維,進入實戰的競技狀態;另一個就是在得知自己被何大隊長作爲戰略中的“誘餌”時,對自己思想的顛覆和提升的突破,一個不到20歲的小兵,他的認識是有限的,單純的,他無從瞭解兵家將士們的全局謀略,他無法理解軍人真正的天職除了服從還有敢於犧牲,這些深刻的認知,要想突破,就必須在戰爭中獲得,顛覆得是一般常人在生活的最基本的信任,提升的是作爲一個軍人,他的責任和使命要求他最終是對國家的忠誠。這些非常環境造就非常思維,將人與同類競爭時的最原始的爭奪提升到戰爭最高境界,那就是“詭計”。從而也完成了小莊真正成爲一個軍人的心路歷程。

這些寶貴的突破,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掙脫了捆-綁我心靈的繮繩,讓我的心靈馳騁在一片更廣闊、更有深度和廣度的思想領域。

半杯水只所以叫你不舒服,是你弄不清------它是無力斟滿還是剩下的。。。。

《最後一顆子彈》是劉猛的第一部上市小說,透着青澀,也留着網絡小說的印漬,他將很多情節穿插、交替、設伏,看似是記憶的碎片,又結合的縝密而精彩,是我閱讀的有限的文學作品中比較新鮮的寫作形式,就象維納斯,創作者沒有刻意的安排殘缺,他只是真實的將看到的塑造出來,而留給人們的。。。。久而久之就成了殘缺的或者不完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