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的定義是什麼

國際關係是政治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國際社會之間的外交事務和關係,如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際關係的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國際關係的定義是什麼
  國際關係的定義

作爲政治科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國際關係也和經濟、歷史、法學、地理、社會、人類學、心理學、文化研究緊密聯繫。從全球化到領土爭端、核危機、民族主義、經濟發展、恐怖主義、人權等,都是國際關係範疇研究的議題。

國際關係是政治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國際社會之間的外交事務和關係,如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國際關係既是學術的領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領域。

國際關係理論是探討和尋求關於國際關係現象的一般性規律,對國際關係中反覆出現的、規律性的現象加以解釋。國際關係理論是具有通則性、對國際現象的描述和解釋。現在的國際學界所討論的國際關係理論形式是在歷史的辯論中逐步形成和塑造的。

在草創階段,國際關係研究更多的從屬於法律和歷史的研究,而隨着學科的逐步成熟,對國際關係一般性規律的討論成了學科的主要特徵。

  國際關係的相關學科

對於學科分類來說:我國是把國際關係列爲政治學下面的一個二類學科,也就是說與國內政治學,馬列研究和國際關係三分天下的政治學結構。如此國際關係學業叫做國際政治學,國際學等。這裏就足以說明我國對於國際關係學的認可程度,僅僅是在政治學以下的一個二級學科;但是在西方社會普遍認同的就是國際關係學就是政治學,在全球化的時代國內政治已經根本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在學術上來說;因爲所有的治理問題都難免與國際和跨國沾邊兒,故把國內政治學當做國際關係當中的國內因素和國內問題與國際的影響去研究。

國際關係學的分類:按照學習方法來講,國際關係學分爲: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國際關係案例研究,國際關係地區研究,國際關係法律和一體化研究和國際關係歷史研究。

國際關係學的誕生:國際關係學誕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隨着國際聯盟的成立;西方國家首次把國際關係這個學科給列爲研究範疇;而不是僅僅把其當做是政治學和哲學的一種實踐。當然了,在實踐上面來說;國際關係可不是1919年纔出現的;在西方的古羅馬和古希臘城邦就已經有了國際關係這個概念。在歐洲的30年戰爭,簽訂了威斯特法利亞協議,這就是國際關係史公認的近現代的來臨,當然世界歷史普遍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認爲是近代的來臨。那個時候奠定了現代國際關係和現代外交學的根基。第一:各個國家互相派遣並且特別任命一些有能力的大臣爲使臣常駐,故叫做特命全權公使,也就是咱們說的大使。第二:各個國家之間的交往和聯繫成爲了一個正常和明白的事情。把各個國家的聯繫和溝通列入了理所應當。第三:威斯特法利亞協定把當時的教廷決定一切和任何歐洲諸國由教廷來擺佈的`外交和政治模式推翻。重塑了以現代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爲主要模式的方式。所以英語當中叫做跨域inter-國家間的national-關係體relations。在中國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其實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國際關係所謂的實踐。

順便說一下國際關係史:在1648年以前(現代國家和近代國際關係到來以前)有這麼幾個時代;遠古的時代,是以每個部落爲主的關係體(這個沒多少可講的);歐洲的封建時代(這是真正的封建,各個國家分散,國家當中有小的城邦和領地,國王僅僅享有首都一點點地區)和亞洲的帝國時代(也就是我國的從秦朝開始,這個我們的歷史一開始也叫做封建時代,但是封建是封疆建土的意思;秦朝以後就沒有封建體制,成爲了帝國時代)以及阿拉伯的哈里發或者奧斯曼土耳其的埃米爾時代。這個是1648年以前的社會。

對於國際關係理論來說,比較出名的有:現實主義國際關係-代表人物:漢斯摩根索;結構現實主義國際關係-肯尼斯華爾茲;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這個對於解釋國際政治經濟學很有幫助;自由主義國際關係;新自由主義國際關係;保守主義國際關係;新保守主義國際關係;建構主義國際關係(取於社會學理論);理性主義-英國學派國際關係;以及最後的一個叫做等。以及還有幾個比較有意義的國際關係論調;如:民主和平論(以下都屬於二類理論),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等!

  國際關係的發展歷程

斯坦利·霍夫曼的說法:“國際關係理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國際關係理論應該在國家出現以後不久就出現了。《左傳》中的“燭之武卻秦師”,《史記》中記載的“連橫”、“合縱”等等,以及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中的一些事件,都具有國際關係理論的萌芽,

只是都一直沒有被系統化。直到一戰以後,國際關係問題才逐漸形成一門學科並在西方一些大學中講授。這門年輕的學科,卻又是理論派別和分歧最多的學科之一。這些理論派別有兩個特點,一是相互關心的東西相差很大,二是相互之間攻擊的熱情很高。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國家出現就有了國際關係。但是古代對國際關係的研究沒有形成一個學科,而是主要散見於古典政治學,歷史學,哲學的某些部分。如:《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和中國古代的《戰國策》等。國際關係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是20世紀的事情。

1919年英國威爾士大學設立第一個國際關係教席一般被認爲是國際關係學科建立的標誌。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它纔有了比較象樣的可稱爲一門學科的輪廓,國際關係學者們在理論體系,主要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對象等方面開始出現明顯的共同點。

直至今天,國際關係仍不能算得上是一門比較成熟的社會科學,但是從現實中已經涌現的大量國際關係研究的專業機構,學術刊物乃至時事報刊看,國際關係已經成爲了一門獨立性較強的學科。

國際關係的歷史可以追溯回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現代的國家制度從那時開始發展。在這之前,歐洲中世紀的權力架構體制都是根基於模糊的宗教等級制度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主權的概念,主權意味著統治者或君主將不會認可任何在其領土之內地位同等和更高的權力存在。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權力架構類似於當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當代的國際關係在冷戰期間的非殖民地化後終於確立。不過,雖然民族國家制度被視爲是“現代”的,但許多國家並沒有結合這種制度,因而被稱爲“前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