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用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地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用語言表述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1、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都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呀?

2、經常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這些小朋友也在開展活動,看,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二、教學例題,驗證規律。

1、根據學生的問題,隨機選擇主要的兩個來研究。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第一個問題,得出加法交換律。

(1)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學生說算式和結果,教師出示28+17=45人和17+28=45人

(3)請觀察這兩道算式,它們都是求什麼?結果相同嗎?我們可以用“=”把它們連起來

(4)教師板書:28+17=17+28)

(5)學生讀算式並觀察思考。得出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了位置,和不變。

3、拋出問題,得出猜想。

(1)教師問:是不是任意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都不變呢?

(2)小結:看來經過一個算式得到的結論,只能是一個猜想,要驗證這個猜想,就要舉更多的例子。

4、驗證猜想,體會方法。

(1)同桌兩人合作,選好兩個數,比如一人算6+8,另一人算8+6,比比結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寫出一個等式,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記下這個等式。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教師小結:照這樣下去,能寫完嗎?加省略號。這些例子都在說明“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是正確的。

(3)學生找一找,交換加數的位置,和變的例子。

教師通過互聯網,求助結果,進一步證明加法交換律的正確性。

5、得出結論,字母表示。

(1)學生讀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所有的算式。(3)歸納小結,指出加法交換律。

6、及時鞏固,聯繫舊知。

三、運用方法,繼續探究。

1、出現第二個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讀題。在本子上用綜合算式解答。

2、交流想法,得出算式。

(28+17)+2328+(17+23))

師生交流: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他們的得數相同。我們也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

教師板書:(28+17)+23=28+(17+23)

3、學生做書上的題目,繼續認識這樣的等式。

4、根據等式,提出猜想。

5、學生驗證猜想,教師隨機點撥。

(1)出示友情提示:

1、同桌合作,想好三個數,按順序計算和先算後兩個數,看有什麼發現?

2、在小組裏說一說你們的驗證過程。

(2)學生彙報,板演等式。

(3)小結結果,得出結論。

6、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板書:(a+b)+c=a+(b+c)

7、聯繫交換律,比較兩個定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其中最後一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它先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又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2、第二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再想想爲什麼這樣填?

生口答,師演示過程。

3、第4題,從每組題目中選擇你喜歡的一題做一做。

學生彙報,教師引導。

五、總結全課:同學們交流收穫。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第28頁例1(加法交換律)和第29頁例2(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引入談話。

在我們班裏,有多少同學會騎車?你最遠騎到什麼地方?

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不,這裏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情景圖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

2、獲得信息。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同桌交流,然後全班彙報。)

隨着學生的回答,從左往右出示線段圖,出現大括號與問題:

3、解決問題:能列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自己列式並口答。)

二、探索規律

1、加法交換律。

(1)解決例1的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展示:從右往左再現線段圖。

兩個算式都表示什麼?得數怎樣?○裏填什麼符號?

40+56○56+40,

(2)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

(3)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麼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4)反饋交流。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揭示定律。

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麼嗎?

②把加數換成其他任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③怎樣表示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同桌輕聲交流。)

④交流反饋,然後看書: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

⑤根據加法交換律對口令。

師:25+65=______(生:等於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課本第28頁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結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後出現。

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麼?(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288

爲什麼要先算104+96呢?(後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麼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覈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瞭然?

②這裏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三、練習鞏固

1、指出下面哪幾道題運用了加法運算定律,分別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1)用“湊十法”7+9=6+(1+9)(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2)~(7)爲教材練習五第4題(略)。

2、連一連。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後一組連線的依據是什麼?

四、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3、對於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的應用,我們已經知道的有哪些?

五、佈置課後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五第1題、第3題。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兩頭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的算法,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總結完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2、藉助線段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頭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混合運算的知識,誰還記得,混合運算都有哪些運算規則?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大家最喜歡幹什麼?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們組織這樣的活動同學們喜歡參加嗎?爲了更好的組織開展活動,我們要了解一下每個年級活動的項目、參加的人數以及分組的情況。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兩邊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

1出示信息:一、二年級組織堆雪人比賽,一年級有3組參加,每組8人,二年級由2組參加,每組10人,兩個年級共有多少人蔘加比賽?

師: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請你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

2彙報交流。

生1:我們通過畫線段圖可以清楚的看出,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一、二年級分別有多少人。

生2:一年級每組8人,有3組;二年級每組10人有2組,所以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列式爲:8×3+10×2。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我們也是這樣列式的。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你們列出的是一個三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可這樣的算式我們以前沒有解答過,你們會算嗎?在練習本上試着計算一下。

(指兩名學生板書)

①8×3+10×2②8×3+10×2

=24+10×2=24+20

=24+20=44(人)

=44(人)

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在小組裏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1:我們組覺着第一位同學做的對,即符合題的意思,也符合運算順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後算加,第二位同學兩個乘法一起算,不合適。

生2:我們覺着第二位同學的做法是對的,先同時求出一、二年級分別有多少人,再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同樣既符合題意也符合“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規則啊。

生3:我們也覺着第二種做法是正確的,它不僅符合題的意思和運算規則,結果正確,寫起來還簡便,我們覺着第二種方法是對的。

師:現在大家能不能達成共識?第二種方法行不行?

生齊:行!

師:我也贊同大家的意見,兩邊的乘法可以同時計算。

3小練習

(1)板書:15÷3+16÷26×4-18÷9。

師:這兩道題表示什麼?在小組裏說說。

(交流。)

生1:第一題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生2:表示2個商加起來是多少。

生3:第二個算式表示4個6的積減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師:大家說的很好,應該怎樣算呢?試着做做。

(生獨立計算、集體反饋,略。)

(2)指名口答運算順序。

9×3+25÷560÷5-3×375+5×8+23

師:仔細觀察這幾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生:只有兩邊是乘除法、中間是加減法的算式,我們纔可以將兩邊乘除法同時計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則

1出示信息:三、四年級同學準備舉行扔雪球比賽,三年級的有24人蔘加,四年級有36人蔘加,如果每6人分一組,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分幾組?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請你先畫圖,再列式解答。

2反饋學生作業。

36÷6-24÷6

=6-4

=2(組)

師: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嗎?要求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分幾組?必須先求什麼?

(生答,略。)

師:仔細看看分析圖,這道題你還有別的解法嗎?

生:還可以這樣算“(36-24)÷6”。

師:能給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

生:從圖上可以看出:四年級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級的人數一樣多,所以我們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多出的人數中有幾個6就行了。

師:他的想法對嗎?大家有什麼問題嗎?

生:爲什麼要加小括號?

生:我們必須先求出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號。

師:如果不加小括號36―24÷6行不行?

生:這樣不行,這樣就不符合我們剛纔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號改變它的運算順序才能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也就是先求差。

師:我們在低年級就知道加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板書:3+2×4)這道題應先算什麼?要想先算加法怎麼辦?(紅筆加上括號。)

3完善法則。

師:看看我們前邊歸納的運算規則,只有這兩條夠嗎?還需要補充什麼嗎?

生1:應該加上“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生2:前邊兩條也應該加上“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三、練習

四、全課總結

師:我們在計算混合運算的試題時,都有哪些運算規則?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並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簡便計算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學習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運算定律。

學習難點: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

學習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flash動畫“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並列式。

2、師:觀察兩道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3、引入新課: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蘊藏着什麼數學奧祕呢?加法運算有什麼規律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1)創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自行車旅行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嘗試解決問題。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呢

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討論爲什麼要用加法?(這兩道題都是要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就要用加法計算。)

②40+56和56+40這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40+56=56+40

2、在枚舉中驗證規律。

(1)觀察思考。

觀察這一組算式,你能發現些什麼?(在這組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2)猜想驗證。

請同學們先自己在練習本上舉幾個例子驗證一下。

(3)交流彙總。

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

(1)總結規律。

你能用自已的話說出你發現的規律嗎?並給你發現的規律命名。(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2)用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a+b=b+a)

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交換律。

(1)完成課本練習五第2題部分題目。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1)出示主題圖,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種算法。

(88+104)+96=88+(104+96)比較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的異同?

2、在枚舉中驗證規律。

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並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小結: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結合律。

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結合律。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三、運用新知,鞏固定律

1、練習五第1題。

2、練習五第4題。

四、回題反思,全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發現、猜想、驗證學習了加法交換率和加法結合律。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例1)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係,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係。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係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

(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爲什麼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什麼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

(4)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着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並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p58、59

教學目標:

1、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題。

2、根據文字計算題,選擇正確的算式。

3、結合樹狀算圖,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計算題的結構。

4、運用樹狀算圖,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分析數量關係時,採用樹狀算圖來展示逆推的思考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題的問題出發,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題的結構,提高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口答一步計算文字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自主探究

(1)出示例題:90乘90加上90,結果是多少?(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題意)(可以先討論找到等量關係)

(2)反饋:先想什麼?再想什麼?數量關係是什麼?

(板書:90和=積或積+ 90=和)

(3)問:積怎麼求,和怎麼求?根據題意你能畫出樹狀算圖,列出綜合算式並計算出結果嗎??(集體練習)

彙報出示: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4)比較這兩題有什麼不同?

2、小結,揭示課題

3、試一試:(口答)

(1)650減去34乘15的積,差是多少?

(2)320減去68的差除以4,是多少?

二、繼續探索

1、出示:先比較下面兩題的區別,再畫樹狀算圖。

①23除1058的商減去46,差是多少?

②23除1058減去46的差,商是多少?

(1)問:這兩題要注意哪個字?這兩題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討論)

(2)在練習紙上可以先畫出樹狀算圖,再列綜合式(不計算)。(集體練習)

2、彙報出示:

1058÷46-23 (1058–46 )÷23

問:第二題爲什麼加括號?

3、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兩步計算文字題的計算方法,在解答兩步計算文字題時,可以從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通過逆推的方法用樹狀圖表示出計算順序,然後列出綜合式,最後還要再檢查,先將所列的算式用數學的語言讀一讀,與原題比較一下,計算順序是否一致。

三、課內練習

1、選擇題

(1) 400除以23減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 b )

a、400÷25-15 b、400÷(25-15) c、(25-15)÷400

(2) 40個25的和比45乘8的積大多少?算式是( a )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

問:爲什麼這樣選?

2、(1)說出下列各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60÷(20-2)×5

360÷(20-2×5)

360÷20-2×5

(2)找朋友,他們的朋友分別是誰?用線連一連。(書p59)

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減去2乘5的積,差是多少?

360÷(20-2×5) 360除以20減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積是多少?

360÷20-2×5 20減去2乘5的積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

(3)集體練習,反饋。

3、只列式不計算。(練習紙)

(1)72與16的和,除128與40的差,結果是多少?

(2)203減去650除以25的商,所得的差乘5,積是多少?

4、拓展題:(練習紙)

一個數與16的積減去34,所得的差除以15,商是18,求這個數。

四、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在解答文字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想最後一步要求的是什麼,並且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如“除”、“去除”、“被…除”等,還可以藉助數狀算圖進行計算。

五、課後作業:用下面的卡片編題,並列式計算。

2個50相加的和2個10相乘的積除100

除以商是多少?

討論:比一比,哪一組編得多。

板書設計:三步計算式題

90×和=積積+90=和

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