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理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5篇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

伴隨着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高二年級新教材培訓工作於20xx年7月19日—21日在梧州市第十五中學舉行。通過兩天半的認真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我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課程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注重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強調知識的基礎性,重在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新課改的一大特點。正因爲如此,教材中許多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律的敘述十分簡潔,有些是點到爲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問題研究”中的要求卻有較高難度。這種缺少必要知識的鋪墊,不利於學生理解教材,更給學生的分析、討論、探究帶來較大困難;同時對教師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當補充和拓寬,帶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備課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新課改對備課的要求更高更嚴,備好課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先決條件。我們必須刻苦鑽研教材與教參,在備教材和過程的同時,更要備學生和教法。

二.努力創設地理學習情境。

由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着種種弊端,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首先應努力讓學生熱愛地理這門課,有學習地理的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把握教材,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上靈活巧妙地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和氛圍,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由“要他們學”變爲“他們要學,樂意去學”。

三.實施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地理素養。

在地理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地理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應巧妙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真正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受學科間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超越課本,延伸課本。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應善於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抓住某一亮點並進行鼓勵。

四.新課程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傳統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爲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準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六.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絡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希望開啓地理教學的新篇章。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2

說實在的,地理對於我來說永遠是那麼的難。我地理的基礎很差,但我並不認爲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這兩年裏,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認真地聽過一節地理課。那時的我,完全對地理沒有半點興趣。並不是說不喜歡地理,而是沒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試讓我意識到,我地理成績實在是差。那時,心開始慌了。漸漸的開始要去學地理,但荒廢了兩年的地理,讓我無從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種速成的方法,尋找了好久,卻沒有半點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學習地理的方法,問別人,卻發現那些方法不適合我。就這樣,帶着想讀的心情,卻沒有方法的無奈,我度過了一段時間。

在一次調查中,我意識到,我想學地理的想法並沒有付諸行動。我只是心裏說着想學,卻沒有花時間去學。那次調查中,我發現,我花在地理上的時間是那麼的少,是少得可憐的那種。那時,老師應該已經放棄我了吧。因爲我的態度。

我是那種不會主動去學習的人,即使有問題,也不想去問老師。我不知道爲什麼會這樣。而且,如果哪個老師說了什麼我不喜歡聽的話,我就會再也不想聽那個老師講課,連他的科目都會放棄。由於我的態度,漸漸的,發現老師們都在冷淡我。

後來,年段開始文綜考試。我越考越爛。到最後考了個125。一個出乎我意料的分數。就是那個數字,讓我幾乎崩潰。可在別人看來,我還是那麼的懶散。以至於,在多次會議中,我都是處於被批評的立場。或許,在老師們看來,我不會傷心吧。可我內心所想的',他們是否能明白。在一次會議中,老師又在批評我,或許批評的話聽多了,身體會開始麻木吧,可那時我的心還沒麻木。聽到那些話還是會很難過。這時,聽到了“你們也不用再說她了,其實,現在心裏最難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這個分數的是她自己吧。”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學地理。因爲這是地理老師說的。會後,找老師談。老師瞭解到我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是那麼的寥寥無幾。老師說我要還高一、高二年的債。而後,我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始複習中國地理,雖然進度很慢,卻很有收穫。這之後,我也開始認真做筆記。把老師寫到的知識點整理在一起,做題方法也寫在一起。然後,偶爾拿出來看一下,或者在考試之前拿出來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題的方向。雖然還是經常答錯,但有了方向,也不失爲一種進步啊。

後來,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識的空缺,填補起來。

我真正的開始在學地理。結合第一輪複習的材料,我邊看中國地理的知識,邊結合地圖來看,在腦中形成了一種框圖。而後又開始看書,把書裏的內容看一遍。接着,又開始學習世界地理。把材料與地圖結合起來,在腦海裏構成了一幅世界地圖。隨着我腦海中地理知識的積累,我越來越喜歡地理了。慢慢的,對地理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進步。

在這個從幾乎不瞭解地理髮展到喜歡上地理的過程中,我個人覺得各個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沒有考試成績的刺激,我想,我也不會下決心。如果沒有老師的支持、安慰和指導,我想,我也不會取得進步。當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強,我想,我早已經放棄了吧。呵呵。

所以,我認爲作爲學生,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堅強的信念,有堅決的決心,有不怕失敗的勇氣,還應腳踏實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後導致失敗。作爲老師,應該有能看穿學生想法的慧眼,要時時刻刻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評,要適當的做學生的後盾,要默默的支持學生,要適當的給予安慰,要有心理醫生的基本。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3

19日以來,我參與了地理科培訓,培訓中,衆多的新的觀念和知識一下子撲面而來,腦子裏裝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簡單談一下我的感想:

一、實實在在的培訓,真正吸引一線教師的培訓。

在參加工作來的9年裏,我參加過很多的培訓,不虛言,很多時候我們的培訓是讓人昏昏欲睡的。我也觀察過參加培訓的老師們的表現,聊天者有之,睡覺者有之,這一方面和老師們本身學習的願望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培訓的內容和興趣性、實用性有關。而這次的培訓,深深吸引了我,也許是我正好對這方面內容感興趣吧,從開始的掛機完成任務的意識到被吸引,專心坐到電腦面前聽完講座,感覺收穫很大,爲以後我的實踐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新的發展思路。

二、主持人風格平易近人、談話式講座新穎別緻。

三個主持人談話式講座,風格平易近人,很多觀念在對話中就自然涌現出來,一切的感覺都是水到渠成,雖然明知道這個講座耗費了主持人大量的心血和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過程中卻全然沒有造作的痕跡,聽這樣的講座,很難昏昏欲睡很難開小差,自始至終我的注意力都在講座中,一節50分鐘左右的講座,感覺很快就結束了,聽完有還想聽的感覺!聽講座過程中,聯繫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歷,往往會蹦出思維的火花,有豁然開朗雲開日出的感覺,有時又感覺沒有體會深刻,還需要複習需要咀嚼需要長時間實踐!這也許是因爲時間太緊,爲了完成學習任務,只能夠一個接一個地看下去,有點囫圇吞棗的緣故吧!即便如此,我的分數也不高,但我個人認爲,分數並不代表能力,那麼多講座,真正聽進去了且對自己的教學有指導和啓發作用了,纔是這個培訓的目的吧!

三、培訓內容全面細緻,短時間高效完成

培訓時間緊任務重。對於在家的老師而言,不可避免有一些私事會耽誤培訓,那樣一來時間就更緊了。培訓的內容分爲三個部分,前一部分是側重方法和能力,從教學目標制訂、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到中學地理教師基本教學技能。後一部分側重具體內容,主要是培訓國中地理教學四個部分的'教學策略,即地球地圖教學策略、鄉土地理教學策略、中國地理教學策略和世界地理教學策略。從理論到實踐,從方法能力到具體實踐策略,全面到位的講座可以說讓老師們在短短8天時間內得到了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同時期間穿插學員之間的討論、專家答疑和提交學員思考實踐的結果——作業——的形式,使培訓多姿多彩,遠程培訓加上網絡互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不僅在培訓內容上有所突破,從教學內容和教學能力進行培訓,而且在培訓方式上也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採用參與式的方法,引導學員在研討、活動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和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提高自己的認識,並落實到教學實施的層面上。短時間全方位高效率的培訓,是以往任何培訓包括我專升本進修培訓都沒有作到過的也不可能作到的,所以說在我看來,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培訓,必將使學員包括我的理論教學實踐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4

非常幸運的能參加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四天的學習雖然顯得短暫,但卻讓我受益良多,培訓中聽到各位地理專家和一線教師耐心而細緻的講解後,曾經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這裏得到了瞭解,也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在這裏,我來談談對這次新課改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

這次培訓培訓首先讓我明確了目前新課程改革的現狀,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數教師在目前教學中的困惑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課時不夠,難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課?如何評價和考試?與大學聯考的關係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對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有明確的認識。新課程的內容理念是要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質,建設理念是爲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學習理念是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而技術理念則是強調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新課改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他就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價值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確的目標,才能讓我們在課堂中更加準確的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對於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師要選擇符合標準的主題內容;關注中國或世界重點熱點問題;選擇實際典型案例在實際區域進行實際分析。

從全國來看,目前的教材版本衆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以及魯教版。而在我們福建,新課改實行選擇的是人教版,從十年前的兩本小書到現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選修,不僅僅變化的是數量,更多變化的還是理念和目標。如何把握必修和選修、如何銜接必修和選修,我們勢必要清晰。

地理新課程必修模塊設置的內容是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同時,將涉及地理學科中的一些分支領域,以及與實踐結合較爲緊密的內容納入到了選修模塊中。這些選修模塊也都與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之間既不是主次關係,也不是主從關係,選修模塊不是必修模塊的陪襯,更不是附庸,兩者具有同等的課程價值;必修模塊是選修模塊的基礎,選修模塊是必修模塊的拓展;必修模塊側重於學術理論性的課程內容,選修模塊側重於實踐性的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銜接教學將必修模塊中所涉及的內容作爲選修模塊學習的知識鋪墊,幫助學生聯繫已學的知識,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在銜接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強化必修模塊中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地理問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不能讓學生覺得不學也無所謂。

具體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銜接教學的方法與途徑:

1、構建知識框架,促進地理知識的有機整合。採用框圖的形式來建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2、抓住知識結合點,加強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提升。所謂知識結合點是指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都涉及的,但在內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識。

3、關注社會實際,貫穿人地關係主線。與高中地理必修模塊一樣,選修模塊的內容以人地關係爲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爲重點。

4、合理鋪墊,巧用類比,深入淺出。 “旅遊規劃”是難度較高的內容,其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塊中是最高的,可以採用類比的方法,先讓學生聯繫“必修2”中工業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的有關知識,再引導學生認識,雖然旅遊景區不同於工廠,但考慮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學生思維比我們想象中更爲活躍,且很有自己的見地,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想不到的。他們喜歡老師給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發揮,他們也喜歡在其他同學面前闡述自己的觀點,但還是有大多數學生習慣於過去的課堂模式,聽老師講多,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強。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5

此次有幸被推薦參加“十百千萬工程”系列項目的國中地理骨幹教師培訓,內心倍感欣喜。培訓持續三年,每年兩次,我決心通過此項培訓,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上課課堂效益。

1月11—13號是第一次培訓,此次培訓基地校確定的培訓主題是——思維導圖在地理複習中的運用,圍繞着這個主題確定了一個研討課題——《中國的河流複習課》同課異構,培訓開始前期,我們都做了構思,期待培訓時的不同思維的碰撞。

經過11號下午一下午的集體備課,12號上午茶陵區教師代表劉雲和攸縣區代表教師王焜給我們呈現了兩堂關於《中國的河流》不同風格的複習課,劉雲善於傾聽學生回答的品質,王焜對於內容複習的面面俱到,思維導圖的製作全面,讓我們獲益匪淺,景炎學校的王芳老師直擊會考考標,以做題引出複習點,並在黑板上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板出知識點的關係,最後能力提升環節設計的大題對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大有脾益。專家點評環節中李想高老師強調了信息技術多媒體和傳統板書之間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老師課前備學生以及對課堂預見的重要性。羅希老師指出要加強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理課堂要多用圖,課後要學生多看地圖,生活中要學會用地圖,強調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重要性。

研修環節的最後一項是專家對學員們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如何將教學難點讓學生感興趣並且聽懂?針對這個疑惑提出的解決措施是切入點要小,要儘量貼近實際,將難點簡單化,學生聽懂了纔會有興趣。關於如何進行復習這個問題,建議是課堂上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學生所學,讓學生學會畫思維導圖,將思維導圖爲提高學習效率服務。專家指出,老師要承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很多後進生不是隻有靠課後輔導就能提高成績和學習興趣的,更多的是要深入瞭解他的心理,多進行心理輔導,親近其心,激發他內在的學習動機。

13號聽了幾堂景炎學校青年教師競賽課,道德與法制課,政治課導入新穎,爲課題做伏筆,課堂現場以小記者身份寫報道進行現場採訪,體現了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能力培養,課堂環環相扣,預見性強。英語課,整堂課都貫穿着強烈的愛國情感,以情促行。班會課——《遇見,真好》,通過學生模仿老師言行,引起學生在場老師情感的上揚,進而道出老師的的心聲—對學生關切和無私奉獻,引起學生第一次情感波動,通過背摔信任遊戲,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對老師的依賴,通過視頻展現出身邊熟悉老師的辛苦的無私的一日日常,讓學生感恩老師,相互遇見,遇見,真好!

此次培訓,收穫頗豐,不僅僅在教學還是在育人方法上,都讓我由新的認識,將會指導我更好的開展地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6

本學期,本人有幸參加了地理遠程的培訓,此次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穫也不少。特別是一些專家對教學內容的解讀和教學案例的分析,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中小師生的積極性,培訓中,衆多的新的觀念和知識一下子撲面而來,腦子裏裝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簡單談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學生髮展爲主體

通過參加這次地理遠程研修培訓,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程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強調課程設置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課程建構的主導,不是學科知識的給予而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這種課程理念,並非否定學科知識在教學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給它以新的內涵:不再把知識和技能視爲僅供記憶和存儲的定論,而認爲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不再認爲知識只有確定的意義和客觀的尺度而認爲它還具有不確定的意義和主觀的創意,基本質在於運用它進行創造性思維,並由此構建出新的意義,不再把知識的呈現視爲唯一的任務,而要以提高學生素質的觀點來把握學生的發展,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判斷王動選擇的能力和品質,由此可見,在‘‘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程理念指導下,教材從結構設計到內容表述,都更加註重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從而真正實現教育向學生生活的世界迴歸。

二、倡導新的教學模式

嚮往自由、當家作主是每個人的天性。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填鴨式”、“滿堂灌”只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限制他們的自由發揮,同學們學到知識但不會學習。與之相反,啓發式教育以學生爲中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老師只是把學生領入知識的大門。學不學和怎樣學都是學生自己的事。這給老師和學生都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空間。

三、基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得教學

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着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在這次遠程研修學習中,我按時觀摩學習了每一個專題的講座,認真聽取了專家們對教學的指導和解讀。

對每一個專題的問題都和老師們進行了探討,同時按時完成了作業。積極參與交流,廣泛閱讀了老師們提交的作業及發表的文章並及時做出評論。認真閱讀了每一期班級簡報。反覆研究了各個專題中的每一個案例,對案例中教師所講的內容和授課形式都作了認真的我作爲剛使用新教材的老師,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顧了自己一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時刻銘記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斷積累經驗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觀念

中學地理課程目標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它會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重視對現代公民地理素養的培養”是國際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點、新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國際熱點問題、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動向,拓寬學科視野,瞭解世界最新發展動向。

2、轉變教師角色

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斷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

3、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習慣上被稱爲教書匠,但實際上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人”,因此教學策略應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方向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4、改變工作方式,充實專業素養

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合作,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包括地理教科書、地圖冊地理教學參考等教材,廣播、電視等大衆媒體,模型、演示儀器等各種地理教具以及校內外學習場所,等等。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鑽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關於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幾點粗淺的體會,也許不夠全面,還請諸位多多諒解。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7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來自各市不同學校的地理教師。他們帶來了新穎的教學課件和教學理念,通過幾天的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各老師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東西。參賽老師的課非常具有展示性與導向性,真實、紮實、高效。對我們的地理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下面談一談我的以下幾點收穫。

一、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在聽課中我發現參賽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教師的親和力來自教師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摯愛以及適宜的表達方法;親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師智慧的一種綜合體現。在借班上課的課中,親和力能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互動,從而順利地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參賽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與學生在短時間內拉近距離。比如有的老師課前準備了簡單、易操作且學生較爲喜歡的小遊戲;還有的老師在課前和學生自由交流,談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並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等等。有效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爲正式上課時師生之間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善於利用多媒體、歌曲、多種手段輔助教學,有助於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擴展課堂信息的交流容量,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我們在這一方面做的都不夠好,因此,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各地老師不同的調動孩子的方式。老師們是這樣做的:

只要學生積極回答了問題,就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給出相應的評價和鼓勵。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紮實有效,緊扣大綱要求。

課堂內容與形式統一起來,本次評選所講課題都是難度比較大的,教師們對難度的處理百花齊放,每個環節都着力於學生更紮實的掌握當堂課的內容,關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注重基礎知識,課堂充實。

四、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合作者,指導者,鼓勵者以及教材內容的建設者。這其中每一個角色都值得去鑽研,琢磨。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教師的角色才能帶領學生走向知識,並非帶着知識走向學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是教的宗旨。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8

我認真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參與同行們的交流討論。感到耳目一新,收穫很大。專家們的講座以及優秀課例,使我得以從理論的高度瞭解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

教學,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對新課改由陌生變得逐漸熟悉,瞭解了一些新變化,學習了一些新理論,但對具體教學,還是首次,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因爲這畢竟關係到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施,關係到學生的前程,關係到三年後的大學聯考,也關係到我校的發展。新課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但是在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的引領下,在千軍萬馬爭度獨木橋的背景下,怎樣平衡傳統教學與新課改教學,怎樣在新課改教學中,既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又有利於提高學生成績,提高三年後大學聯考升學率,這都是我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觀念的的轉變。要求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以知識爲本向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的轉變;重新認識高中地理課程的目標和定位。傳統的授課模式主要表現爲:“滿堂灌”、“一言堂”,教師以講授爲主,忽視學生“主體”作用,束縛了學生思維活動。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

二、角色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爲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爲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9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參加了了“新修訂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專題培訓。本次培訓地點設在二中五樓報告廳,上午九點三十分,培訓準時開始,歷時三個小時,到中午十二點半結束。下午從四點開始,到5點半結束。

上午進行培訓的是老師,宋老師以“大學聯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爲培訓主題,從“關於課程標準”、“關於核心素養”、“關於海洋地理”三個維度,與大家分享了基於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新修訂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深邃內涵。關於課程標準,宋老師講了四個問題,即發展歷程、修訂原因、研製路徑和課程改革背景。講到“核心素養”這部分內容時,王老師詳細介紹了核心素養的概念、確立方法、學科表現及水平劃分。對於新修訂課標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內容”,王老師從“爲什麼增加”、“增加了什麼”、“講授時應如何把握”等三個方面做了細緻的說明,讓參加培訓的老師們茅塞頓開。

其中宋老師講到的大學聯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個增強給我留下印象極爲深刻,這四個增強的內容是:

第一,大學聯考命題要增強基礎性,考察學生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第二,大學聯考命題要增強綜合性,體現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科素養,不是考“大雜燴”,而是考查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對知識間聯繫的把握。第三,大學聯考命題要加強應用性、注重理論密切聯繫,實際大學聯考命題不能理論空對空,而要考察解決現實問題。第四,大學聯考命題要增強探究性和開放性,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其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那麼如何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呢?他指出:

(1)重視探究真實的現實生活問題,基於問題或項目的學習方法。完整的現實性任務、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現實情境、強調對某個主題思考的深度而非廣度,體驗、合作、探究(2)加強地理實踐,比如研學。

(3)注意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地理教學改革的助推器,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幫助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開放空間,促進地理學習的拓展和深入,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必將影響今後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講座是胡老師從從對地理學科本質和價值認識的變化、地理課程目標的變化、地理課程結構的變化、地理課程內容的變化、地理課程實施的變化等5大變化、11個方面出發,對地理課程標準的重要調整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的解析與闡釋,讓老師們看到了實施新課改、踐行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爲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確方向。

通過兩位老師深入淺出的解析,與會人員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爲廣大地理教師信心滿滿地迎接20xx年的新課程改革和新大學聯考改革指明瞭方向,也爲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拓展了思路,通過這次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在地理新課程標用方面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轉變。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0

當前推陳出新的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正是我們中學階段所大力倡導的教學新模式。通過一年來的實踐,我們認識到要實現地理高效課堂,就要努力做到:積極主動,目標達成,注重生成,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高效學習。下面就一年來我們的地理教學在創建新課堂中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精心備課

要上好一節課,實現地理教學高效的基礎就是我們老師要精心備課。備課不但要備課本,備學生,還要備教學設計(包括教學案設計和課堂設計),這是一項很複雜很勞累的工作,需要我們老師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平常在備課中努力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把課本讀厚。我們查閱大量資料來解決本部分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二是把課本讀薄。在熟悉了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法和學法,努力把課本上的文字變成自己的獨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課堂語言。基於這兩點,我們把教學思路以教學案的形式設計成文字形式,也就是我們備課中經常使用的word文檔。教學案設計思路是新授課的教學模式,即預習交流-互動探究-當堂達標-質疑反思。

1、預習交流

這一環節先列出這節課的知識結構,下面給出適量的思考探究題目,或以填空形式或是簡答形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先自學,自主掌握本節的大部分簡單的知識點,也爲下一環節節省時間。

2、互動探究

這一環節是一節課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在教學案上,常常分條理、循序漸進地列出這節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發給學生先自主探究,等到上課的時候,就指導學生逐一解決這些問題,遇到比較難懂的問題就適當展開講解,當然一節課不會有太多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多以小組討論、組內達成共識、組與組之間歸納出結論的.形式進行。在這一環節上,你若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了,你就會驚喜地發現學生們的思維原來是那麼的活躍,那麼的有見解,很多學生都能夠一語中的地說出問題的實質。我想這種驚喜才正是我們所渴求的學習效果吧。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主要部分,用時約25分鐘,視具體章節而定。

3、當堂達標

這一環節就是我搜集了適量的極具典型性的題目,定時讓學生當堂做完,當堂反饋自己的學習效果,當堂檢測自己的學習效率。這部分題目是我花大功夫大精力在衆多的題目中精挑細選篩選出來的,通過上課來看,當堂鞏固效果良好。經過一段時間後,我越來越感覺茫茫題海,只要你下功夫花心思去找,總會找到好題的。

4、質疑反思

這一環節是留給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及對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自主進行質疑反思,有疑問的,或小組內討論解決,或向老師請教解決。這部分在教學案上都是以鼓勵語的形式出現。如: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分量,這就是善於思考的結果等等。

二、用心上課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地理高效課堂的最重要途徑。下面就從上課的幾個主要環節來說一說我的做法。

1、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是地理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整節課堂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入往往是教學的一個良好開端。所以地理課的導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動誘人、精煉點題、設有懸念且探究性強的語言去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

2、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課堂的精髓所在,一節好課,應該有好的學習過程。

首先,課堂上的講和學。

①課堂上的講

課堂不是講堂,老師得先明白這節課該講什麼、怎樣講。該講什麼就是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問題必講;怎樣講就是講的時間不能過長,內容不能過多,節奏不能過快,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課堂上講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確、精煉和精彩。

②課堂上的學

新課程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我要學探究學習就是我會學合作學習就是我樂學。這三種學習方式要因時因情況而用。

其次,課堂上的討論。

地理高效課堂是建立在課堂上的有效討論學習基礎上的,所以有效的課堂討論就要建立在學生個體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的,因此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廣度,給學生足夠的談論時間,而不是急於走形式,簡單化、隨意化。

最後,課堂上的提問

提問作爲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師將關注的焦點從課堂轉移到學生身上。好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學生的思考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

3、課堂小結

凡是都要善始善終,地理課堂也不例外,也應該有課堂總結。老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強化,而且也能引導學生在課下主動收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力求把學習的最佳效果從課堂輻射延伸到課下。

三、細心批改作業、耐心輔導

細心改作業,耐心輔導都是日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與工作。通過改作業,你會發現不少課堂上你沒注意到的問題,發現了問題才能鞏固強化所學,爲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通過耐心輔導,不僅能夠解決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還可以拉近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更好地完成教學。

四、專心抓落實

再好的教學如果不落實到學生身上,都是無效教學。因此老師要在學生落實所學上常抓不懈,絕不放鬆。課堂上要將所學落實到課本上、學案上、筆記上;課下要落實到作業上,不僅要按時獨立完成,而且要保質保量完成。對於那些做不完或完成不好的學生一定別放過,要及時監督、督促做完。通過七年級的這幾次月考及階段測驗,我深感抓落實的重要性,的確,學生的學要比老師的教更重要呀。

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與研究;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立教於學;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技巧方法。實現地理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學模式,讓我們共同努力吧,以期讓我們的地理課堂更精彩、更高效!加油!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1

參加了爲期兩天的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學習,這次培訓是我這麼多年來感受最深的一次,時間緊、任務重。有的老師笑稱,學生還有幾個課間休息,我們只有一個;兩天“吃透”兩本書;形式多樣受歡迎,有專家的解讀,又有優秀教學成果的分享點評;分組討論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氣氛熱烈罕見。所以這次的培訓是累而快樂着。經過近十年的課改實踐,這一次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學習是我們課改實踐在理論的指導下一次質的飛躍,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一、 新課標、新教材的一些變化

新課標、新教材的'變化之一淡化死記硬背知識點。突出學生自主活動;突出學生讀圖、用圖、繪圖的能力;突出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化之二:淡化知識的系統性,突出區域差異。

二、尋求學生個體對知識的建構,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傳統教學中,教學是從外部向學生灌輸明確的知識,學生無法將知識轉變爲自己的智慧,無法產生對知識的發現與創新。因此,新課標、新教材提出:恢復個人在知識建構中的合法身份。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體會到兩者的區別有多麼地大。放在假設現在廚房有很多東西要放在櫃子裏,傳統的教學是這樣做的:把學生帶進廚房,老師根據自己的思維放一遍然後跟學生說:油是放在這裏,鹽是放在那個位置,你要記住哦;新課標、新教材應該是這樣的,老師把學生帶進廚房,告訴學生有哪些東西,然後

說你喜歡怎麼放就怎麼放。這兩種教學,哪個學生更能夠記住東西放在哪,結論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我們給學生介紹了學習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一、位置(經緯度、海陸、半球)和範圍;(二)、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三、經濟與風俗。教師只需要有側重的引導學生學習一個,其它的學生可根據這一知識體系去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講清思路,讓學生學到研究、探究問題的方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實際是在教師指導下探索、研究客觀事物的方法。方法對,就學的好兒快,方法不對就要走彎路。七年級學生一接觸地理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看地圖、會分析地圖這是學生必備的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學中,傳授知識是前提,培養方法是關鍵,提高能力是目的。如我們在學習我國季風氣候顯著時,教師思路一定要清晰。什麼是季風?→引導學生讀圖說出冬夏季風差異。→啓發學生爲什麼我國季風氣候最顯著→看圖分析季風和非季風區劃分→根據演示分析夏季風對我國降水時空分佈的影響→結合海南當地分析季風氣候對我國農業的影響。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思路清晰,善於引導學生利用地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不僅有助於學生學好地理,對學生畢業後的學習和創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通過這次培訓我不僅學習瞭解了新課標、新教材的一些變化,更堅定了自己課改的信心。儘管改革之路不會暢通無阻,新課程改革是挑戰,同時改革更意味着機遇,讓我有機會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我將滿懷信心地投身新課程教學。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2

xx月月xx日,我參與了“國陪計劃”的地理學科短期培訓,在爲期xx天的培訓中,讓我對地理學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xx老師講的地理課堂的變革,到王樹聲老前輩地理學科的價值、及課堂改革與創新,再從教學的有效性到對地理教材的探討等諸多方面,全方位的認識了地理,從衆多的新穎的觀念和權威的理論知識充塞了我的頭腦,初學的時候感覺不太適應,但到了尾聲的時候卻又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多希望我們的培訓在延續幾天,我還想再從各位專家、學者那裏獲取更多對我有幫助、有提升地理知識。接下來我就談一下我的真是感受:

在參加工作來的七年裏了,我參加過很多各式各樣的培訓,很多時候我們的培訓僅僅只是走過場的。要麼是主辦方敷衍我們,要麼是我們自己認爲沒多大價值,沒認真學習。總是在講話中開始,在逃課中混學時,在睡覺結束。同時又在衆多參與者衆目睽睽之下,臉不紅心不跳的上臺領取培訓結業證書。原因是:第一、老師們本身學習的動力不足。第二、是培訓的內容和所從事的工作相背離缺乏實用性。第三、是主辦方流於形式爲造輿論,苦政績而打的幌子等等。而本次培訓,第一個專題就是李琳老師的《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的理性分析》就深深吸引了我,李琳老師用平時課堂教學的範例,生動的詮釋了課堂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係,讓我明白了課堂上老師應怎樣教,同時也理解了學生學是建立在老師教的基礎上的,教與學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就像畫畫一樣,是高手下筆就有神,點石就可以成金。“教學的有效性”這四個字,從此在我的腦海裏根深蒂固,成爲我今後教學的一盞明燈,爲以後我的實踐教學指明瞭方向。

隨後的培訓課,我就在也捨不得浪費任何一節,每天都提前到教室外面等候各位專家老師的到來。並且對專家的每一個報告都是認真聽講,聯繫自己的教學實踐,感覺思想和理論境界有了很大提升,剎那間,我感覺到前進的道路變得無比開闊,心中的目標由模模糊糊變得無比清晰,熠熠生輝。這等於專家手把手的把他們多年嘔心瀝血的成果,全部無私的傳授給了我們,實實在在能夠提升了我們水平和能力,改變了我們固有的教學模式,打破了我們傳統的教學觀念。

培訓中,83歲高齡的王樹升老師爲我們全面的詮釋了地理學科的作用、地理理論知識的構建、地理課堂教學的方法、爲地理教學指明瞭方向。同時段玉山博士爲我們闡釋了《地理教學方法舉要》讓我們有更多的教學方法,羅莉萍老師的“三板教學”讓我們學會了更多的教學手段。龍泉老師的《網絡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使我們跟上了時代的發展步伐,“課件”成了我們教學的得力助手,讓我們地理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使知識以多媒體的形式,學生看得見方式傳播給學生。在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手段的幫助下,學生更容易,更輕鬆的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此期間,我們還到師大附中聽了幾節我省教學一線名師的課堂授課,真正的'體驗了什麼是名師,真正見識了什麼是教學高手。

我本來在平時生活中,是個善於思考,勇於提出各種問題,認真查找原因的人,可是這次的培訓中我無言了,原因有二:

第一、我覺得這次高質量的培訓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機會,所以我隨時認真做筆記,讓自己的思維跟上專家的進度無暇顧及問題的思考。

第二、我所面對的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專家,他們在各自研究的方向都是走得很高看得很遠,這次我真的是不敢提問了。

培訓是短暫的,但它提升了我先進的教育理念、梳理了我困惑的教學問題、澄清了我模糊的知識盲點、教會了我有用的教學技能、學習了簡明的科研方法、融入了和諧的教研氛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課堂實踐,並作到多學多思多改,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同時在學科中起帶頭作用,把自己精華的,先進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教育教學方法傳授給我們學科各位老師,讓大家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爲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3

七月份,公司通知我去集團參加熱力管網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機會非常難得,感謝公司領導給我這個學習機會,因爲非暖通專業的我正渴望通過本次培訓增加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補充,加強了解集團各熱力公司的供熱管網及設備情況。

帶着領導的囑託與對專業知識的渴望,通過一個多月的突擊學習,基本掌握了該信息平臺系統的操作。這套系統是集團爲更好的統籌掌握各熱力公司供熱範圍內熱源、熱力管網、換熱站及各熱力設備情況,專門讓軟件公司開發的的信息平臺。該平臺功能強大,各熱力公司資料錄入齊全,平臺正式上線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平臺輕鬆實現對熱力管網的爆管分析、監控實時動態、設備數據查詢及統計、故障管理等。

這次培訓學習,象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思想的閘門,不僅讓我拓寬了工作的思路,加強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深入地瞭解了集團的宏偉規劃目標,更讓我對集團的前景充滿信心。並且堅信作爲開源人,我將以更多的動力與激情爲開源的未來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4

幾天的培訓終於告一段落。回顧這幾天來的培訓學習,我覺得自己深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自已對新課程的理解更深了,新課程培訓是務實求真的培訓,他符合地理新課程理念爲教學服務,爲探究如何搞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尋求如何使地理教學符合大學聯考和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使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學生地理素養,作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地理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新理念,認真研究考綱和試卷,以及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地理課堂教學計劃,明確的提出每一節課教學目標,任務及要求,通過此次培訓本人有以下收穫:

一、重新認識了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

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他是由教師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輔助,將教學內容傳遞、灌輸給學生,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媒體輔助教師完成教學,教材是灌輸的內容,不管文科、理科,教師爲中心的弊病很明顯,它把教師的主導作用任意擴大,而新課程最大的本質特性是加強了探究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新課程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探究活動,是學生分析和思考的範例和素材,它不是將結論直接寫在教材中,而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代爲探究,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歷探究,教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二、探究了新課程教材的內容

1、補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內容,聯繫實際舉出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 國際時事,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進行教學。

2、刪減。將教材中主題聯繫不密切,學生學習有困難,採用暫時不講或留到以後講。

3、分解。對難點知識,分層啓發,逐部深入,突破難點。

4、重組。教師將教材重新組合,以利知識的系統性,這就需對教師提出較高要求。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圖的使用。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廣泛而又系統地使用地圖,利於開發學生形象思維,我對地圖提出以下看法:首先運用地圖是要讓地圖活起來。如講北半球高空風的形成,洋流形成模式圖等可通過版圖或多媒體,讓地圖動起來。其次要把握地圖之間的相關性,使地圖和知識聯繫起來。如地面太陽輻射圖——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圖,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圖,大氣對地面保溫圖,讓學生知輻射變化。最後應該找出模式圖,示意圖與分佈圖的差別性,能夠全面地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模式圖和示意圖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共性,而地理事物的分佈是紛繁複雜的,把握共性找出個性,就能夠從全局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如將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佈圖相比較分析,會發現印度洋,南極外圍等海區,存在着差別。

2、舉例的方法。爲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爲了說明地理現象,或者爲了揭示地理規律,舉例成爲了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研究例舉,巧妙運用例子,做到直觀,形象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如果能夠在教學中例舉一些當地的或者與生活實際更貼近的例子,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辯論和演講的應用。辯論和演講是集文化知識,邏輯思維,語言藝術和心理素質於一體的綜合素質挑戰,在教學中引入課堂小辯論和演講的形式,既可以使課堂生動活潑,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和觀點,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收集整理資料,語言表達和團結協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4、與政治歷史等學科的滲透。從這幾年進行的"3+綜合"文理科綜合大學聯考的試驗中表明今後的大學聯考將更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考查學生能力的同時,更注重考察跨學科的綜合能力,這也是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大學聯考制度的改革對中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傳授本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從政史地三科綜合的角度去上課和進行輔導。

5、學生參與課堂設計在新教材的教與學中,尤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可以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最主要的是,參與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動手的過程,一個提高的過程。如在學習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時,可以讓學生製作一個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模型圖,在這種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容易地理解太陽直射點在一年之中是如何變化。

探究學習,"事事探究"是既重視過程又重視結果,"探究到哪裏"由教師來把握。教學應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學習能力,但不是"天馬行空"的教學,教師在進行開放性課堂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應該有利師生在課堂實踐中與教學內容發生深層有價值的對話,有利於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有利於進行科學方法的培養,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5

通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程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鬆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張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視頻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可以說,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於我來說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爲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爲課改的執行者,決定着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爲;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着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爲中心"到"以學生爲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爲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爲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爲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爲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爲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