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說“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要想形成共鳴,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麼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於認同將“言語性”作爲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範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於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人能寫一手好字,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雖然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這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着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於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爲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爲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爲是爲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認民族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理解的過程。寫字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能力,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何況“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字的書寫相比較,漢字的書寫無疑是具有最多的講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費心智的一種活動。與此相應,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漢字的書寫才能形成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門類之一——書法。”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爲“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xx個左右會寫”減少爲“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髮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本標準還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這次網絡學習我獲益匪淺,並會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學以致用,不斷進步!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已有的數學課堂的模式來適應時代的要求,爲此有以下的認識:

一、教學情境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看動畫、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把學習作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和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建立自信心。

總之,新課程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方向,我們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3

3月14日,我接受學校安排,有幸在市實驗國小參加了國小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會。在這次解讀會中,秦院長的講解,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這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的給予一些建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制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問題。應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概念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

總之,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才能找到開啓數學之門的金鑰匙。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4

工作之餘,我又一次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學習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爲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心得體會《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爲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爲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總之,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楷高效的語文課堂。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我感覺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本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

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國小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爲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總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5

回顧國小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爲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爲“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着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爲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國小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爲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爲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爲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6

近期,認真的學習了科學新課程標準,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對科學的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就來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新課標要求教育必須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個性的人,那麼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呢?

首先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係,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纔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爲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表個人的見解。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其次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觀察思考。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的認知活動。它是兒童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大量的感性認識都是通過觀察獲得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不應把科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觀察思考的機會。鼓勵、引導他們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動參與到知識形式的過程中去,使他們不僅僅看到了結論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結論形成的來龍去脈。

還有要讓學生勤動手,發揮主體作用。針對國小生好奇心強,什麼事總想理明白,做什麼都想親自試試的特點,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達到手腦並用的效果。因此科學課中一些實驗和觀察材料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現,同時教師也不失時機地給予點拔、引導和鼓勵,就會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國小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誘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創新、求異。讓他們自由地、充分地發揮其聰明才智。這是我讀了新課標的最大感受。

我認爲應從三個方面努力。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是這場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我首先認識到自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明確新課程的內容和基本框架,瞭解教材的編寫思路,對新課標有更深的理解。我在這種方式的指導下,也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在深入把握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靈活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探索、刻苦鑽研、開拓科學課程改革的新局面。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要注意利用種種方法向學生展示科學的奧祕,使學生產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在探求大自然奧祕的過程中閃耀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我在教學《比較水的多少》一課,先讓學生設計出各種方案,比如說用秤稱、用小杯一杯一杯的量、用尺子量等。設計出方案後教師發給學生器材,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進行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有的爲取得成功而興奮不已,也有爲失敗而不知所措,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後,最後認識到量液體方便又準確的儀器量筒。他們帶着濃厚的興趣去鑽研更深奧的科學問題。新課程《標準》指出:“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學生經歷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知識,而且在過程,方法、感情、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真正體現了 “ 重過程,輕結果”的理念。

三、鼓勵發散思維

教師要注意爲學生創造獨立的思考情景,讓他們體會創造、發現的自豪和愉悅。教師應該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觀察、試驗、測量、記錄、統計,讓他們去進行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去發現新知。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做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應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計劃,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我的認識:“教育是科學,但更是藝術”。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7

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及主要內容的變化給我帶來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課程目標部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在課程內容方面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主題,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通過鄧教授的解讀,我明確了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爲:

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三、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四、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五、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在這一理念的倡導下,新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有四個主要變化:

l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2素養爲綱,任務導向;

3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4強調情境,主題統整。

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其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如何“落實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的能力、閱讀與鑑賞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梳理與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構建任務羣”

“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對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進一步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建立以生活爲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學習主題爲引領,以學習任務爲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爲核心的語文學習任務羣,並在這個任務羣中不斷髮展學生能力,並在這個任務羣中不斷髮展學生能力。

四、如何“增強情境”

國小生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入景。同時教師還可在教學中結合語言、互聯網等手段促進情境的產生。

五、如何“善用評價”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因此實施新課程中應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一段激勵性的話語、一個豎起的拇指、一種會意的微笑都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

新課程標準的頒佈給了我們語文教師很多引領,也讓我更感覺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且行且思,且思且進。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8

開學後,我重新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着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通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四、應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推進課程改革。

兒童是最好的教師,尤其當我們這些中青年教師面對這麼一羣可愛的學生時,自己同時也是一個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生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長。而完成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一個合格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健康積極的人格素養,積極進取的創新意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才能很好地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創新學習,持續發展的環境,幫助學生們獲取各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爲對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9

隨着信息時代的來臨,在國際競爭加劇的同時,國際之間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強。面對國際國內經濟、文化、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現代公民的要求體現出了新的時代特徵。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隨着地理科學的持續發展,新的理論與研究給高中地理課程帶來新的學科資源與發展活力。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風向標、主基調,素養導向的教學就是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課程相銜接的基礎學科課程,體現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涵蓋四個方面:人地協調觀(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綜合思維(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區域認知(一種認識地球表面複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地理實踐力(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新理念、新實踐、新思維在地理課堂中不斷涌現,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別樣優勢的方法使地課堂精彩紛呈。不論什麼樣的形式,都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研讀新課程標準,迴歸課堂,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有更加清晰準確的學習的方法與教學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確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任務量大,而時間較爲緊張。研讀新課程標準,理解課程目標從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現教學由“教書”到“育人”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我們只有對這些內容研究透徹,在指導學生學習及複習備考的環節中,才能做到明確思路,做到知識無遺漏,能力有側重,避免簡單教教材,使有效資源最大化。

第二,素養導向,課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作爲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概念,如何與學科知識結合,這是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科知識,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止於知識。學科知識是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知識的學習提升、轉化爲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我們需合理優化課堂內容,豐富教學資源,源於課本而不限於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例如,《農業區位因素》這節課,要求學生對影響農業的諸多要素一一釐清,並條分縷析。而因爲知識面的限制和實際生活經驗的缺乏,多數學生只把這節內容作爲理論課來學習,對其認識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覺枯燥乏味,興趣索然,難以理解掌握。學習這節課時,可以藉助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源,輔助學生理解、認知,構建知識體系。或是結合鄉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區的山藥種植作爲素材,藉助身邊的例子,幫助學生思考、總結,以達到釐清要素聯繫、落實生活體驗、自主探究的目標,從而落實對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三,主體體現,積極自主。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發、鼓舞。”興趣是意識的“內動力”,它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滿腔熱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素養導向的教學就是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學生能夠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就算是達到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從知識掌握的角度來看,自主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能提升課堂的效率。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提升。

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品質。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其主觀能動性達到預期目標,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如:課前展示、問題探究等。教師設計好課堂環節,學生分析問題,表述觀點,動手演示,小組討論、總結髮言。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有效並且高效地進行。創造和諧、有序的學習環境,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學生樂學會學,課堂和諧高效。

總而言之,教學實踐中,應更好的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我們需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落實主幹核心知識,注重地理圖表資料的分析應用,把更多的社會實例、生活實際的應用於地理學習中,將地理學科特色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結合,關注地理學科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等,真正地啓發思維、啓迪智慧,提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0

作爲教師,特別是作爲一名想變優秀的老師,理解課程的目標,探索實現目標的方式和方法是我們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作爲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明確我們的職業目標、我們的課程目標和學生的發展目標,新課程所提出的學科目標將是我們每個學科教師必須努力追求和力爭實現的目標。

一、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什麼

在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中,無論是國小、國中、還是高中、課程標準都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對這一能力進行整體描述的基礎上,課程標準從五個不同的維度提出了不同能力層級的具體教學目標。雖然義務教育和高中的英語課程在總目標的設計和具體的教學目標呈現上是一致的,但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義務教育階段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語感,強調通過體驗和實踐發展聽說讀寫的技能,奠定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基礎。通過語言學習重點發展學生信息收集與信息處理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與表達的能力。

二、如何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目標的側重點問題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促進思維發展的工具,學習英語不能進行思維,就好像鸚鵡學舌,只能說別人的壞話,不能表達自己的見解,不能創新,這是語言教學的死衚衕。當今的高中生有比較廣泛的學科基礎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慾和興趣,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也具有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加上信息資源豐富,發展學生用英語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和表達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這是根據社會和科技發展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根據高中生的認知和心理髮展水平以及英語課程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提出來的,關鍵是教師如何理解這些能力的具體含義和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爲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和平臺。

從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來看,英語課程是要在學生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更加側重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理解與表達的能力。這裏所說的表達,實際上不光是說和寫的問題,她包括有情感、文化以及用英文進行思維的能力。高中課程要求學生能夠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強調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也就是說,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更側重於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和適應信息化社會環境的能力。

三、如何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基本目標問題

高中英語課程包括五個維度的目標,即語言技能目標,語言知識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

1、語言技能目標包括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聽和讀是理解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語言交流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重要基礎和渠道

2、語言知識目標包括語言、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高中階段語言知識的學習要以語言運用爲目的,服務於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服務於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服務於思維和交流的需要。要把知識的學習與語言實踐活動以及語言的實際運用和所在的情境緊密結合。

3、{情感態度目標指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自信心、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合作精神的培養,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興趣劃轉化爲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不斷獲得鼓勵和成功的基礎上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

4、虛席策略指學生爲了有效的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採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學習行爲的各種理念和認識。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

5、文化意識目標包括學習必要的跨文化知識,增進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識,從而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翻作奠定基礎。學習英語必然要接觸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豐富生活經歷,擴展視野,有利於促進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讓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是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的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在學習新課程標準這段時間裏,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對曾經的教學觀點和方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現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新課標對於學生的識字量做了以下規定:

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第二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左右會寫。

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髮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

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從我所教的一年級學生中我也深深感到識字寫字的重要性,它是學好課文和課外閱讀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二、適應現代社會要求。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將聽說能力整合爲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與社會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特別提出了對書寫姿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些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應了社會的發展。

三、堅持“課程基本理念”。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錯誤傾向。讓我明白了我們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四、堅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習後,讓我明白在教學進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最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就我教學的第一學段的學生而言,創新精神的培養尤爲重要,可以說一旦養成對他們終生受益。

五、注重評價和交流

我們要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我們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爲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在交流的時候有效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有效的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鼓勵、甄別和選拔的功能,是爲了檢查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理論還要有實踐來踐行,我會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學活動,不負學生所望!

國培計劃中,我對國小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複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1、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爲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課改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爲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不僅只是爲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所以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3、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總之,我認爲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應該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爲了學生的一切發展而去教學,真正做到知識與育人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2

一、新課程標準的雙重的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英語教學中,我經常會給學生強調英語的工具性: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擁有了流利漂亮的英語,就像給自己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會讓自己光彩照人。但英語的人文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的很少。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文性,主要是通過學習西方國家的主要節日、標誌性建築物、食品、交際習慣等,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綜合人文素質,這符合新目標的要求!

但是西方文化怎樣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呢?我們的教材中有編寫一些西方的主要節日: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感恩節等,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很難讓學生感受了西方文化的一種氛圍,很難理解某種文化的意義及對研究這種文化的興趣,所以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不妨嘗試着用單獨的一節課的時間,通過製作、收集、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製作道具,來演示一種文化的魅力。

二、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連續性。

語言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詞彙、句型的積累,我經常建議我的學生要學會聯想,要會舉一反三,如學習了單詞cow,在學習單詞now,學生要有能力自己拼讀出來,以及還有那些單詞含有ow,讓學生一一聯想出來。語言學習的連續性,對可以快速記憶,有可以快速忘記的國小生來說,太重要了。我們的教材編寫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新的內容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因此要重點培養國小生及時複習的好習慣,要讓他們學會學習,積極思考,學會總結積累,這樣纔會事半功倍!

三、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課堂應該是活波生動的,學習在積極的情緒下學習,學習效果會加倍的,因此在課堂上,我會通過玩遊戲、TPR、唱歌、模仿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方面做的不夠。

有以下原因:

1.學生在新課程學完的一節課中,很難講知識得以運用。

2.在第二節課複習時,大部分時間以學生複習鞏固學生的音形義、句子的問與答爲主,少有讓學生去脫口而出。新課標告訴我們,任務型教學是讓學生學會做事情,將語言運用於實際,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語言的用途,在課堂開始時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是什麼,讓學生有目的行的學習。

四、我們教師面臨的挑戰。

1.教師要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和理解新課程的價值、性質、理念,思考如何體現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中。

2.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進一步加強。時刻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學生的好榜樣。

3.學會反思,逐步提高。我們們堅持每節課過後的自我反思,反思教學、學生上課情況、自身情況等,師生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4.和同學科教師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對於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與困惑,與同水平教師多交流,想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3

高年級學生在書寫上有一定的速度,但在行款整齊方面還很欠缺,有待在平時加強思想方法上的指導。朗讀速度上需要加強訓練,特別是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集體朗讀,既在速度上加快,又能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內容、思想感情方面的揣摩和體會,做到一舉兩得。在蒐集信息方面,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是因爲途徑有限,有的是處於個人的惰性,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管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堂資料的補充交流,學生們做的都不盡人意,達不到課標的要求,有待進一步細化改進。

對於課外閱讀量,平時有一週一篇的摘抄,學生倒在數量上能保證,但質量方面光靠讀書心得的撰寫是無法衡量的,還應該加強檢查的力度。對於習作,高年級學生大多數有話可寫,主要問題是他們在文章的結構安排上,細節的表述上,用詞的巧妙等方面還應重點指導。

有個別學生甚至連標點都不知點在哪裏,就更需要教師做深入耐心的輔導了。這一屆學生的作文基本功很差,所以平時不僅要加強方法的指導,還應引導他們捕捉生活的素材,或爲他們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培養他們通過多種方法用心體會濃濃的人間的真情,喚醒他們藏在內存心之處的情感,用情感激發他們習作的慾望。總之,語文教學以課程標準爲標準,教師應採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學習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4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再次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自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是理所應當的。新課標的學習又給我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怎樣讓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呢?我作爲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學生生活中,便發現學生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爲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學生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爲“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寫作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寫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着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爲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爲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只有做到了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合作探究,才能成爲新課程改革後合格的語文教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引領、教導。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