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到xx中學聽專家講座,專家老師講的內容非常符合我們教師的教學實際,他着重講了:教師研究什麼?其一,教師要研究學生;其二,教師要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其三,教師要研究課堂,其四,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應該如何做。他講的內容既簡明扼要,又非常符合我們教師教學的實際,真的給我們教師指明瞭研究的方向.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

首先我認爲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報告能力爲重點。而課改的目的也在於此。

其次作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那麼教師首先要有創新精神,要大膽進行改革,敢於衝破舊的條條框框,積極投入課程改革實驗,學習有關課改的文件和資料,聆聽專家講座,並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做好各種業務學習筆記,寫好學習心得,做到教學方向明,路子對。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創新,進行實踐,改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再者無論取得怎樣的成績,都應該牢記三尺講臺纔是自己的歸屬,要把日常教育教學擺在首位,我希望:學校成名,我成才,最終是學生受益。因此,在設計活動中,要把握整體,全面考慮課程目標,尊重學生的實際與愛好,並保留已開發出的較好的課題,不斷完善修改,同時,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纔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今後努力方向:

面對課改,找準位置,做完善課改的促進者。並找準問題癥結,抓住思維方法,要樹立起正確的思維方法。思維不偏激不絕對,從整體方位來解決問題,思路決定出路。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2

5月22日下午,我做爲石明國小教師代表有幸聆聽了著名學者、頗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林格先生所做的“以一流精神,培養一流人才......新時期的養成教育專題講座,收穫很大。

林格是當代著名的學者,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本人以及他的團隊在學校養成教育研究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林格先生在報告中指出,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禍患無窮,好習慣可以通過學校養成教育、家長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慢慢培養起來的,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我很小的時候,是我姥姥照顧我的,我姥姥經常教育我,要遠離小人,不能貪小便宜,我在國小一年級下半年就擔任了班長,我很多班級工作搶着幹,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功名,而且經常能夠爲別人考慮,學習比較積極,成績也比較優異,是老師和學生心中的好學生,很關鍵的一點,我這個人比較善良,對待別人比較寬容,對待自己反而比較嚴格,我用仁愛的思想與人相處交往,一直以來,我的這些優良品質沒有丟掉,反而越來越好,雖然我現在已經年近半百,但我內心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越來越好,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來,我內心充滿正能量,身上洋溢着豁達積極的能量,我的這些優良品質也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周圍的人。

林格先生從理論和實踐角度爲我們做了養成教育的精闢闡述,今後,在我未來的日子裏,保持平常的心態,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發揚好習慣,糾正壞習慣,去譜寫自己人生更輝煌的篇章。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3

今年9月,我有幸聆聽了湖北師範學院王文教授主講的《教師的“五心”修煉》,他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形象的例證,令人茅塞頓開。王教授的講解一次次博得全體教師的熱烈掌聲,按照王教授的講解,教師應該具有:給予快樂、拔出痛苦的慈悲心;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平等心;生活簡單、心地單純的清淨心;體驗平凡、體驗快樂的歡喜心;覺而不迷、體察真諦的智慧心。這“五心”從師德的根本出發,涵蓋了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活觀、價值觀,從教師的內心修煉到處理職業關係(特別是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教師的職業操守到業務素質,作了綱要性的闡述。《教師的“五心”修煉》本可以是部鉅著,也是我一生讀不完的著作,更是我今後工作中追求的目標,它爲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就是修煉神性、克服普通人心靈缺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心靈歷練的過程”,普通人都有愛,但普通人的愛是有條件的愛,是小愛,普通人也有“憐”,但普通人的“憐”常常與優越感連在一起,即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之心與愛恨心相反,它是教育的大巧: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大巧,“慈悲爲本,方便爲門”。有了熱愛學生的一顆心,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最能讓學生方便理解的方法,尋求開啓學生智慧的金鑰匙。付出愛是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拔出別人的痛苦也是快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用王文教授的話來說,慈悲是教育的.大巧。教師是一個最需要慈悲心而又很容易耗損慈悲心的職業。碰到後進生,特別是“雙差生”,我們就很容易降低慈悲之感。過去我們都爲那些後進生傷透腦筋,有的甚至在分班時把他們當“皮球”踢,而不像汪金權老師那樣,去挖掘潛力,獨出心裁地因材施教,讓不會考試的學生能夠成人成才。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能夠因材施教,今天舊事重提,說明這在我們身上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做法慈悲心既利於自己也利於他人,這就告訴我們,愛別人就等於愛自己。愛學生就是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我做起,努力克服,讓慈悲之心在“師德”之上閃耀光芒!

慈悲之心與“平等心”是息息相通的。面對全班學生,我們就要像太陽,普照大地,不偏不倚;我們要像雨露,普降萬物,不多不少;我們要像大地,胸懷寬廣,不肥不瘦。學生是我們的上帝,也是我們職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是嚴肅的、生命也是最神聖的,學生和老師也是平等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如果我們偏袒或歧視一個學生,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不尊重生命,還有什麼生存價值可言?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種種思潮、光怪陸離的現象令人目不暇接,這要求我們老師保持一顆清淨心,把這紛擾世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讓我們擁有一份純真;在寂寞紛擾的世界,讓我們擁有一份安靜。讓生活低調而不低級,樸素而不零亂,有目的、有靈性、保證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斷充實自己,對環境保持真實的生活,少用心計。簡單單純的生活。簡單單純的生活並不是說不思進取的生活,而是要永遠強化事業心,淡泊名利心,有超越功利的理想和興趣,即使在忙碌中也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隨緣而不攀緣,積極進取,去體驗工作的樂趣。

體驗工作的樂趣,這需要我們有一顆歡喜心。它要求我們善於體驗平凡工作和生活的樂趣,樹立正知、正見。歡喜心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情緒和專業發展高度。如果我們一走進校園就頭痛、一走進教室就害怕、一拿起筆來備課就心煩,這樣對待工作哪有樂趣而言呢?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如果我們還整天抱怨,將這樣的情緒帶到工作中,還能把工作幹好嗎?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是通向偉大的必由之路。汪金權老師在蘄春四中,以他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一個個平凡的事例,鋪成了他偉大的執教之路!我們要求學生對學習要有興趣,有興趣就有原動力。那麼,我們老師應該對我們的工作有興趣,我想,這個興趣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無窮的!有了前面所說的“四心”還不夠,要成就一番事業,還需要我們老師具有一顆智慧心。

智慧心就是覺悟心,覺悟到宇宙的真相,覺悟到工作的成敗得失,不被假象所迷惑。它要求我在平時工作中努力學習、銳意創新、教學相長、樂此不疲。新“舊貌變新顏”不是靠表面粉飾所能達到的,必須用教師的智慧融入到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有建設性地工作,追求最好的做法,達到最好的效果!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4

昨天有幸參與到《有效教學與有效教師》講座,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在信息社會的今天,知識的傳播速度不能用知識大爆炸來形容了,已經到了數字化時代。作爲一名教師怎樣使自己有爲,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所謂有效教學,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誌,其落實有賴於教師有所作爲。所謂“教師有爲”,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爲一種價值追求,併爲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

怎樣做到教師有爲?就是要不斷的自我保鮮,不管年齡多大,都要加強學習,正如李明新校長所說的那樣,教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消費在師範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其一,要從培養聽、說、讀、寫、算、唱、演等能力練起。課程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其二,要提高理論認識水平。他認爲,教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業涉及的理論很廣泛,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時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改革的.時代脈搏,不至於跟“風”跑。“治學不爲媚時語,獨尋真知啓後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理論功底,就沒有實踐的“底氣”。

只有具備這種底氣,我們才能挺直腰桿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滿懷信心的進行教學實驗,纔會產生獨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

我雖不才,但也努力朝着這方面努力,如在今年自己任教的科學中,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上級給這門學科規定了教學時間,這就說明用這樣的的教學時間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自己大膽地進行實驗,不增加課時,不留作業,還要讓學生學好知識。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從兩個方面入手,認真備課,用教學內容的魅力吸引學生,變被動的學爲主動的學,目前有一部分同學基本達到這一要求。其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厭學的學生產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主動自覺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5

有幸參加了上週五,週六的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幸運的聆聽了三位專家老師用時間和思考積澱下來的輕驗,每一位專家老師的發言都很精彩,讓我收穫很多,同時也深深地被他們身上對教育的熱忱而感動。日常工作的繁雜曾讓新入職的我很迷茫,讓我意識到對待學生僅僅充滿熱情的態度是不夠的,更要講究方法。我將本次培訓的心得總結爲以下幾點。

一、越偉大越平凡越細緻—端正心態

週五的培訓是教育界名師魏書生老師的專場講座,在這之前我對魏者知之甚少,講座開始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精神抖擻的老者,與鄰家老頭並沒有什麼區別。魏老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越偉大越平凡越細緻。首先,我們要管理班級,要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還要完成自己的班級任務,我們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作爲一個老師我們的工作是繁雜的,辛苦的,面對這些我們應該有一顆平常心,用平常心做平常事。魏者說:“越是緊張就越是要放鬆,越是浮躁就是越要靜心。”緊張、抱怨、浮躁並不能拯救我們。其次,工作越複雜任務越多我們更應該越細緻,只有把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件事做細才能讓自已從焦慮和抱怨中解脫出來。“細節決定成敗”細緻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細節的體現。從高處看眼,從小處看手,把生活中的總總難題化成一個個小的問題,一步步的解決纔會活得輕鬆。

二、“因愛而語”用愛孕育希望

週六上午聽了陝西商洛中學英語教師劉小紅的講座,這是一位美女教師,用自己身體力行的行動去影響感染學生。“契機就是教育的最佳時間”劉老師抓住學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教育學生,將教室環境佈置成花的海洋。劉老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班級的'點點滴滴記錄到所創立的公衆平臺“因愛而語”。從創立到運行,全部依靠學生自己。劉老師讓學生從每件小事上去獲取直接經驗,讓孩子充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會傾聽孩子內心想法的老師。

劉小紅老師說“讓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情感點和共鳴點。

最讓我感觸深的是,劉老師利用每一次次的小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並提出明確的要求,每次需要寫出800字的作文和100次左右的英語短文。不僅讓學生經歷了活動,又在活動中總結經驗,寫出內心的想法,提升作文水平。

從劉小紅老師身上,讓我看到,作爲一名老師是智慧的。爲了讓孩子記住枯燥的單詞,讓孩子進行英語配音秀,唱英語歌曲的過程中記單詞和語法。

三、打開學生隱形翅膀的“九個維度”

下午,山東優秀教師董向東老師,提倡“無痕教育”,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分析和幫助學生。董老師說“一位孩子童年的經歷對孩子一生都是有影響的。”“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不同,每個世界就不同。”每一個孩子的現在都是多姿多彩的,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不可預測的,每一名班主任都應該是學生的研究者。每一名學生,每一個班級都蘊含着全部的教育智慧,如果你願意,教育工作,充滿了神祕和驚喜。

董老師通過講實例故事和視頻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教育方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董老師所提倡的班幹部輪換制。培養班幹部,集體制定班規,一段時間後,現任班幹部光榮退休,再利用退休班幹部來培養其他新的幹部。讓班裏的每位同學都輪流當小班幹部。

通過培訓,讓我收穫頗多,以後我也會把自己所學到的經驗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6

5月22日下午,我做爲石明國小教師代表有幸聆聽了著名學者、頗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林格先生所做的“以一流精神,培養一流人才......新時期的養成教育專題講座,收穫很大。

林格是當代著名的學者,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本人以及他的團隊在學校養成教育研究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林格先生在報告中指出,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禍患無窮,好習慣可以通過學校養成教育、家長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慢慢培養起來的,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我很小的時候,是我姥姥照顧我的,我姥姥經常教育我,要遠離小人,不能貪小便宜,我在國小一年級下半年就擔任了班長,我很多班級工作搶着幹,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功名,而且經常能夠爲別人考慮,學習比較積極,成績也比較優異,是老師和學生心中的好學生,很關鍵的一點,我這個人比較善良,對待別人比較寬容,對待自己反而比較嚴格,我用仁愛的思想與人相處交往,一直以來,我的這些優良品質沒有丟掉,反而越來越好,雖然我現在已經年近半百,但我內心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越來越好,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來,我內心充滿正能量,身上洋溢着豁達積極的能量,我的這些優良品質也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周圍的人。

林格先生從理論和實踐角度爲我們做了養成教育的精闢闡述,今後,在我未來的日子裏,保持平常的心態,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發揚好習慣,糾正壞習慣,去譜寫自己人生更輝煌的篇章。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7

默然回首,不覺從教已有13年來了,我自我感覺逐步從新教師、青年教師等走過。少了往日的迷惘、困惑,少了新教師的激情,多了對自己教學的審視,要找到自己的短板,練好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前段時間參與了縣局組織的兩個講座,其一是省報社丁昌桂總編的講座,他提到了“教師的二次成長”:在經歷了幾年或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後,很多老師會出現工作的疲憊期。這段時間中老師會迷失方向,會感覺自己所做的索然無味,也可說疲勞期。由於時代種種原因,特級教師李吉林是在45歲以後,才逐步總結了自己的教學思想,最終成爲名師。

無獨有偶,在連雲港師專馮伯虎教授的`講座中,也提到了教師的“二次成長”。兩位專家的意見縱有有高深之處,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做教師”可能是會一輩子的事情,我們爲什麼不做出影響力來呢。無論從何種角度來提高自己都是對的,一開始不妨就抱着評職稱的功力思想來做,做多了自然就喜歡了,教學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老師們,遇到教學的困惑期,要思考怎樣走出迷惘;遇到教學問題時,多思考怎樣解決它,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困惑及時地記錄下來,用的時候,信手拈來就是。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8

我認真聆聽了孔海欽、余文森、謝必震等12爲專家學者的講學。作爲學生的我們聽的“如癡如醉”,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放棄課間休息的時間繼續聆聽真假們的講解,希望學到更多的知識。我也深刻體會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中,有專家的引領和學習夥伴的互相幫助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呀!

學習領域涉很廣。有“多維視野下兩岸文化的互動創新”、“教師職業成長”、“簡約化教學”、“學記禮記”、“中外基礎教育研究比較”、“心理學在教育過程的應用”等多方面的知識。謝比震教授用全新的角度去講解臺灣的問題,幫助我們更加全面的瞭解了兩岸文化。其中有一句形容臺灣與大陸的關心,我記憶猶新:心近了,海峽就是咫尺;心遠了,咫尺就是天涯。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的主題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每一個人都要盡最大的努力,去鞏固兩岸文化的和平發展。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x月x號,xx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促人反思的講座,xx老師不僅引領我們發現問題,爲我們指引改進的方向,更激勵了我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迫切心理。

熱愛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工作。xx老師在關注幼兒園課程四大領域時,對生活方面提出了“品質意識”、“標誌意識”、“個別意識”和“水平意識”四個方面,從這四個方面,我們讀懂了什麼叫“細微處見真情”,我們熱愛我們的工作,熱愛我們的孩子們。

xx老師的講座使我們懂得了怎樣去愛,怎樣用心去工作。與家長真心溝通,關注每一個孩子,每一個細節,採用各種方式,及時與家長交流相關信息,哪怕只是一個溫馨的小提示,只有這樣老師與家長才能更好的彼此信任、相互體諒,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對孩子,細心呵護,一視同仁,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持之以恆,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x老師說“孩子的習慣是對生活活動的最好反應”,這句話促使我們每個人進行自我反省,爲我們指明瞭方向,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斷思考,發現問題,正視存在的問題。x老師在談運動與遊戲的時候,給我們分析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戶外自主遊戲增加的同時,孩子們高結構運動的減少,基本技能的欠缺等,提出要中低高遊戲的結合,孩子的運動要有“刺激性”、“挑戰性”、“野性”。發現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習的最有效途徑。怎樣發現問題、怎樣很好的解決問題、怎樣使我們的運動、遊戲富有“刺激性”、“挑戰性”、“野性”,這些都是我們要不斷摸索、不斷學習的東西。

知識是進步的源泉。x老師從價值、目標、設計三個方面,更深一層的談了幼兒園的學習活動。x老師強調了錯誤知識與情感傷害對孩子的影響,引領我們更多關注易被忽視的'東西;用孩子的最近發展去幫助我們正確理解一節課的價值所在;強帶課改後目標的可調性等。

x老師的談話引導我們從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同時,更讓我看清了自己知識的缺乏,知識是進步的源泉,不吸取新的知識,我們就只是井底之蛙,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或是發現問題,但卻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這樣我們怎能進步,又怎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們呢?

專家教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曾經有一個教育者說過:“教育始終應該是一個付出和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和享受的過程!”

今天聽了xx市幼兒教育專家xxx的講座之後,對這句話理解更深刻。作爲一個老師的確需要不斷地的學習,及時充電,也要無私的奮獻、付出,最重要的是學會感悟!x教授的“跳出傳統思維做促進孩子發展的教育”和“讓環境說話”這兩個主題的講座真的是讓我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教育?教育是一種平衡!兒童發展領域的平衡、教師教育手段的平衡、教育環境創設的平衡,教師應努力實現兒童自由學習和成人指導或幫助兩者之間最優平衡。我們的.教育如果出了問題,沒關係,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及時改進還是會有所發展的!看了國外的有些教育圖片,讓我感到平時對自己孩子或者學校孩子的教育中大人包辦代替太多了!孩子會做的讓他們去做吧!要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爲什麼大人去幹擾呢?作爲老師或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慢點還是讓他們把自己願意幹的事情慢慢做完吧!

其次,讓我知道佈置環境不是單一的美化和裝飾更重要的是讓環境“會說話”《指南》指出給孩子創設寬鬆愉悅的環境、有教育意義的環境。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幼兒的第三任老師,也是教師的好助手。

讓環境“會說話”常規教育無形中會形成,如孩子排隊搶着往前站、吃飯時亂撒、區域活動時大聲說話等等,如果我們貼有相應的標識標誌孩子就不會搶着喝水、站隊,上廁所,也不會把不愛吃的東西亂撒,會自覺排隊,不喜歡吃的東西放在規定的地方,養成安靜地進行區域活動或集體活動。

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在無意注意中識很多字和認識很多數字,如在椅子上、杯子架、牀頭上貼有自己的名字和學號,慢慢的他們無意識的認識了自己的名字,還有佈置環境牆上的很多字他們慢慢的也會認識。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內容就會展現在臉前。

環境是實踐一日課程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們把課程滲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就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愉快的瞭解探索簡單的科學知識、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或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善於模仿或表演社會知識和舞蹈音樂,並能用手工或繪畫表達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以上是我對這次聽幼兒教育專家講座的點滴感悟,有不成熟的地方希同行們提出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