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有了量感,數感終於不再孤單了。較數感而言,缺乏的是量感。數感與量感,形影相隨。這個臥室挺大的,大約15平方米,要的就是這種抽象的感覺,缺乏的也正是這種抽象的能力。

強化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不是重複訓練、機械訓練,要連接算理與算法,學會合理選擇運算策略解決問題,促進推理能力的發展。9898x97-9797x98就是運算綜合能力的代表。

數學的美在於它能解釋大量的生活現象,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數學是嚴肅的,同時也是藝術的。

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原來在邊緣,現在迴歸正位。更多的`體現爲數學與自然的融合,給什麼是數學,怎樣才能學好數學指明的方向。

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數學發展,同時還能涌現出一大批數學人才這就是未來的教育。教育承擔提升國民素質的責任,更擔負着國家人才戰略。竭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我瞭解到《數學20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已有的數學課堂的模式來適應時代的要求,爲此有以下的認識: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看動畫、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手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鐘錶的認識》時,我把導入語編成故事,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的情況下,我故作神祕地對學生說:“老師這裏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呢?如果想聽,請把身體坐直,仔細地聽老師來說一個故事……經過故事的講述,學生們不僅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也爲後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又如:在教學《表內乘法》一課中,我創設了生活中的購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開設”超市,貨架上陳列着各種商品,其中故事書6元/本、文具盒8元/個,鉛筆5元/盒??一位同學跑上去,售貨員連忙說:“歡迎光臨,我能爲你做點什麼?”同學說:“我想買文具盒。”售貨員:“8元。”“我要買4本故事書,一共要多少錢?有誰知道?”聽到我的提問後,學生開始討論起來,最終得出結論6乘以4等於24元,也就是4個6相加。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去發現、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而且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倡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例如:在教“4的乘法口訣”時,我先佈置學生每個小組在課前準備好小棒,上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然後學生小組合作,用小棒仿照教師的圖形進行拼圖,並回答問題:

1)擺1個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3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是用什麼方法得出來的?

2)擺4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根據你的方法計算。

這樣,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學生大膽的嘗試,歸納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示,效果很好,從這一點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20xx年11月8日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通過解讀國小數學新課標,我對於新課標的理念有了很多新的認識。課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宗旨,明確了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闡述了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提出數學課程目標與內容標準,並對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編寫)提出建議,對於身爲數學教師的我,深有幫助!下面就談一談我對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的一些學習體會:

與20xx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其中新課標修改後最大的變化是:

20xx年版“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xx年版“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我國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爲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爲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回顧自己比較熟悉雙基教學的操作程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大部分可以得到落實。欠缺的是對基本能力和基本觀念態度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程序相結合的研究和實踐,但是如何找到中間的平衡點,是個難點。四基對老師的要求更高,整個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都會很高,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纔會有創新和發展。教師爲學生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展方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通過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時時反思我的課堂,不斷提升,充實自己,將課標中的理念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之上,使自己的教學更有實效。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9月23日,在基地學校福山外國語國小,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從專家老師們透徹的分析中瞭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致力於實現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認爲是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各體差異的關係。強調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困難的勇氣”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要讓每個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會做人的態度。

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爲了實現良好的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着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對待每一節數學課,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件完備,設置不同的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第三,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國小低段學生正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逐漸形成集體意識,自我意識、道德觀念等。到了國小高段,情感更爲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強烈,道德情感和認知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兒童人格發展,在兒童各階段的認知和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加以教育和引導,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學習習慣、優良的個性品質、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教書,必先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實現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師生共同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要努力轉變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爲從師生實際出發,整合課程資源,師生共創共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的過程,真正孕育出一個個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幹、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有鮮明個性且善於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觀念更新與勇於創新、勤於學習與善於實踐和業務精良

且樂於奉獻的教育典範。 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爲自己的教學行爲,處理好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啓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在當前的社會評價標準下,雖然有學生較爲優秀,但也有學生是芸芸衆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分數的高低作爲唯一的標準,事實上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養成了良好心態應該更爲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堅持這種做法,我相信,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下,都會取得較爲理想的進步;當然,也許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並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們通過努力,提高自信心、敢於直面困難和挑戰,在以後的學生和生活中一定會表現得更爲出色。

五、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學生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時,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就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在於展現生活中無法辦到的事,延伸數學的思維,物化推理過程。網絡上的資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獲得新課以外的大量信息,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學生在大量、迅速、有選擇地攝取新知識、新信息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而當學生查資料時,老師適時地在學生中間巡視、點撥,成了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由於信息技術爲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習慣、品格的培養。

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課程標準作爲基礎和規律,需要每一位教師來探討學習,爲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希望通過此次的解讀交流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最近,再次認真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不斷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識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爲此,我們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四、改變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他們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五、建立新的評價機制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6

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談談自己學習的感受:

《新課標》對於教材的編寫特別提出了:

1、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

2、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3、呈現能小方式要豐富多彩;

4、內容設計要有一定的彈性;

5、重要的教學概念與教學思想宜體現螺旋上升的原則;

6、關注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與綜合;

7、介紹有關的數學背景知識。

我感受到: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多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7

通過暑假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本人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理論上得到了充實和提升,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作爲高中數學教師,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數學屬於全體大衆,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與者變爲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要改變使原來內涵豐厚、品位高雅的課程異化爲以複製系統知識爲目的的大工業生產式的流水作業的做法,不能再以課程知識的擁有者和權威自居。應將“教程”轉變爲“學程”,將“知識施與”轉變爲“教育交往”。教師作爲全人格和全心靈的交往者,既不視學生爲承納知識的容器,也不被學生視作獲取知識的對象和手段,應具有民主理念與生本理念。教師要從“一切爲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在課程的每個環節中都體現出以生爲本、“全人”發展的課程理念。

二、不斷實踐,轉變教學行爲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到傳統教學思想以及考試壓力的影響,我們在貫徹新課程上面可能或多或少打些折扣,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只有不斷實踐,努力將新課程理念運用到實踐中,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應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建構他們的知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如: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纔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同時,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表現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更能促進在以後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動用有關數學經驗去思想、去解決問題。還有如:多做數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很少讓學生動手,實踐。實踐證明,若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勤於實踐,數學上的很多問題還是能夠得到很好解決的。特別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尤爲顯得重要,學生普遍反映: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親自動手才能學得會。

三、注重形成過程,突出激勵機制。

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體驗。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和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研究作爲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的一條線。同時要不斷的鼓勵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着眼,使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將評價重點由終結性轉向過程性與形成性,引導學生不僅求“知”,更要求“德”,不但“學好”,更要“好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要以自己其獨具的眼力和襟懷來悅納學習個體之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要以心靈擁抱心靈,以激情點燃激情,放飛生命的靈思和才情。

四、 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關於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銜接問題。

現行國中教材中,對於一些常用的知識和方法有許多遺留的內容,如韋達定理、分母有理化、十字相乘法以及三角形四心問題等,而這些內容是我門在高中階段必須用到的知識點。對於這些內容應如何處理?應該安排何時補充這些內容比較合適?是放在所有新課之前單獨講授還是在講授有關內容時穿插進來?這些都是在新高一教學中不可避免會碰到的問題。

(二)關於新教材該如何把握難度的問題。

新課標實施不久,對新教材的瞭解和把握還有所欠缺,課程內容要求高,難點集中,習題配置較少;信息技術要求太高,師生負擔較重。加上對應的參考資料比較缺乏,現存的資料對教材難度的把握不甚明確,如新舊教材中對於函數定義域和值域這塊內容的`要求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對教學和考試中的難度的確定的尺度不易把握。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爲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爲,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爲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8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很多年了,在這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寒假,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學習體會:

一、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陳舊觀念,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爲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而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從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爲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如果在計算課上,討論一道計算題,出現了10種、20多種的算法,教師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其結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這種情況是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呢?我認爲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算法中,有的並不見得有優劣之分。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並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複。總之,一切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

三、對教學以及學習方式的認識:

新課程標準來看,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就培養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樑;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課程的改革迫使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倡導自主學習。什麼是自主學習?指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內在的或自我激發性的學習。自主學習就是爲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它把學生作爲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我認爲: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纔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其次,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教學中我們應該創設寬鬆和諧平等民主氛圍,讓學生想象馳騁,感情激盪,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創造的潛質。還有,建立一個激勵評價機制也很重要。激勵性的評價,能給學生以幫助,給學生以鼓勵,給學生以信心。評價中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及變化發展,既關注水平,更要關注學生情緒態度。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總之,新課標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9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數學課程內容的一大特點是整體性、一致性。當前的數學教材中,整數、分數、小數有其獨特的認識方法;加減乘除有各自的算理,整數、分數、小數運算有各自的算法,這些知識缺乏內在一致性的。新課標修改後,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理解整數、分數、小數均是基於“計數單位”建構的;所有運算都可以還原成加法,加法是所有運算的基礎;分配律、交換律、結合律與等式的基本性質是所有算理的基礎;所有運算都可以還原成計數單位與計數單位運算、計數單位上的'數字與計數單位上的數字運算,加法口訣、乘法口訣是所有算法的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

史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讓我醍醐灌頂,讓我更加認識到數學的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國小階段是這麼的重要。新增加的尺規作圖作爲教師覺得教學難度增大,然而聽了解讀方覺得放在國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繫實際,培養幾何意識是這麼必要。在教學代數計算時,我們原來往往重視豎式的表達,覺得豎式中的算理非常重要,殊不知橫式比豎式更重要,橫式才體現算理,豎式是算法,讓我猛然驚醒。像這樣啓迪在整個講座中非常多,特別感謝教育局爲我們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讓我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在今後的培訓和教學實踐中,我會悉心研讀新課標,對照新課標,整改自己的教學實踐,讓自己提升,讓學生受益。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

新版的數學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量感如約而至,在此之前,量感納入學科核心素養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我一直認爲數感與量感息息相關,數與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響。先說一個買雞蛋的故事吧!

去菜市場買雞蛋,對老闆說:“來五斤”。老闆數了40顆,放在秤上,差不離。這就是數感,8個雞蛋爲一斤,這就是對數的深刻認識。如果老闆邊聊天邊拿雞蛋,看到差不多了,在手裏掂了掂,一放秤上,五斤剛剛好,這就是量感。

再如,做餃子,調好了餡,開始和麪,最後面和餃子餡同時用完;切一塊豆腐做麻婆豆腐,一盤剛剛好;三位顧客同時點了一種相同的菜品,大廚絕對不會一盤一盤地炒,同時炒,一口鍋正好分成三盤。

我想這些都是數感與量感的完美融合,而這種完美融合就是心中藏有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多半是關於現實世界中量的直覺。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最新發布的20xx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當中對量感的描述:“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係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會在同一度量方法下進行不同單位的換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誤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計度量的結果。建立量感有助於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再次讀完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國小數學中的一個經典的判斷題:“一千克鐵比一千克棉花重”,明明都是一千克,爲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孩子會出現錯誤呢?我想這裏的一千克對於孩子來講就是“冷冰冰”的數,對這個數沒有感覺,或者說無從下手,鐵和棉花的感覺已經定性了,說真實又很縹緲。如同結婚那會兒,4千克棉花的杯子剛剛好,再多點真還讓人喘不過氣來,這裏面的確有不少門道。

因此,與孩子們走進量感,應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懵懂中有太多的不可思議,不信,你試着問問一年級的孩子,1000粒大米你能不能背得動?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本教師的教本變爲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着,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通過說一說,試一試,練一練,做一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

雖然培訓只有短暫的1天,但對我來說卻收穫頗多。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一天我認真傾聽了呂世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通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

週三下午在學校教導處的安排下,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組織的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的線上培訓。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劉主任從國小數學課標的演變、數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表現以及基於新課標的國小數學教學新變革幾個方面爲大家深入剖析了“20xx版課標”。

一、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劉主任提到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三方面構成: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因爲,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爲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三、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爲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後,我領悟到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要充分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培養好自身的教學機智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充分根據當時的環境條件,發揮自己的機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發揚教育民主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人人平等。在教學活動師生是授受關係,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力,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對學生個別輔導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要給他們提供較難的學習資料,讓他們認識到知識海洋的廣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對於成績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找到成績差的原因,多加關心,使他們的成績提上去。

在平時要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