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閱讀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自控力閱讀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控力閱讀心得

自控力閱讀心得1

善待自己的人,自控力也不差。

所謂自控力,就是能管住自己的能力。儒家學說中的“克己復禮爲仁”,就認爲一個人只有能管住自己的思想、情緒、行爲,才能建功立業,有所成就。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認爲,一個人要想有所得必須有所舍。想進步,必須捨棄娛樂;想苗條,必須捨棄美食。

我深知缺乏自控力是限制自己進步的最大阻礙,曾經不止一次爲自己制定又長又嚴格的計劃,並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懶惰,不能懶惰,可總是因爲拖沓而在執行過程中慘遭滑鐵盧。

說起自控,有人爲了戒網癮、煙癮,可最終抵禦不了慾望;購物狂想控制消費,可總是抵禦不了商場的優惠大促銷;想改掉熬夜的壞習慣,卻總是忍不住玩抖音,刷微博,看朋友圈。

不是不想改變,只是每次下定決心熱血過後,不到三天便又以失敗告終。雖然當下心中懊惱不已,決定一定痛改前非,可第二日還是故態復萌。爲什麼做到自控會那麼難呢?那些成功人士是天生具有超強的自控力嗎?斯坦福大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提出:自控力是每個人天生就會有的,只不過有時會很弱,但只要通過正確的訓練,便可使之變得更強。

凱利·麥格尼格爾長期致力於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做出有利於健康的選擇。在工作過程中,她發現人們因爲對意志力的理解存在問題,這不僅給生活帶來壓力,同時也阻礙了他們走向成功。很多人爲了達到自控,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不說,甚至還造成反效果,變得失控。於是,她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的最新洞見,面向大衆開展了“意志力學科”這門可課,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控力》這本書的基礎便是這門課程。全書一共10個章節,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何爲自控力,第二部介紹了導致失控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介紹了自控力的侷限性。全書結合了優秀的科學理論和課上實踐練習,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信息管、克服拖延、管理壓力。

書中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例子,節食者在多吃一塊披薩或一口蛋糕之後,會感覺情緒低落,覺得整個計劃都落空。可是他們並不會爲了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們會說:“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經破壞了節食計劃,不如把它全部吃光。”

通常,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爲:“那又如何”效應。這種效應的實質是“放縱—後悔—更嚴重放縱”的惡性循環,是意志力領域的最大威脅之一。

我經常也這樣,本來規定自己一天要看三個小時的書,寫讀書筆記兩個小時。但如果遇上突發事情,而導致其中的一件做不完,雖然當時離睡眠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我完全可以選擇看書或者寫讀書筆記,把當日的任務完成一部分,可大部分的情況沒這樣做,而是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卻又在心裏不斷地責怪自己不能完成任務。第二天開始自暴自棄,更沉迷於各種社交網站,結果計劃失敗,破罐子破摔,開始懷疑人生。

不僅減肥會導致這種惡性循環,任何的挫折都會,而導致更多墮落行爲的.並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放棄之後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和絕望感。於是,我們迫不及待地下個通過立各種flag來改變這種心情。然而。只是下定決心而沒用付出切實的行動,註定要再一次面對失敗。於是最初決定改變的良好感覺不斷被不良情緒所替代,以至於徹底失控,迫切需要再次擁有希望,然後我們再次發誓要改變,最後,我們變成了一個只會立flag的“積極廢人”。

所謂積極廢人,就是在言語上不斷地立下各種計劃,卻總是不願意付出行動。

我們之所以會成爲“積極廢人”除了本身行動力的缺失,還存在着一種錯誤的思維。認爲人一旦犯錯是不可能改正的,失敗了便很難再成功,一切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就破罐子破摔。

然而,人都會犯錯,一不小心染上壞習慣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意識到錯誤之後,一直揪着不放,那麼你的自控力到這裏也就徹底消失了。所以除了用行動來維持自控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前者認爲任何事物都是一成不變的,而後者則相信個人的能力是通過努力來培養的。

破罐子破摔,就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在面對挫折時,不會採取有效行動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反而陷入“計劃失敗—沮喪—自我批評—制定新計劃—繼續失敗—自控力消耗殆盡“的負循環當中。

這種循環不僅消耗”我要做“的力量,還會會消耗”我想要“的力量,對成長一點好處也沒有。

要打破這種循環,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止損,不要沉湎於自我批評和譴責之中,而是要學會原諒自己,並且從中尋找原因,使之轉化爲成長型思維模式下的正循環。

正循環是這樣的”計劃失敗—原諒自己—深度思考失敗原因—改善問題—制定新計劃—自控力不斷提升”。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總是能從每一次挫折之中尋找到未來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也正在提升自控力,不妨從因貪圖一時之快而盲目設定的繁重任務中擡起頭來,適當的自我同情,讓自己從錯誤中走出來,然後繼續往前走,越能善待自己的人,自控力也更好。

自控力閱讀心得2

如何讓意志戰勝誘惑?在美國作家凱利麥格的《自控力》一書中,作者深入分析了人們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抵禦誘惑的原因。每個人一生都會設定各種各樣的目標,但最終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可能並沒有人們預期的那麼好。畢竟誘惑太多,人也懶。如何最好的利用自制力?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你需要學會分析失控的行爲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發生在你身上的。

文中舉的例子是一個有着查收郵件強迫症的人,在意志力挑戰開始一週後,她仍然無法改變她時時刻刻想要查看郵件的心理衝動。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查看郵件並不是爲了獲取信息,而只是緩解心理上的不安,並且在閱讀了郵件之後並沒有緩解不安、獲得信息的時候,她開始有意識地去疏導自己的不安心理。發現自己的衝動並認識到了衝動的反應增強了她的自控力,大大減少了她看郵件的次數和頻率。簡而言之,只有當你意識到了自己慣常的某種行爲習慣產生的原因和由此導致的後果的時候,纔有可能讓意志力戰勝習慣和誘惑。

雖然說自控力從長久來看和太陽一樣是永久可再生資源,但在一定的時間內,比如24小時之內,它又是可以耗盡的'。自控力失敗的時候,產生的罪惡感不一定要用懲罰來消除,相反我們自己要變成我們的良師益友來開導我們、鼓勵我們。自控力又像傳染病一樣,可以在人和人之間傳染,爲什麼有的寢室能夠一寢室8個人全被保研,自控力通過各種行爲表現在一個圈子裏發生作用。

《自控力》這本書從生物學、心理學和行爲學角度論證了意志力可控的事實,介紹了增強意志力的辦法。從開篇第一章的“冥想”到最後一章的“對內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爲”,作者都是在提醒我們關注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增強自控力,並不需要作出判斷的決斷力,而是要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在一個電子化的社會裏,手機和網絡也許是我們前進路上的阻礙。

像我們的父一輩,年輕的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結束了一天勞累之後就只能選擇看看書、下下以及和家人和鄰居聊天,但是下班了的我們,窩在沙發裏玩手機、線上聊天就成了常態。你還記得你自己定下的目標嗎?

不如放下手機,閉上眼睛,用5分鐘的時間想想自己爲什麼玩手機,過後有沒有達成玩手機的初衷,自己當初的目標又完成了多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玩手機還是成爲自己當初想要變成的那個人。關注自己,認識自己,從中找到克服困難的動力,然後鼓勵自己達成目標。還是別批評自己了,罪惡感也許並不是好事。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的意志力增強了,快樂感提升了,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順了。如果你現在還苦惱的話,這本書真的可以幫你哦。

自控力閱讀心得3

這本書讀完,講真的,在實操方面並沒有讓我有新的認識,在理論層面,讓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習慣叫微習慣。

爲什麼把目標設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擡擡手就可以完成?因爲每個人的意志力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話,你會發現,每天早起後,上午的時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別是晚上就會不太好。

這是因爲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這裏就要講到一本書,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寫過這本書的讀後感。裏面重點闡述了關於自控力(意志力)的問題,還給出了怎麼提高自控力的總量和怎麼回覆自控力。

如果你平時打遊戲的話,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藍,有藍纔可以釋放技能

回到微習慣的話題,爲什麼目標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因爲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標,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你在完成目標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如果讓你走出舒適圈,是不是很困難,需要很強大的自控力纔可以。爲什麼人們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別強的.人,就是因爲他們自控力強大,可以讓自己跳出舒適圈。

但是如果不讓你走出舒適圈,而是在舒適圈的邊緣,伸出去一隻腳,你可以馬上收回來,但是隻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你再伸出一隻腳的時候,就會很輕鬆,慢慢的你的舒適圈就會擴大。

這,就是微習慣的妙處所在。

趕緊來試一下吧,讓我們在舒適圈的邊緣,瘋狂的試探!

自控力閱讀心得4

最近看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麥克格爾教授的《自控力》一書的中文版,很有啓發。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沒什麼特別的。一開始覺得和一些自我激勵的書,自我調節的書沒什麼區別。一般來說,以一些實驗研究爲例,得出一些關於人的心理髮展規律的抽樣結論。

但是,當我讀到這本書三分之一的內容時,我似乎明白了爲什麼它被稱爲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

它的實驗性論點與其說是爲了提高這本書的說服力,不如說是一種巧妙的心理技巧。它的目的是增加讀者對這本書的興趣。書中引用的很多實驗其實都是理想實驗,在心理學研究中可靠性不高。但是這些實驗的`設計很有創意,很有趣,很容易抓住讀者的心,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不是說服他們。

很少有人敢自信地說:‘我有超強的自制力!’因爲我們現在對自控的理解和方法,只集中在行爲層面,其實自控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要解決,必須涉及控制思想、情緒、神經系統、行爲和身體。這些要素缺一不可,沒有任何一個都不可能有效增強自控力。說白了,自控就是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緒、慾望的能力。

如今,大多數人都無法減肥或成功改掉一個壞習慣。其實他們自制力很差。自制力只是一時的行爲,無法堅持。所以我們說意志力的時候,都是用‘頑強’、‘堅強’、‘強大’之類的詞語來修飾。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有強大的意志力。尤其是有些弱點是致命的或者嚴重影響自己的發展。你必須培養你的自制力並擺脫它,這樣你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健康的身體和成功的工作。

自我控制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周圍,控制着我們的成功和失敗。一個人的一生就像一張記憶卡,50%的慾望,50%的理智。慾望驅使人‘做什麼’,而理性告訴人不要‘做什麼’,所以慾望和理性構成了靈魂中永恆的衝突。每個人都夢想成功,但在成功的路上,他們必須經歷挫折、失敗、痛苦、孤獨、委屈和忍耐,這需要很強的自制力。生活需要自控:當我們不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我們總是和父母吵架,甚至離家出走,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傷害父母之間的感情。

學習需要完全控制:當一個學生能夠適當有效地控制學習的時間和方法時,他的成績不會太差。工作需要自控。作爲機場服務人員,自制力的強弱也會成爲旅客判斷服務質量的標準。如果你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工作中,在沒有任何掩飾和控制的情況下呈現給乘客,這是不啓動自控模式的表現。當我們給旅行者帶來不好的感受時,結果會是不滿、爭吵和抱怨。所以在服務工作中更需要自控。

自制力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它要求我們把自己現在的行爲當成自己整個生活的一部分,要求我們爲了對自己最有利的大目標去控制自己的行爲。也許抽根菸不會上癮,吃塊蛋糕不會讓人立刻發胖,耽誤一個任務也不會丟工作,但一定要記住,長期的結果是由幾個短期的過程造成的,一定要時刻注意控制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爲和思想,指揮自己的自制力。

自控力閱讀心得5

說實話,在沒有接觸到這本書的內容時,我以爲它會是一本言之無物的雞湯或是古板的研究書籍,只會一味強調“剋制自己”“自我救贖”這樣的空話。但讀完後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作者的座談式寫作風格讓人十分舒適,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邏輯寫作,既將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又有了很好的互動性,比如在“冥想”那一章,我是認真地盤腿閉眼坐了5分鐘,那感覺棒極了。

簡單來說,自控力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做好“我要做”“我不要”“我想做”這3件事。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不僅受到來自我們生理的本能阻礙,還會受到外界壓力、誘惑的影響。所幸,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推薦“強制療法”,要求我們剋制本能的慾望,用一種痛苦的方式去執行正確的事,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慾望,將其引導轉化爲自己專注某件事或無視某個誘惑的動力。

但前提是,你要明確並準確辨別出自己的“慾望”到底是什麼。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慾望是在明年夏天的時候,穿上衣櫃裏那件XS號的裙子,那麼,眼前擺在桌上的這隻美味可口的甜甜圈,就是你的“僞慾望”,爲了真正的慾望實現,需要我們調動身體的各項資源,抵禦住眼前的誘惑。

而這個過程總是艱辛的。因爲“僞慾望”不僅可以直接出現,它還藏在一些看似正確的事情裏。比如爲了減肥,你已經堅持了整整一個月不碰甜品,那麼作爲對自己的獎勵,今天就來一塊小蛋糕吧!

“對自己小進步的獎勵可能成爲自己成功的障礙”,看完書中的這一章,我才明白一直以來阻礙自己完成長期目標的路障是什麼,我們取得進步並不是爲了放鬆,而是爲了取得更大的進步,不要因爲小小的階段性成功就沾沾自喜,這是最重要的。

總結一下,試着把“我不要”的思維模式換成“我想要”,這樣可以提高我們控制意志力的能力,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纔不至於被沿途的“燈紅酒綠”迷失雙眼。與諸君共勉。

自控力閱讀心得6

我常常在深夜追劇後懊悔,在考試失利後慚愧,明明我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用來學習,我卻用來荒廢。這世上,最無奈的兩個字就是“後悔”。讀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我找到了答案: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裏,大家都是怎樣生活的?吃飯、睡覺、玩手機。說好學習,轉眼就去刷微博、看抖音、打遊戲!作息顛倒,暴飲暴食,有時會嫌棄自己,卻也做不到自律。打亂你生活節奏的關鍵所在就是“自控力”。

書中講述了許多有關自控力的案例,對失控的行爲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告訴我們爲什麼會缺乏意志力,爲什麼會在誘惑面前屈服。並教導讀者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令我這種缺乏自控力和意志力的人受益匪淺。

書中提到了掌管人的自控力的“前額皮質”,它是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包含"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種力量。在關鍵時刻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這是“我想要”的力量;能夠拒絕充滿誘惑阻礙人發展的事物,這是“我不要”的力量;即使並非心甘情願也會堅持完成的`,這是“我要做”的力量。想要做到自控,你就要靜下心來,弄清自己的慾望,通過提升意志力來駕馭那三種力量。

那麼如何提升意志力呢?有神經學家發現,大腦有無限的潛力,對經驗有超乎想象的反應,如果你每天都讓它專注的話,它就會越來越專注,並根據你的要求重新塑性。所以摒棄惰性,行動起來,練就屬於你的“最強大腦”。“冥想”是提高自控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促進“前額皮質”的血液循環,訓練大腦,減輕壓力,抵制誘惑。這是從分散注意力到專注的過程,每天冥想五分鐘,我們可以知道爲什麼會失控,以便提高對自我的認知。

“人生中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努力的痛苦,一種是後悔的痛苦,而我認爲後者要比前者大千倍。”努力的痛苦是一陣的,後悔的痛苦是一世的,不要在原本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有人說:“明明我很努力,爲什麼到頭來還一事無成?”那是因爲大部分人的努力是低質量的努力,他能把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拖到四個小時,而且只是爲了完成任務,並不會在過程中思考。所以,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想要成功,不光要努力,還要提高努力的質量。努力的前提是要有強大的自控力和意志力,並持之以恆。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放縱,一個剋制。他們會在你做出每一個決定時分裂與內鬥,你越是想控制,他就越反抗。這讓你的內心掙扎,精力被無限內耗。所以,增強自控力,要放棄控制,轉爲接納。過度的自我控制違背了人的本性,會使人逃避,這將是人們提高自控力道路上的絆腳石。自控力的關鍵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改變。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逐步完成目標,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養成良好的習慣。

“獎勵的承諾有很大的力量,他會讓我們繼續追求那些不會帶給我們快樂的東西。”對獎勵的渴望會使大腦興奮,提高多巴胺的分泌,不再拖延,促進我們完成目標。但我們要區分對我們真正有意義的獎勵和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虛假獎勵。比如打遊戲、暴飲暴食等,這會讓你的努力前功盡棄,所以你的獎勵也要將你指引一個好的方向。

不惜寸陰於今日,必留遺憾於明朝。每一個不滿意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努力的曾經,你所羨慕的生活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自控力,尤其在現在這樣特殊的時期,更要有堅定的意志力。脫離舒適圈吧,只有擁有自控能力才能管理好自己,才能爲國家做出貢獻!

自控力閱讀心得7

如果有這樣一個問題擺在你的面前,你喜歡你們班的一個女生,喜歡了很久,你認爲如果能讓她嫁給你,將會是你一輩子最大的幸福。

突然有一天,她站在你的面前,對你說,如果這個學期你能考到全校第一,她就答應嫁給你。這件事有老天作證。

如果你真的能考到第一,那麼她就一定會嫁給你,還有她什麼都不要。

如果,這個男生是你,那麼這個學期你將會怎麼做呢?你每天還需要鬧鐘喊你起牀嗎?對於那些不感興趣的課,你還會翹課嗎?老師佈置的作業你還會去抄其他同學的嗎?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你還會棄之不理嗎!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到底有多渴望娶到她,你到底有多想娶她,你是選擇睡懶覺,曠課,打遊戲還是想要通過努力娶到她。

你每天願意花費多長時間來完成你的目標?這個時候的你並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太多的專注,那麼,沒有了這些,你會放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你渴望,你願意,而且你一定不會放棄。

其實想要做到真正的自律,並不是人生的目的,還是想要通過達成爲目標,而自律只是其中的一個過程。只要保持長期穩定的自律,你必須要找到能夠讓你渴望希實現的目標。

根據你渴望達到的.目標來,制定具體學習計劃。那麼要做到真正的自律,這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過程,那麼首先就應該找到你渴望的目標,能夠讓你保持長久輸出的動力,其次是制定人生規劃,能夠確保你,每天,一覺醒來,就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

自律改變人生。